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畅 《出版广角》2021,(14):66-68
作为中原文化核心区,河南地区在漫长的中华文明历史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文化资源也极其丰富.文章通过梳理改革开放以来河南地区文学著述、旅游文化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译介出版的历程,总结相关经验,为中原文化产品对外译介出版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分析少数民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和传承人的申报、入选和呈现情况,能够基本了解和认识各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进而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更好地推进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  相似文献   

3.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民族博物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流行和重视以及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在我国还是近几年的事,文化部启动的“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和最近公布“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等行动反映了我国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决心以及我国开展这项工作的成绩。但客观地说,目前这项工作在我国尚处在起步阶段,保护什么,如何保护并没有形成清晰的思路,特别是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中如何发挥遗产保护界唯一的永久机构——博物馆的作用,似乎还没有提上议事日程,这不能不令人担忧。作为以收藏保护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为己任的民族类博物馆,为我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已经做出了不小的成绩,但由于历史和认识的原因,在博物馆界过去一直处于边缘化地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人类文化多样性的行动,给民族类博物馆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民族博物馆界应抓住这大好时机,丰富完善民族博物馆学理论并付诸于实践,大力发展民族博物馆事业,为保护传承我国丰富多彩、辉煌灿烂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数字化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永林 《文化遗产》2015,(1):1-10,157
本文基于目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存与保护、传承与传播,以及创新与发展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重点探讨了数字化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开发利用问题: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数据库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数字分类和检索体系构建、虚拟现实和可视化展示技术、新媒体传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再现与传播的作用,以及数字技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产业发展中的运用等问题,试图通过这些问题的探讨为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档案化是保护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种有效手段。本文着重分析了我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从技术、人员素质和开发利用等方面提出了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6.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保护和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益于弘扬、传承优秀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分析公共图书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从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馆藏、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数据库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站等方面探讨公共图书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中国作为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历史悠久、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历史上,各民族都创造了绚丽多彩的文化。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丰富,但目前我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方面正面临着消失或濒临消失的严峻形势,另一方面又缺乏健全的法律保障措施,其前景令人担忧。笔者就广西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现状入手,通过分析法律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从而明晰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中亟须重点解决的问题,以便今后的在制定相应法律规范的立法过程中可以做到有的放矢,更好地保护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8.
[目的/意义]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将主题图技术应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资源的整合中,能够更好地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资源的传承与保护。[方法/过程]在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资源的主题、关联关系和资源标引的基础上,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资源主题图并实现其可视化。[结果/结论]研究结果显示,主题图技术的应用可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资源提供基于语义的整合,并将主题之间的关联直观地展示给用户,为用户提供可视化导航。  相似文献   

9.
何秋 《文化遗产》2014,(1):41-46
中国作为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历史悠久、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历史上,各民族都创造了绚丽多彩的文化.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丰富,但目前我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方面正面临着消失或濒临消失的严峻形势,另一方面又缺乏健全的法律保障措施,其前景令人担忧.笔者就广西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现状入手,通过分析法律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从而明晰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中亟须重点解决的问题,以便今后的在制定相应法律规范的立法过程中可以做到有的放矢,更好地保护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0.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蕴含的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是维护我国文化身份和文化主权的基本依据。现代数字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条件。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是国家、各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录好、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发展好的最好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1.
我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尚存在不少问题,应在加强法律法规建设的前提下,实行"因地制宜"与"因人制宜"的保护方式相结合,以促进我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  相似文献   

12.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主体和保护主体,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灵魂。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建设工作的核心就是传承人档案资源的建设,目前大部分传承人年事已高,急需档案部门对他们进行立档保护,建立传承人档案可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完整性,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与保护,更好地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3.
视野     
《陕西档案》2012,(2):17-19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主体和保护主体,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灵魂。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工作的核心就是传承人档案资源的建设,目前大部分传承人年事已高,急需档案部门对他们进行立档保护,建立传承人档案可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完整性,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与保护,更好地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建立档案馆保护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角度出发,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做了界定,论述了建立云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馆的价值和意义,并对如何建立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馆提出了几点设想。  相似文献   

15.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和文化命脉,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实际上是在保护和维系我们民族的文化身份,守护民族的精神家园。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档案馆以其独特的方式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弘扬贡献力量。在档案馆参与  相似文献   

16.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记忆的根,是民族文化的魂,它深深地植根于民间,融入人民的生产生活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特有的道德观念、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在经济全球化和工业现代化进程的冲击下,农耕文明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正在逐渐削弱,包括芦墟山歌在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猛烈冲击,抢救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时代赋予我们的紧迫使命.  相似文献   

17.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环境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一些口传心授和行为传承的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与此同时,数字媒体技术的蓬勃发展,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提供了新的契机和发展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方式在数字媒体技术的带动下得到了空前发展,国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方式呈现多样化。本文立足于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现状,以黑龙江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桦树皮制作技艺为例,通过借鉴国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新媒体传播方式,分析设计出四种新媒体传播方案,通过AHP层级分析法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决策过程,得出适于桦树皮制作技艺的优化传播方案。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民族文化的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成为新时期文化工作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初步建立了符合我国国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工作离不  相似文献   

19.
非物质文化承载了一个民族的记忆,是一个民族智慧的结晶和凝聚力量的源泉。本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两个方面论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建立档案馆保护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角度出发,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做了界定,论述了建立云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馆的价值和意义,并对如何建立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馆提出了几点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