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3 毫秒
1.
周江云 《成才之路》2009,(16):21-21
在心理学中,逆反心理指的是一种比校稳定的,对客观事物表现与一般人对立或相反的情绪体验或行为倾向。逆反心理大都具有危害性,逆反心理过重或自己不善于处理和自我调节,会给学生带来心理压力,引起心理障碍。逆反心理还容易造成感情失控,使学生与家长、教师感情疏远、关系僵化,甚至对立,学生就会听不进正确的教育和劝导,  相似文献   

2.
逆反心理在心理学中指的是一种比较稳定的、对客观事物表现出与一般人对立或相反的情绪体验或行为倾向.逆反心理大都具有危害性,如果不能得到正确的引导,逆反心理过重或自己不善于处理和自我调节,容易导致学习退步,以及与老师、同学关系紧张,与家长感情疏远甚至对立,学生听不进正确的教育和劝导,可能造成大错.因此,教师有必要深入了解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从而采取科学有效的对策引导学生在产生逆反心理时,学会自我控制和调节,塑造健全人格,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3.
中学生的逆反心理主要表现为独立意识强烈、情绪感情上的对立、好奇心强等方面,其原因主要是学生年龄偏小、家庭与社会的不良影响、学校工作中的不足等。矫正逆反心理要从消除学生疑惧心理和对立情绪、开展活动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4.
教育文摘     
教学中学生逆反心理的起因产生逆反心理的学生,对学习,对教师和周围的同学都会产生一种厌烦和对立的心理体验,一般在行动上表现为不认真学习。长期处于逆反心理状态的学生,会缺乏兴趣与友爱的感情。教学活动中引起逆反心理的原因概括起来可分为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两种。产生逆反心理的直接原因有:第一,教学内容难度太大,超过学生的认识能力;或教学内容过于简单,学生不需费力气就能完  相似文献   

5.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学生的逆反心理是一种常见“病”。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年龄较小、认识事物的能力较弱及兴趣不够稳定等因素造成的。初中生对新事物有很浓的兴趣,可是,一旦他们失去兴趣,学习的积极性也就逐渐消逝,就会产生一种厌倦的心态,这就是通常所说的逆反心理。心理学家认为,逆反心理是一种情绪厌烦或情绪对立状态,是人在感情上的反感和烦闷的表现。逆反心理在学习成绩中、下等的学生中表现尤为突出。逆反心理的存在,无疑会严重影响英语教学效果。怎样引导学生克服逆反心理而积极地学习英语呢?从以下几个方面讲讲我的体会。一…  相似文献   

6.
心理学认为,逆反心理是一种情绪厌烦或情绪对立状态,是人在感情上的反感、烦闷的体验.因此,帮助学生克服英语学习逆反心理的过程,就是培养和提高其英语学习兴趣的过程.教师必须努力去发现学生存在的心理障碍,并着力加以解决,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相似文献   

7.
逆反心理是一种比较稳定的、对客观事物表现出与要求人对立或相反的情绪体验或行为倾向。导致小学生逆反心理的原因较多,教师应注重改进教育和教学方法,减少学生的逆反心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8.
初中生的逆反心理是我们在教育过程中经常会碰到的一个现象,学生感情的失控,与家长、教师的关系疏远、僵化,甚至对立,种种逆反表现令教育者叫苦不迭。分析、认识初中生逆反心理形成的原因,并对此采取相应的科学的教育对策,有利于青少年学生形成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  相似文献   

9.
初中生的逆反心理是我们在教育过謦中经常会碰到的一个现象,学生感情的失控,与家长、教师的关系疏远、僵化,甚至对立,种种逆反表现令教育者叫苦不迭.分析、认识初中生逆反心理形成的原因,并对此采取相应的科学的教育对策,有利于青少年学生形成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  相似文献   

10.
逆反心理是一种情绪厌烦或情绪对立状态,是人感情上的反感或烦闷的体验。它可以说是“常见病”、“多发病”。比如,保尔、张海迪本来很受学生的崇拜,可一旦教师讲他们讲得太多,学生便开始产生反感;本来,学生对某个现象很想发表意见,甚至大有不吐不快之感,可一旦老师将之引入主题班会,大家便畏惧、厌烦起来;一个同学本来不受大家欢迎,可老师一批评,他她反而获得了众人的同情……逆反心理既是客观存在,那就回避不了,就必须认真对待。那么,在教育教学中该如何防止和疏导学生的逆反心理呢我以为,注意以下几点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1.
逆反心理是指人的个体在接受外来教育、规范、刺激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与大多数人对立的心理状态或情绪反映。它的特征是学生对教育者有明显的“反控制”和“对抗”心理。努力预防和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是班主任老师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  相似文献   

12.
逆反心理是一种情绪厌烦或情绪对立的状态,是人在感情上的反感或烦闷的体验。语文教学中,逆反心理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不可忽视。例如在作文教学中,不少同学不喜欢作文,把写作文看作是讨厌的事,总是敷衍塞责,应付任务。在阅读教学中,不少学生认为.多读一本书,少读一本书没有什么区别.甚至认为一二个月的语文课不上,也不感到有什么损失。对语文课不是“心驰神往”,而是“恹恹欲睡”。  相似文献   

13.
心理学认为:逆反心理是一种情绪厌烦或情绪对立状态,是人在感情上的反感,烦闷的体验,对于职业高中学生来说,逆反心理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笔者曾在1994年对140名职高学生进行调查,其中只有32人对在课堂上课有兴趣,愿意上专业理论课和文化课,而不愿上理论课文化课的却有94人占67%,据分析,原因有:  相似文献   

14.
在学校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不单纯是个品质问题,而是与品质相联系的感情与兴趣的问题.一个学生对待学习活动是否具有比较热烈的感情和比较浓厚的兴趣,是能否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内在心理条件,也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本文仅就“逆反心理”对学生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影响问题,进行一些探索.一“逆反心理”是近年来在心理学研究中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它是指作用于个体的同类事物超过了个体感官接受的域限,使个体感官饱和后所产生的一种厌恶的体验.换句话说,它是一种情绪厌烦或情绪对立的心理状态,是人们在感情上的厌倦或烦闷的体验,是一种不愉快的,消极的感情体验.“逆  相似文献   

15.
吴玉琳  唐金红 《考试周刊》2009,(19):159-159
在心理学中,逆反心理指的是一种比校稳定的,对客观事物表现与一般人对立或相反的情绪体验或行为倾向。逆反心理也是教育者按一定目标对学生的思想行为进行引导、控制时,或对学生偏离目标的思想行为进行抑制、纠正时,学生产生的一种反向情绪或反控制心理。逆反心理是客观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既有负面效应。又有积极因素。教育工作者要认真研究青少年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对其逆反心理进行辩证思考.对逆反心理作一分为二的分析,既不能全盘肯定,也不能全盘否定。  相似文献   

16.
文章拟对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及克服方法进行探讨。灵活运用多种教育方法与途径克服和避免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尽力消除师生之间的对立情绪,努力实现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7.
浅谈中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汉芬 《广西教育》2009,(26):36-36
逆反心理是一种特殊的反对态度,指个体在接受外来的教育、规范、制约等刺激影响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与大多数人对立、与常理相悖的心理状态或情绪反应。它是一种内心的反向力量,对教育者有明显的“反控制”和“对抗”心理。中学生的逆反心理如果不加以有效地应对,对于学生的成长是极其不利的。以下笔者就初中生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以及应对的策略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欲逆不妨先顺──怎样教育有逆反心理的学生余竞然“逆反心理”是指人的思想、感情脱离正常思维轨迹的内心活动。把它理解为逆向思维或发散性思维是片面的,也是错误的。实际上,它是一种不健康的思维和心态。逆反心理严重的学生对学校、老师和家长的教育,持抵触情绪甚至...  相似文献   

19.
逆反心理是指人在一定的外界因素作用下,对某类事物或行为产生反感情绪,意欲做出与常理相悖的行为的一种心理状态。在心理上表现为厌烦、厌恶、反抗和对立:行为上表现为拒绝接受教育,不愿执行合理的要求,故意对抗,行为上具有对立性、抵触性、放任性的特点。逆反心理容易导致学生形成多疑、偏执、冷漠、不合群的性格,  相似文献   

20.
心理学认为:逆反心理是一种情绪厌烦或情绪对立状态,是人在感情上的反感、烦闷的体验。逆反心理的发生发展过程,同一切心理过程一样,都是大脑活动的结果。对于物理教学来说,逆反心理是一种“常见病”,它普遍存在在成绩较差的学生中。本人曾在1983年6月对240名高一学生进行调查,其中不愿上物理课的高达128人,占53%,其原因;1.基础差、学习吃力、成绩低,伤害了自尊心,而厌烦物理课的42人,占33%。2.觉得物理概念抽象、难懂,定律、定理枯燥乏味而无兴趣的56人,占44%。3.对老师的教学有看法或对老师的某些批评产生对立情绪的有12人,占9.4%。4.想学文科或其它原因的18人,占14%。从这些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