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6 毫秒
1.
唐代孟綮在《本事诗》中曾记载了骆宾王于灵隐寺为宋之问续诗一事,对此,古今许多人都认为不可信,但他们所持的理由却大都站不住脚,因此骆宾王灵隐续诗极有可能。  相似文献   

2.
《安禄山事迹》是研究安史之乱很有价值的参考书。《四库提要》本条谓:“世所传禄山《樱桃诗》,即出此书。叶梦得《避暑录话》常摭以为笑,其琐杂可知矣。”以《樱桃诗》的作者为安禄山,是一失误。对此,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未能涉及。胡玉缙《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补证》卷19仅录吴昌绶辑《劳氏碎金》所附丁敬身对此书的题识,云:“笔法明练、最足据依,盖出同时有心人手,非掇拾悠谬之作也。”也未涉及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3.
丘逢甲是台湾抗日英雄、晚清诗界巨子,他忙于诗歌创作、教育工作和民主革命,不曾来陕西登黄帝陵。《历代祭黄帝陵诗词选》等书所言丘逢甲登过黄帝陵,是错误的;所录丘登陵诗几首,全是张冠李戴、移花接木。登陵说之误源出于右任记忆不确  相似文献   

4.
《国朝诗萃》是清代潘瑛编选的一部诗歌总集,所收录的诗人集中在乾隆朝及嘉庆初年,客观上反映了清代中期诗坛繁盛的局面,对于研究清代诗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其一,诗选继承沈德潜《国朝诗别裁集》的选诗宗旨,以诗存人,注重诗歌的内容意旨。其二,诗选具有明显的复古色彩,清代中期诗坛的复古潮流由此可窥一斑。其三,其选录皖人诗歌很多,对于研究地域文学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5.
坦夷世道宽平路,何时人情乱如絮,祗把才能为倚据.噫!流言至止横作竖,自以聪明许.黄金白璧倾心慕,不料逆来终逆去,念头一认浮云际.皇皇富贵,懵懵仁义,恐有危亡处. 这是一首词,作于明代,名曰《青玉案》,见于李根源辑《永昌府文征》文卷四·明三部分. "青玉案"这个词牌名,取于东汉张衡《四愁诗》: "美人赠我锦绣段,何以报之青玉案"一诗,此调一般以宋·贺铸所作"麦波不过横塘路"一首为正格,故又名《横塘路》或《西湖路》.辛弃疾、李清照、黄公绍等人也都曾填词《青玉案》.  相似文献   

6.
《宋诗选注》与《钱锺书选唐诗》是钱锺书于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编选的两部诗歌选本.受当时学术风气的影响,两部诗歌选本在选目理路、选本特色以及选诗标准等方面表现出互异性与一致性.在选目理路上,两者都有意勾勒断代诗歌史的演进脉络;在选本特色上,两者旗鼓相当、各有千秋;在选诗标准上,两者都以艺术标准为先.在钱锺书诗学观念...  相似文献   

7.
《今体诗钞》是姚鼐仿王士祯《古诗选》而编,通过选目、体例、选诗策略三方面比较辨析,发现二者选诗均兼采唐宋,编排上都注重溯源辨体,选诗策略上都认同“钞不求备”,这从选诗侧面反映了姚鼐诗学与王士祯诗学的渊源。  相似文献   

8.
《小雅》开篇由五首诗组成,《伐木》与《鹿鸣》《四牡》《皇皇者华》《常棣》,共同构成一个阐述君臣之礼、兄弟之情、朋友之义的人伦价值系统.结合历代《诗》说,考证"诸父""诸舅"等词出现的历史规律,认为《伐木》的创作时间最早不过西周晚期;进而辨析"许许""八簋""酤"等词,确定《伐木》乃"天子燕朋友故旧"之诗.  相似文献   

9.
明清之际以金人瑞、贺贻孙、王夫之等为代表,上承中晚明戴君恩、钟惺等以"臆"说《诗》的余绪,挣脱"经"的束缚,充分张扬诠释主体的主动性,潜入《诗经》的艺术世界,展开想象,实现了艺术再创造。这种诠释符合文学规律,是对《诗经》的文学诠释,为《诗经》学尤其是为文学诠释《诗经》的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唐代诗人后先继起,有如群星闪耀,呈现出品莹璀灿的景象,为中国文学史增添了光彩。在这些诗人中,有不少是京兆人,如王昌龄、杜牧、韦应物、韦庄、韩偓等硖频恼抛魏颓罔河?也都是京兆人。《全唐诗》中有张孜《雪诗》一首,秦韬玉诗三十六首。清沈德潜的《唐诗别裁》无张孜诗,秦韬玉只选《贫女》、《春雪》二首。清蘅塘退士的《唐诗三百首》,也只选秦韬玉《贫女》一首。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选的《唐诗选》,则张孜、秦韬玉各选一首,即《雪诗》和《贫女》。晚唐时期,藩镇之祸,愈演愈烈。各节度使之间互相攻伐,战争连年,民不聊生。  相似文献   

11.
《内阁藏书目录》由孙能传、张萱等依据内阁藏书校录编成,其打破了传统的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并进行了一定的革新,是明代一部重要的官修书目,其在目录学史与藏书史都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本文主要从《内阁藏书目录》的类例划分、特点等方面对其进行了分析与探究,从而来充分说明该书目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明代昊中诗人皇甫涝是明中叶诗坛创作与影响仅次于前后七子的人物之一。皇甫污诗作数量庞大、众体兼备、风格多样。诗作内容主要为酬答兄弟友人和歌咏节物风光,包括酬赠诗、悼怀诗、颂圣诗、怀古诗、闲适诗、咏物诗和拟古诗。五言诗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工于起调和对仗。诗作善于用典,自出机杼。诗风以清真朗润为主,兼有雄浑绮艳。皇甫涝在改变明中叶昊中诗坛竞相摹拟的风气和诗歌转向名士风流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敦煌残卷《唐写本唐人选唐诗》所收陶翰《古意》诗,作者又有王季友一说,经考证,应为陶翰诗。诗题又作《古塞下曲》、《塞下曲》、《古塞曲》,经考论,取《古塞下曲》为佳。诗句中有异文达14处之多,分别从文字发展、史地名物等角度予以考辨,并依“宜各从长”的要求给出己断。  相似文献   

14.
杜甫《发秦州》诗有"汉源"一词,明清注家多以为是同谷别名,将其地望定在同谷(成县)飞龙峡。据唐于邵《汉源县令厅壁记》所载,"汉源"是在乾元元年(758年)由"上录(禄)改名汉源"的,故治在今甘肃西和县境内。孙启祥先生在《杜甫研究学刊》撰文《〈泥功山〉属秦州纪行诗吗》,提出泥功山不在成县,而是指徽县青泥岭。然而,成县西北泥功山至今称之,其北麓是杜甫由秦州南入同谷的必由之路,有古代碑刻为证。  相似文献   

15.
19世纪中期中国社会新旧因素消长缠绕的繁复场景,易于激发读书人的多种情绪反应,个体在思考、判断、取舍的认知过程中形成具有深刻性和稳定性的情感和意志活动.文章从萧雄反叛性的人生选择、客观理性的批判精神、纪实性的城市诗创作和赞赏式的边地情感四个方面,分析阐述萧雄及其《西疆杂述诗》的创作中呈现出的"早期现代"情感认知的表现形...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清代姚苎田及其《史记菁华录》作了简要介绍,并比较了他的评点与李卓吾、金圣叹、毛宗岗、张竹坡等大家的共通之处和不同点。望抛砖引玉,换来更多学者对这位评点大家的关注。  相似文献   

17.
试论“许浑千首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浑诗在晚唐诸家中是很突出的。历代文选家都比较重视他的诗,《文苑英华》选一百三十四首,《唐诗品汇》选一百零二首。杨仲弘选《唐音》自谓详于盛唐而略于晚唐,但对许浑诗“取之极多”(《升庵诗话》卷九)。影响较大的《唐诗别裁》也选了他十五首,在晚唐作家中仅次于李商隐、杜牧、温庭筠。打开许浑诗集,一个鲜明的印象是诗中写水特别多,不仅多用“水”字,波涛、浪花、雨露等也积简盈牍,满眼皆是,因而史有“许浑千首湿”之称。对许浑诗的评价历代毁誉不一。与诗人同时代的杜牧赞其“江南仲尉多情调”(《初春雨中舟次和州横江,斐使君见迎,李赵二  相似文献   

18.
吴中派主要活跃于明中期,其成员多为当时重要的戏曲、散曲作家,且都来自苏州地区。该派的散曲创作呈现出鲜明的南散曲格范,写风情、重辞藻,开启了晚明曲风,其传奇般的创作紧密结合蓬勃兴起的昆山腔,热衷风情题材和历史题材,艺术上富艳精工,呈现典型的骈俪作风,在明代戏曲、散曲发展过程中吴中派承前启后,有其特殊贡献。  相似文献   

19.
鲁迅《自题小像》诗,是研究鲁迅早期思想极为重要的文字资料.自来解说之家虽多,可惜大都或离开原诗,穿凿附会;或徒骤想像,不着边际.说诗竟成了猜诗.兹不揣浅陋,为进新解;以就教于大家.  相似文献   

20.
宋高宗绍兴九年(1139)正月,王伦出使金朝。《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宋史·王伦传》等书记载王伦此次出使使职为迎请梓宫、奉还两宫、交割地界使。《宋会要辑稿》《宋史·高宗本纪》等书所载王伦出使所带使职为迎请梓宫、皇太后、交割地界使。《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等书成书年代均早于《宋会要辑稿》及《宋史》。且当宋徽宗逝世后,宋人眼中的"两宫"意指宋钦宗及韦后。宋高宗为应对反对和议的呼声,曾多次在人前表态自己屈己议和是为迎回梓宫、宋钦宗、皇太后,为自己屈辱的和议披上道德的外衣,这不仅使南宋朝廷内部反对和议的呼声越来越小,还直接推动了南宋朝廷忙碌于迎接"两宫"的工作。故而《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等书记载的"两宫"贴近历史事实,它不仅反映出王伦出使时的真实使职,也反映出当时真实的社会背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