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美苏争霸     
一、阶段特征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苏联。中国和英国等国为了反对共同的敌人,结成世界反法西斯联盟。二战结束不久,美国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推行冷战政策。赫鲁晓夫上台以后,提出同美国平起平坐。实现美苏合作、共同主宰世界的基本战略。随着苏联经济。军事实力进一步增强,从50年代后期起,美苏争霸的格局逐渐形成。美苏争霸分为三个阶段。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是美苏争霸的第一阶段。这一时期的特点是既有缓和又有争夺。在缓和方面:1955年,苏联主动与西方国家合作,签订了对奥和约,解决了二次大战的一大遗留问题…  相似文献   

2.
美国继续教育概况 美国继续教育事业的发展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最初是从普及农业科学技术知识开始。二次世界大战后继续教育有了较快的发展,六十年代以来,由于新兴科学技术的出现,特别是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的应用,促进了继续教育更加迅速蓬勃的发展。美国接受继续教育者有从事自然科学技术工作的人员,也有从事管理和其他社会科学工作的人  相似文献   

3.
美苏高等教育在发展之初都以培养意识形态领域骨干人材为主要目标.随着社会的稳定和生产、科技发展以及国际竞争的加剧,逐步将重点转移到科技人材的培养上,先发展数量,后提高质量,目前日益重视知识、能力、人格培养三者的有机结合.从美苏两国高等教育目标的历史演变与现状看,高教目标主要受社会因素及个体发展因素的制约.作为借鉴,我国在确定高教目标时应着重处理好数量增长与质量提高的关系,注重服务社会的目标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当今世界,大多数国家并非单一民族国家,每个国家或多或少存在着这样那样的民族问题。对于多民族国家而言,必须制定相应的民族政策来调整民族关系,处理民族问题。然而,各个国家的民族政策在其国家政策体系中的地位又因各国民族构成、民族关系等方面的差别而异。本文拟对美国与苏联的基本民族政策进行比较研究,分析美国基本民族政策成功的经验以及苏联民族政策失败的教训。  相似文献   

5.
美苏冷战的文化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苏两国在各自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不同的化背景。这种不同的化因素、化价值观以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深深地影响了两国的民族心理和政治决策。在战后特定的历史条件及国家利益的驱使下,美苏各自的“大国使命感”以及意识形态的尖锐对立,终于导致美苏冷战格局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本文的目的试图扼要介绍美苏两国师范教育发展和改革的基本情况,并把二者作初步比较,探索两国师范教育的实质及特点,并从中吸取某些经验教训,以利于我国当前师范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一、从教育行政制度的基本思想 看两国发展师范教育的积极性 美国教育行政制度的基本思想是所谓“地方分权”。它已经形成了美国资产阶级  相似文献   

7.
本文试对美国和原苏联两国的教师评价进行分析比较,以总结经验,为我国的教师评价提供借鉴。一、教师评价的目的比较对学校工作有所促进,这是美国和原苏联在教师评价中所提出的一个首要而根本的评价目的。在美国,教师评价的目的首先被描述为改进教师的服务(service),但在学校的实际活动中确是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果;其次,教师评价的目的也被确定为检查教师的教学资格和教学能力。在原苏联学校中,评价教师工作的目的被归结为为了极大地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提高教学和教育工作的质量,同  相似文献   

8.
二战是一次世界反法西斯斗争,它把不同制度,不同意识的国家,团结起来,共同反对法西斯并取得了战争的胜利,二战胜利后,随着法西斯国家破灭,反法西斯同盟解体,美苏战时的同盟关系也随之结束。由于社会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冲突,美苏全面走向对抗,从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它们在世界范围内展开了激烈的争斗,争夺霸权地位,美苏的争霸带来了什么呢?  相似文献   

9.
第三次中东战争是冷战时期美苏两国没有直接参与但却影响巨大的局部战争。美国的暗中支持使以色列胜券在握,敢于先发制人。战争过程中美苏两国首脑间的"热线"沟通使战争迅速结束,美苏对话反映了美苏关系朝着缓和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
普通教育 (一)数学和自然科学课程内容的改革 1.六十年代的改革五十年代末,特别是在六十年代,一些发达国家曾掀起一股改革数学和自然科学课程的浪潮。原因有二:一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科学技术有了飞速的发展,但普通学校的科学教科书自本世纪以来则没有明显的改变,内容很落后。有些科学家反映说:“教科书的内容不再代表科学界的观点了”,“科学上的新发现在教材中是看不到的”,“旧教学大纲至多反映了十九世纪末期教育思想发展的水平”。教材内容落后与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引起了一些科学家的注意,发起了改革运动。另一个原因是:一些国家政府越来越认  相似文献   

11.
在美国,教学用微机的数量增长很快。到1987年,美国公立中小学校拥有微机近100万台。在校学生人数约4100万,平均每41人便有一台微机。预计在今后,微机的数量还会大大增加,每五年将翻一番。全国有一半以上的公立中小学校,已经购置了微机。然而,微机教学的现状却不令人满意,能够实际接受微机教育的学生为数有限;能够开微机课的教师更为奇缺;有的学校把微机主要应用在学校管理上。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计划不周,经费不足,缺少适宜的教学软件以及对教师缺乏培训等等。至今,美国还没有一项全国性的能在公立学校推广微机教学的计划。教育家、政府官员以及社会人士三者之间在这方面的合作甚少,对于微机课的教学方法也尚未取得一致的意见。  相似文献   

12.
朝鲜战争是二战结束后最大的一次局部战争。在这次战争中,由于国家利益、政权性质和意识形态的不同,各参战国的行为大相径庭,而这又直接影响到它们对待战争的态度。章主要通过对战争爆发前几个主要参战国的考察,揭示朝鲜战争爆发的背蒂及发展为国际战争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冷战作为战争以外的一切敌对活动和对抗形式,已随着苏联的解体成为历史,今天,人们可以冷静地思考这一问题,通过对冷战的起源、性质和作用的分析,有助于我们正确地认识过去,清醒地面对现,积极地迎接未来。  相似文献   

14.
30多年前的10月,埃及、叙利亚等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爆发了著名的赎罪日战争。鲜为人知的是,与此同时,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舰队在地中海上演了一场超级海上对峙。其紧张程度一度使美国当时参联会主席托马斯·莫尔海军上将悲观地担忧:如果战争爆发,我们有可能会损失所有在东地中海的舰队!  相似文献   

15.
以色列一直是帝国主义和超级大国在中东争夺霸权,争夺战略要地和石油资源的工具。在美苏两霸的支持和纵容下,以色列犹太复国主义一再侵犯阿拉伯国家,把世世代代生活在自己土地上的二百万巴勒斯坦人民赶出了家园,对占领区的巴勒斯坦人民和阿拉伯人民实行残暴的法西斯统治,推行“犹太化”的政策,妄图永远霸占阿拉伯领土。巴勒斯坦阿拉伯人被剥夺了民族生存的权利,他们的民族教育事业也遭到了摧残。一九七一年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研究中心在贝鲁特出版的《被占领的巴勒斯坦地区的阿拉伯教育遭到摧残》一书,从一个侧面揭露了美苏两霸支持和纵容的以色列所推行的反动教育政策。它在占领区,利用教育作为侵略工具,歪曲、污蔑巴勒斯坦阿拉伯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千方百计地向阿拉伯学生灌输“犹太文化”,培植和扶持教育界的犹太复国主义势力,仇视和排斥阿拉伯民族的学生和教师,妄图摧残和消灭阿拉伯民族的文化和教育。现将该书摘译如下: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苏联制图教学和教材的沿革,以及欧美等国制图教材评述来看这门课程改革和教材发展的动向。一、苏联制图教学和教材的沿革苏联十月革命胜利后,高等教育的教学规章制度日趋完善。其中对于制图课程的教学方式、教学环节亦制订了具体而细致的要求。教材强调系统性、完整性,甚至为习题和家庭作业还专门给学生编印了指导书,使学生照章学  相似文献   

17.
陈伟 《科技文萃》2005,(12):142-150
像美国历史上多起刺杀总统案一样,欣克利(John Hinckley,Jr.)行刺里根总统案扑朔迷离,错综复杂,众说纷纭,其真相究竟如何,至今仍是难解之谜.人们普遍认为,美国法院对欣克利案的审判简直就是天大的笑话.刺客欣克利并没有精神病,有毛病的是过分保护罪犯权利的法律法规,有毛病的是枪支泛滥的美国社会.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国内外学术界人士对美、苏二国中小学教育水平的比较甚为热衷,但对有些问题的看法也不尽相同。本文试行对此作些探讨。①中小学学制年限比较美苏中小学学制年限比较  相似文献   

19.
1970年代是美苏关系的缓和时期.但在美苏缓和的背后,以美国国会为代表的强硬势力对苏联展开人权攻势,将美苏经贸、安全等议题与苏联国内人权状况的改变相联系.为此,美苏先后在双边和多边层面展开较量.美苏双边层面的博弈和较量主要体现的是美国国会的意志.但美国试图通过双边层面来达到目的失败后,在欧安会的多边层面将西方的人权规范通过《赫尔辛基宣言》强加给苏联.美国及其他西方国家在欧安会的人权议题方面掌握了话语霸权,而苏联国内的异议人士把《赫尔辛基宣言》作为他们开展人权活动的依据,他们要求苏联政府遵守宣言,按照西方的标准改变苏联国内的人权状况,并寻求美国的支持.在欧安会多边机制和苏联内部反对势力的作用下,苏联在人权问题上步步退让,直至最后解体.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初,国际冷战格局发生变化,美国和苏联对非洲的政策相应地做出了调整,总体呈战略收缩态势,但仍加强了在埃及的角逐。美苏对非政策的调整对中非关系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