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武当》2010,(2)
王兴清(道号:信玄子),出生于湖北省武当山,是武当龙门派第二十五代、松溪派第十三代传人。2008年,被评为武当武术百杰之一,享受武当特区政府传承人津贴。先  相似文献   

2.
《武当》2009,(8):I0004-I0004
武当山传真武术院 该院由武当龙门派第二十五代、武当松溪派第十三代传人王兴清(道号“信玄”)创办,是武当山唯一一家当地人办的武术院校。主要传授武当太极、八卦、形意、太乙、三丰、玄武、纯阳及刀、枪、剑、棍、拂尘等武当派功夫和道教正宗内功拳法及器械,  相似文献   

3.
若愚 《武当》2006,(9):I0001-I0001
郭树璞,天津市人,1946年2月出生。自幼习武,曾先后拜沧州劈挂拳名家第七代传人郭晋武,北京白云观屈克章道长为师。学习修炼道家武术及功理功法,又经人引荐拜武当山玉虚宫全真龙门派第二十四代掌门李诚玉道长为师,成为入室弟子。  相似文献   

4.
武宣 《武当》2012,(9):4
2012年8月2日上午,来自西班牙巴塞罗那中西文化交流中心10位国际友人来武当山太子坡道观参观学习,武当山武当松溪内家武术馆馆长、武当松溪派传人张加立道长为他们传授武当武术和武当道教知识。中西文化交流中心团长荷西(josepgiro)  相似文献   

5.
张冠杰 《武当》2006,(4):5-7
犹龙派太极拳,又名“隐仙羽化犹龙嫡派太极拳”、“七星太极拳”等,当地人为区别于其他门派太极拳则称之“龙形太极拳”。该拳据说是武当山道士张三丰根据《易经》太极阴阳变化的理论,及观看蛇鹊之战的  相似文献   

6.
武当山传奇     
武当山地处鄂西北,这里峰峦叠嶂,群峰耸峙,有七十二峰、三十六岩、二十四涧等风景名胜。其主峰天柱峰又名金顶,一柱擎天,傲视群峰。天柱峰上建有金殿,铜铸鎏金,溜光异彩,金碧辉煌,正是“七十二峰朝金顶,二十四涧水长流”。 武当山有仙山之称,相传真武大帝曾经在此修炼四十二年,最后得道成仙。又说东汉的阴长生、晋朝的谢允、唐朝的吕洞宾、宋朝的陈抟以及明朝的张三丰,都曾经在这个人间仙镜中结庐修炼。因此,这里是水含灵秀山有韵,绿野仙踪处处寻。这里是道教圣地,宫观众多,有九宫八观之说,著名的宫观有紫宵宫、太和宫、玉虚宫、遇真宫、南岩宫、五龙宫,以及复真观和元和观。云雾缭绕的仙山,掩映在苍松翠柏中的宫观,绕山穿谷的汉江……流连在这青山绿水之中,真仿佛入了仙镜! 更有那扑朔迷离、引人入胜的传说故事,给云遮雾绕的武当山平添了几许神秘的色彩。神秘的武当山,神秘的道教文化,神秘的武当武术……通过如下几则有关武当山的传说故事,读者诸君或许能领略到武当文化之一斑。  相似文献   

7.
朱江 《武当》2012,(9):6
600年前的明朝,至高无上的皇帝为武当山的名道士张三丰建造宫观,并塑像祀奉,派官员洒扫,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600年间,这座蕴含美丽传说的遇真宫,东、西两宫在清末坍塌;1935年一场百年不遇的山洪,百余间华屋被淤土埋没,变成一片平地,只留下山门内一座四合院式的古建筑;2003年  相似文献   

8.
龙志成 《武当》2007,(12):8-9
吾是武当山全真教龙门派前掌门人李诚玉道长(138岁归仙)的嫡传弟子,龙魂养生功法是根据李道长的指导,由本人总结自己及他人的多种慢性病治疗经验,经数十年反复实验研创而成。龙魂养生功的功能:外练人体的要害关节,内练五脏六腑,疏通人体气血通路,促进心  相似文献   

9.
《武当》2010,(1)
武术院校推介武当山传真武术院该院由武当龙门派第二十五代、武当松溪派第十三代传人王兴清(道号信玄)创办,是武当山唯一一家当地人办的武术院校。主要传授武当太极、八卦、形意、太乙、三丰、玄武、纯阳及刀、枪、剑、棍、拂尘等武当派功夫和道教正宗内功拳法及器械,开设有文化武术班、武当武术专业班、武当武术短训班、武当气功短训班等。在景区、城区均设有练功场所,环境优美,食宿方便  相似文献   

10.
张华 《武当》2010,(5):42-45
永乐皇帝发动“靖难之役”登上皇帝宝座之后,做了两件史册永存的土木工程,其一是将京城从南京迁往北京,其二是在武当山为真武大帝营建神宫仙阙,这就是被后人称为“北建故宫,南修武当”的旷日持久且声势浩大的国家级重点工程。在永乐朝,这两项遥相呼应的大工程,对当时的政治、经济,以及社会生活等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遇真宫为武当九宫之一。背靠凤凰山,门迎九龙山,碧绿掩映、山水围绕,是修真炼性之洞天福地。明洪武年间,张三丰结庵于此,名曰“会仙馆”。明成祖朱棣即位后,于永乐五年下诏遣使至武当山“会仙馆”寻访张三丰,数年不遇。永乐十年(公元1412年)敕建遇真宫,至永乐十五年竣工。 殿内祀奉真武和张三丰鎏金铜像。共建殿堂、斋房、方丈、楼阁等二百九十六间,有诗记其盛:“香霭亲霞楼,仙乐空中流。”门前为琉璃红色八字宫门,东西有配殿、左右为廊庑、斋堂和真仙殿,院落宽敞,幽雅静穆。  相似文献   

12.
杨立志 《武当》2010,(11):37-39
明朝皇帝敕赐《道藏》给武当山宫观,最多的一次是正统十三年(1448年)。《明英宗实录》卷一六三云:正统十三年二月丁卯,“敕赐大岳太和山紫霄宫、南岩宫、五龙宫、净乐宫道经各一藏”。到万历年间,慈圣皇太后、神宗皇帝施舍《道藏》给名山宫观,立《御制》碑护持,是当时通例。《道藏源流考》云:山西蒲州府永济县通元观,有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赐道书经藏一部,明神宗皇帝赐敕一道,今并存”。该书还录有通元观保存的明神宗“赐敕”一道,  相似文献   

13.
甘毅臻  王小卫 《湖北体育科技》2007,26(4):496-496,F0003
通过对历史文献的梳集整理,结合巴人在武当山地区的活动历史记载,我们对"巴渝舞"与武当山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自远古到春秋,早期巴人在武当山存在了二千多年,牧野之战中首现的"巴渝舞"是由居住在武当山的巴人所创编的;知兵善战、刚勇好舞的巴人及"巴渝舞"在武当山武术的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4.
郭树璞 《武当》2009,(10):6-9
该功法依据武当山全真龙门派第二十四代掌门李诚玉道长口述整理而成。本人是李道长的嫡传人室弟子,在每次上山之时都要聆听恩师讲文太极养生之理论,我对其中十八养生法感受颇深,原因是简单易学易懂,只要坚持锻炼,则功效日益显著。  相似文献   

15.
张华  郑勇华 《武当》2009,(12):39-40
成书于明宣德六年(1431)由任自垣编撰的《敕建大岳太和山志》,最早记载了明太祖访寻张三丰的事迹。书中记道:“(洪武)二十四年(1391)太祖皇帝遣三山高道使于四方,清理道教,有张玄玄(玄玄,即为张三丰的字)可请来。”在其他历史典籍中,也有记载太祖派人四处访寻张三丰的。如明万历十四年进士何乔远编撰的纪传体史书《名山藏》,记载明太宗至穆宗十三朝二百余年史事,  相似文献   

16.
《武当》2015,(1):41
2014年10月19日至11月6日,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TVB)与武当山特区管委会联合摄制的20集电视连续剧《潮拜武当》在武当山拍摄。该剧由香港著名制片人张乾文任监制,黄国辉任编审,杜海任总制片人,集结了钱小豪、杨怡、洪天明、元秋、张景淳、梁靖琪等众多TVB一线演员。该剧自10月19日在武当山开机以来,拍摄足迹遍及武当山金顶、紫霄宫、南岩宫、回龙观、逍遥谷、太子坡等各景点,全景呈现武当仙山的美景。《潮拜武当》是一部现代剧,主要讲述一群香港人机缘巧合来到武当山学习武  相似文献   

17.
徐刚  冯开春 《武当》2012,(1):85
11月25日至26日,国际功夫巨星、著名武术运动员、国际武术联合会和中国武术协会形象大使李连杰在武当山特区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李发平的陪同下,深入武当山考察。李连杰先后考察了金顶、南岩、紫霄宫、太极湖。在紫霄宫,他观看了武当太极拳表演,并与武当弟子进行交流,颇有他乡遇知音的欣喜。他还详细了解了武当文化历史、资源保护、武当武术的传承与发展等情况,武当山优  相似文献   

18.
武当小知识     
《武当》2006,(2)
武当山,从地理位置上看,在春秋战国时期是楚、秦、韩三国交界处;从战略位置上看,这里山高壑深, 地势险要,又兼交通要道,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因此,“武当山”名的由来,与历史上兵家以武当山为屏障抵挡外力入侵有关。据初步统计,在春秋战国时期,在武当山及其附近发生的战争或与战争有关的事件就有二十多起。武当者,武力阻挡也。上古时代, 有“当”字而无“挡”字,那时的“挡”字的意义由“当”字表示。以事名山,故为武当山。武当道教认为“武当山”的得名与真武神有关。相传,武当山为真武得道飞升之圣地:有“非真武不足以当之”之谓,故名武当山。还有学者认为“武当山”名源于“北方玄武龟蛇之神(或玄武七星)”或由“巫”(武)“或”(当)假借而有“武当”等多种说法。武当山还有多种名称。据史料记载,武当山又名太和山、(?)上山、谢罗山、仙室山等。  相似文献   

19.
刘伟 《武当》2012,(10):3
三元宫是武当山古建筑群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重要道场,上个世纪60年代,因丹江大坝蓄水而淹没。为了更好地弘扬武当道教文化,打造武当山水一体的优势资源,武当道协拟重建三元宫。9月14日下午,武当山道教协会在武当山道教学院内举办了恢复三元宫等古建筑宫观论证会。由丹江口市民族宗教局牵头,丹江口市部分道教文化学者,以及相关历史、建筑、民俗文化等方面专家参加了座谈。专家们齐聚一  相似文献   

20.
孔德 《武当》2006,(2):40-42
【原文】先论女子修炼之派别。从来丹诀,重在口传,不载于书, 而女丹诀尤甚。今欲穷原竟委,俾成为有系统之研究,非易事也。考以前道家分派之法,有以人分者,如邱长春之龙门派、郝太古之华山派、孙不二之清静派等;有以地分者,如北七真派、南五祖派、陆潜虚之东派、李涵虚之西派等。然此种分派,对于女丹诀,颇不适用,且为教相之分派,而非科学之分派。愚意认为女丹诀之派别,不以人分,不以地分,当以法分,庶有研究之兴味,而便学者之参求。试列如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