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潘雨荷 《林区教学》2024,(2):107-111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教—学—评”一致性是指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导向下,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对教与学效果的评价三者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促进。核心素养是“教—学—评”一致性的参照标准,“教—学—评”一致性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抓手。而在目前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学—评”一致性的落实情况不容乐观,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困难重重。从“教—学—评”一致性的内涵理解出发,深度剖析初中语文“教—学—评”一致性的实践困境,针对教学目标、学习方式及教学评价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初中语文“教—学—评”一致性的破困路径。  相似文献   

2.
雷浩  周燕微  欧洋 《人民教育》2023,(22):64-67
探索新课程背景下教—学—评一致性及其实现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教—学—评一致性的内在逻辑是围绕核心素养实现学习目标、学习评价和学习任务之间的一致性。在实现路径上,要编制指向核心素养的学习目标,依据学习目标设计相应的评价任务,根据学习目标和评价任务设计学习任务,以教—学—评一致性为抓手为学生创设学习机会,促进学生成长和教师发展。  相似文献   

3.
本文探讨了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一致性的内涵、应用价值和应用策略。教、学、评三者之间存在相互关系,而核心素养是教学设计和教学目标的理论基础。实现教—学—评的一致性,有助于促进教学效果、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全面提升,以及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对此,教师需要采用设计符合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实践、多样化评价方式和方法、及时反馈和监控等策略,来实现教—学—评的一致性。这有利于更好地落实新《课标》的要求,促进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实施和学生的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4.
单元作业设计基于深度学习下的大单元主题教学理念,着眼于2017版2020年修订《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内容要求和学业质量评价标准。作业设计基于新课程实施,在教学中突出体现“教—学—评”的一致性,实施一体化设计,作业设计突出层次性,凸显作业在巩固知识、提升能力、发展核心素养的价值引领。  相似文献   

5.
鲁子问 《福建教育》2023,(49):23-25+37
随着核心素养成为小学英语的课程目标,教学与评价改革势在必行。素养导向的“教—学—评”一致性教学设计是保障小学英语课程目标落实到课堂的有效方法,教师要基于“教—学—评”一致性,构建“以学为始”和“以评定教”的课堂教学,保障核心素养的落地。  相似文献   

6.
嵇晨昕 《新教师》2023,(3):34-35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教师应树立“教—学—评”一体化的意识,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如何更好地将“教—学—评”一体化有机融合是语文教学的重要课题。本文在对核心素养与“教—学—评”一体化的内涵及意义进行梳理之后,探讨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教—学—评”一体化教学策略,为教师改进语文教学提供参考,以期实现真正的有效教学。  相似文献   

7.
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中职数学课堂教学的重心.而"教—学—评"三个环节脱节或不一致的课堂无法培养核心素养,所以,构建"教—学—评"一致性课堂成为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教—学—评"一致性课堂要以目标统领"教""学""评"三个环节;要以评价任务贯穿中职数学课堂教学的始终,先掌握评价任务特点,再根据特点实施提前策略和对...  相似文献   

8.
<正>“教—学—评”一致性是指在课堂教学中以教学目标为导向,将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和教学评价三者联系起来,使其达成一致。“教—学—评”一致性为落实核心素养指明了方向,促使落实核心素养的路径具体化和清晰化。实施单元整体教学是落实“教—学—评”一致性的重要抓手。从宏观上讲,单元整体教学关注知识的整体性和系统性;从中观上讲,单元整体教学力求实现知识的进阶性和衔接性;  相似文献   

9.
为落实课程标准提出的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理念,重构“教什么”的单元整体教学内容,明确“评什么”的教学、作业目标设计,以作业为纽带,建构指向“教—学—评”一致性的单元关键任务和相匹配的作业设计范式,以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进阶和核心素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特别重视“教—学—评”一体化教学,大力开展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初中化学教学,有效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研究具有极高的必要性。文章多元解读“教—学—评”一体化,论述其价值,然后在“以学促教”“优教促学”“评助教学”三个维度探究其实践策略,为一线教师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1.
江颖 《新教师》2023,(3):44-45
“教—学—评”一致性是基于新课标,实施教学的有效途径,是学科核心素养落到实处的有力保障。“双减”背景下,做到“教—学—评”一致性,实现高效课堂,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深化“教—学—评”一体化,将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学习成效三者紧密关联起来,真正做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  相似文献   

12.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明确指出,教师应切实落实学生的核心素养,在教学过程中培养英语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而阅读教学是落实这一核心素养的关键途径。为此,在初中英语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务必结合学生的基本学情,开展“教—学—评”一体化的阅读课堂,发挥出“教—学—评”三者之间的关联性和体现其内在价值,进而实现学生阅读能力和水平的提升,强化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实现初中英语教学的高效性。基于此,文章首先阐述了“教—学—评”一体化的概述和逻辑顺序,然后分析了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教—学—评”一体化的基本原则,提出了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教—学—评”一体化的重要意义,最后探究了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学—评”一体化的具体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3.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作为课程目标,在课程理念部分提出发挥评价功能,体现“教—学—评”一致性的要求。文章基于新课标背景,分析初中地理“教—学—评”一致性的内涵和意义,探讨其在地理教学中的实然与应然,并提出具体的教学策略,以期为地理教师开展课堂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在各学科的“课堂教学评价建议”中明确提出了“教—学—评”一致性要求,为教研工作指明了新的方向。新课标针对“内容要求”提出了“学业要求”和“教学提示”,细化了评价与考试命题建议,注重实现“教—学—评”一致性,增加了教学、评价案例,不仅明确了“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而且强化了“怎么教”的具体指导,做到好用、管用。教师依据新课标要求在教学中实践“教—学—评”一致性,有利于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新课程理念的落实。  相似文献   

15.
“教—学—评”一致性要求将学生的学习过程视为一个动态、变化且个性的观察和测评对象,采用目标清晰、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以及评价主体立体多元、注重学生整体能力提升和学科情感发展的评价方式进行教学。文章分析当前教、学、评存在的问题,厘清“教—学—评”一致性的价值内涵,提出实现“教—学—评”一致性的实践策略,以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6.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过程性评价”中的“课堂教学评价建议”中明确指出:“教师应树立‘教—学—评’一体化意识,选择科学的评价方式,合理使用评价工具,妥善运用评价语言,注重鼓励学生,激发学习积极性。”这体现了新课标对“教—学—评”一体化的重视。为此,教师需要具备“教—学—评”一体化的意识,更需要以新课标中的语文核心素养为指导,落实“教—学—评”一体化设计,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核心素养的塑造,也让教师在落实“教—学—评”一体化的过程中,优化个人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实现教学的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17.
“教—学—评”一致性的新课程教学模式,使理论与实际教学之间产生了更加紧密的关系,提高了学生学习效果,推动了学生整体素养的提升。“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设计,增加了教师评价的客观性和有效性,为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教—学—评”一致的教学设计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聋校语文教师应统筹设计教学目标、学习过程与评价任务,通过科学分析学情定位“教”的起点、尊重学生差异铺设“学”的路径、追求素养提升设计“评”的终点,在日常教学中做到“教—学—评”一致,更好地培养听障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9.
周月霞 《新教师》2023,(3):39-40
“教—学—评”一体化强调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活动以及相应的诊断评估是三位一体的。为保证数学核心素养目标得以落实,需要从预期学习结果出发,以评价前置为创新点,注重学习过程体验的设计。基于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逆向教学设计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多元评价,教师根据监测结果反馈目标的达成情况及时进行教学调整,为有效实施“教—学—评”一体化提供了支撑,助力落实素养导向下的新课程理念,为我们的教学明晰了方向。  相似文献   

20.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突出核心素养培育导向与学业质量标准要求。深刻理解“教—学—评一体化”理念,做好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设计,是切实落实核心素养培育与学业质量标准要求的重要途径。“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设计,首先要做好素养导向下的教学目标设计,在提高目标的操作性中体现核心素养培育要求;其次要完善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设计,通过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安排,促进“教—学—评一体化”;再次要将教学评价渗透到教学设计全过程,实现目标与任务、教学与评价的协同一致,落实学业质量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