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作为人与人之间交流最重要的载体,具有非常大的生活性。它源于生活,体现生活。脱离实际生活的语文教学是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学习的,也与我国素质教育的要求不相匹配。陶行知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便是教育生活化,这是与我国素质教育的理念相一致,与我国实际教学相匹配的。将陶行知教育思想运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对教学工作和学生的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将就陶行知的思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做一个浅要的分析,使得人们对生活教育有一个更为具体的认识,使得语文教学可以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2.
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对于高职语文教学而言,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作用,陶行知生活教育核心内容,为高职语文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生活教育理念,属于陶行知教育思想中的重点内容,为教师提出了教育的根本目的,并且提出教育应当紧密贴合生活。文章基于此背景下分析探究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内容,以及生活教育思想,为高职语文教学带来的启示,并提出具体的语文教育指导对策,希望进一步促进高职语文教学工作的深入开展,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欲望以及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3.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对教育教学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小学语文教学中,领会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宏观指导作用,在小学语文课文解读的过程中对生活教育思想加以渗透,可以让学生的语文学习过程更具科学性,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更强,认知更加深刻。  相似文献   

4.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理论告诉我们:生活就是语文学习的海洋,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生活中运用语文,是学习语文的最佳渠道。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深刻领会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教育理论,践行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克服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浮躁和功利思想,真正打破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堂封闭模式,让生活之花在小学语文课堂绽放,从而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结下累累硕果。  相似文献   

5.
魏胜利 《天津教育》2020,(7):120-121
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要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应该培养其人文素养,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只重视理论知识的教学,而忽视了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导致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不高。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能够实现生活与知识的充分融合,为教学工作注入新的活力,同时也是提升学生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的有效方法。教师应该明确生活教育思想的内涵与要求,并以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基础,与教学内容实现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6.
<正>《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要沟通与生活的联系。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思想和杜威的"教育即生活"思想也都强调了教育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将语文教学植根于现实生活,使语文教学"生活化",又要引导学生在社会生活中运用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使学生生活"语文化"。  相似文献   

7.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是指引小学语文教学的一盏明灯。学陶、师陶、研陶、弘陶,就能把握语文教学之"道"。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领学生具备经验认知、具身认知和创新认知,让学生展开生活性学习、实践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运用陶行知先生广博、丰厚、深远的教育思想引领语文教学,能够让学生体验到成长的愉悦。  相似文献   

8.
"教学做合一"思想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重要内容,对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增强教师教学素养有着深远的影响。小学生动手能力强,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将"教学做合一"思想与教学相结合,将"做"放到中心环节,在"做"上教,指导学生在"做"上学,以此实现知行合一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文章以小学语文教学为例,结合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探究"教学做合一"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9.
小学语文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特点,是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重要课程。习作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对学生综合能力要求较高,也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运用,能够将习作教学与生活情境联系在一起,充分挖掘生活中的素材,丰富教学内容、拓展写作思路。教师应该对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进行深入研究,并与学生的学习特点、教学内容等进行有机结合。文章将通过介绍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基本内容,探索这一理论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实践。  相似文献   

10.
美育作为一种重视规范、塑造人本身的教育,在素质教育中有着重要地位。高中语文的美育教学是语文教育中的枢纽,它融合了语文教育和审美教育,对于学生人格塑造有着重要作用。只有在教学中将美育和素质教育相结合,才能共同促进教育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  相似文献   

11.
著名教育学家杜威曾经指出“education as growth”,这实质上是强调只有在生活的过程中,才可以发生“生长”,而且,只要有生活,只要个体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就会自然的生长。但是如今,愈来愈多的学生在学校体制化教育之下学习,与生活世界愈来愈远。当前尤其是城市小学教学实践中一个逐渐凸显的矛盾就是“教育的非生活化”。对于此状况,借鉴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对于解决“教育的非生活化”这一矛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结合小学语文实践教学经验,分析小学语文与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融合的策略,旨在寓小学语文教学于生活,让学生爱上语文,进而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2.
《考试周刊》2020,(9):73-74
美学思想作为陶行知教学思想的重要部分,其通常对教育实践有着重要的意义。语文学科作为一门具有审美特性,以及深厚人文底蕴的学科,其主要的教育目的就是为学生构建自由的心灵。而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美育,其不仅满足语文新课标的相关要求,而且还是语文教学的客观需求。本文主要对陶行知的美育思想进行阐述,并提出美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从而使小学生的审美与创造美的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13.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思想的核心,能够很好地适应当前教学的需要,满足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实际需求。生活教育理论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主要包括视生活为课程重心、以生活为教学内容、从生活悟学习方法、让生活做课后实践的舞台四个方面。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依据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修正自身的教学方式,让道德与法治教学带给学生更多的启发,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提供动力。  相似文献   

14.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很多一线教师常常会出现一些困惑:教学理念、教学手段、教学方式的落后,没有认真分析学情,进而导致教学与实际情况不符,而本应当作为课堂主体的学生则处于被动状态,成为知识的容纳器。对于此,认真研读陶行知教育思想,将其与小学语文教学进行融合,从而开展生活化教学,便会找到突破语文教学的新方法。文章对陶行知教育思想进行了阐述,并结合生活教育理论提出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教育的不断改革,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相应的要求标准,其中明确提出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与信息技术的相结合。小学教学作为学生基础阶段教学,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和成长都有着重大意义。小学语文作为小学教育体系中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有着重要地位和作用,对于学生今后的成长有着重要影响。要想有效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就必须要注重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因此,针对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的优势进行了详细分析与探讨,希望对相关教育工作者有所帮助和指导。  相似文献   

16.
中学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改革与发展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而语文教学则是高中教学中的重点内容,语文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对于提高学生的汉语水平、培养其综合素养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以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为中心,借鉴了陶行知的教学思想,从主体意识内涵出发,探究了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方式.  相似文献   

17.
《考试周刊》2016,(51):46-47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教学做合一"对小学语文教学有着很强的指导意义。因此,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紧扣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思想,积极为学生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实践中学习知识;让生活真正走近语文课堂,让语文在生活的土壤里静静成长。  相似文献   

18.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与语文新课程改革倡导的"语文教学要源于生活"的基本理念一致。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渗透到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方方面面。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让学生通过实践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从而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并及时运用在生产生活实践中。  相似文献   

19.
小学是教育发展的重要阶段,小学教学的过程中,语文是重要的教学内容。为提高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有效性,如何运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开展教学,成为了教师思考的重要内容。和传统的理论相比较,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更注重知识和生活的结合,将其融入到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走进生活。  相似文献   

20.
小学数学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与抽象思维的重要课程,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专业成长是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同时也能够引导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尤其是在当前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更应该加强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从而不断完善知识体系。陶行知教育思想能够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指明道路,帮助教师创新教学理念与方法,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文章将分析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内涵,探索陶行知教育思想促进小学数学教师专业成长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