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丁海斌  吴晓菲 《档案》2014,(9):12-15
通过对"诏书"、"文书"、"起居注"、"典谟"、"文案"、"文籍"、"图籍"、"文簿"、"黄籍"、"簿书"、"簿籍"、"书牍"、"典册"、"案牍"等文档名词使用情况的统计分析可见,南北朝时期多数文档名词实现了出现次数和频率双增长,文档名词的特指性和文档范围内的通用性都有所增强。"文案"、"案牍"两词的出现,"诏书"、"文书"、"起居注"含义的渐趋固化和成熟,是这一时期文档名词发展演变的重要事件。南北朝时期的文档名词可划分为"书"、"文"、"籍"、"案"、"簿"、"牍"、"典"六大族类,它们各具特色。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单音节文档名词中比较普遍被使用的主要是"文""卷""典""册""簿""籍""书""牍"等.这些单音节文档名词起源早,可以单独使用,不仅是各类双音节、多音节文档名词的源头,而且是从深层次剖析中国古代文档名词内涵与意义的基础.总体来看,中国古代单音节文档名词使用频次较高.其中,"书""文"为高频单音节文档名词;"典""簿""牍"为中频单音节文档名词;"册""卷""籍"为低频单音节文档名词.  相似文献   

3.
宋代文档名词中,"文书"一词依旧占主导地位,"簿书"、"案牍"的地位明显上升,"文案"、"簿籍""文籍"等词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文牍"、"文册"、"黄册"、"架阁文字"、"架阁文书"等词首次出现。本文对"文"、"簿"、"牍"、"案"、"册"等5大族类文档名词的特征与内涵进行了一一解读。  相似文献   

4.
对《全唐诗》等文献中收录的唐诗进行了全面检索,发现了唐代诗歌中使用过的8个文档名词:"簿书"、"案牍"、"文书"、"文案"、"文卷"、"簿籍"、"黄籍"、"文籍"。对这8个文档名词在唐诗中出现的频率、时间范畴、内容范畴等做了统计和分析,并分析了在诗歌中使用了文档名词的诗人的文档意识的来源。  相似文献   

5.
樊增祥的政治法律类著作主要有《樊山批判》、《樊山公牍》、《樊山判牍》、《樊山政书》等。文章结合文献学知识对这些著作加以叙考,以期有裨于此类著作的有效利用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丁海斌  吴晓菲 《档案》2014,(8):7-10
从对检索到的两晋时期的"诏书"、"文书"、"簿书"、"文籍"、"图籍"、"黄籍"、"典册"、"典谟"、"簿籍"、"典则"、"起居注"、"牍"等12个文档名词分析可见,两晋时期文档名词双音化的趋势更趋明显。其中,"诏书"、"文书"的使用频率较高,"黄籍"等新出现的名词也值得关注。此外,两晋时期主要有"书"、"文"、"籍"、"簿"、"典"5个文档名词族类,并各具明显的族类特征。  相似文献   

7.
2005年,欧洲工商管理学院教授W.钱·金和勒妮·莫博涅的《蓝海战略》一书出版.在全球管理界和企业界引起强烈反响,"蓝海战略"理论的提出.为人们提供了企业发展战略的新视角。一、"红海战略"与"蓝海战略"的含义现代企业的市场天地由两种海洋组成红海和蓝海。红海代表当今存在的所有产业.这是我们已知的市场空间:蓝  相似文献   

8.
正晚清名臣张之洞,是公认的儒臣,擅长于案牍文书工作,也具备较强的档案保存意识。他去世后留下的奏折、电奏、公牍、电牍档案就有15100多件。张之洞深知档案作为史料备查的作用,他在谏言献策、处理政务、经办洋务方面,都非常注重运用档案材料。一、利用档案解决疆界、租界等外交争端1.在中越勘界问题上,"考地理以资折辩"。1885年6月,中法两国签订了《中法新约》,中国不败而败。第三款提出要勘测界址,划定中越国界。张之洞十分重视利用档案,对应属于中方的地界,进行详细的考据、论证。他博览志书档案,  相似文献   

9.
“文案”是由“文”和“案”两个单音节词组成的双音节合成词。据目前所知,它最早作为文档名词出现在东汉的《太平经》中,有公文、案卷之意。后期“文案”增加了指代文书档案官职、图书账册、文书档案工作等含义。“文案”一词自汉代出现后,除在元代和民国的使用频率略有下降外,其使用频率一直呈逐渐增多的趋势,尤其在明清时期达到了使用的高峰期,现代“文案”更是在各个阶层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10.
“案牍”是由“案”和“牍”两个单音词素组成的联合式复合词。该词起源于南北朝时期,其原始含义包括泛指的官府文书、特指的司法刑狱专门档案以及用来指代公务活动。此后,逐步延伸出名册、官名等含义。使用次数在宋代达到了第一个高峰,之后小幅回落,到了清朝出现了最高峰。民国以后,随着“档案”与“文件”二词的产生与发展,“案牍”一词逐步消亡。  相似文献   

11.
丁海斌  吴晓菲 《档案》2014,(11):8-12
隋唐时期进入到了中国古代文档名词的稳定发展期,文档名词出现的数量、频率都有所提升,出现文档名词的文献范围也扩大,种类与内涵也有所丰富。本文以隋唐时期229部典型文献为检索对象,对检索的11个重点文档名词的出现频率、时间范畴、内容范畴等做了统计与分析,并且按照"文"、"薄"、"籍"、"书"、"案"、"牍"、"卷"七大族类进行进一步的分析与研究。"卷"族名词的产生是这一时期文档名词的重要发展特征。  相似文献   

12.
王金玉先生此前提出"文档"一词最早出现于明初,其依据为辽宁省档案馆现存的《明实录稿本》中出现了"文档"一词。但据笔者及其他学者考证,这份《明实录稿本》并不是明代作品,而很可能是清代的满语回译本。而"文档"一词应出现于满语译词"档子""档案"等产生之后,在清代中期才开始应用。  相似文献   

13.
一、尺牍释名及尺牍文献的起源牍,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卷七片部云:"牍,书版也。"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云:"牍,专谓用于书者。"先秦时《周礼》、《仪礼》中多有版、方之词,皆牍之谓也。当时的版牍多用于表示户籍和名籍。从形制而言,牍与册、牒、椠均有所不同:牍多用木质,一尺见方,而册(策)多用竹简,狭长,中间有编连的丝绳;牍与牒虽多用木质,但牍较之牒为厚,牒则为小木札,所谓厚者为牍,薄者为牒;椠与牍相类,但粗者为椠,精者为牍。由  相似文献   

14.
个人博客具有明显个性特色的同时,又总有一定的局限性,作为新手博客,其局限性就更难避免,但图书馆界个人新手博客"图情牛牍"却有着较大的影响,其中所蕴含的科学精神,是"图情牛牍"博客最主要的特点,也是该博客成功的关键所在.认识"图情牛牍"博客的长处及其局限,可以帮助读者认识其价值,超越其局限.  相似文献   

15.
丁海斌  刘纹序 《档案》2015,(1):8-12
元代文档名词中,文书、案牍、文卷、文案、文簿、簿书、簿籍、文籍、籍簿、案卷等主要文档名词,与前代有历史延续关系;出现了"籍册"、"卷宗"、"册籍"等3个新词;而"文牍"、"书牍"、"黄册"、"黄籍"这4个宋代出现的名词,在笔者所检索的元代文献中并没有出现,这与元人的语言习惯有关;文书、案牍、案卷等在历史上通用性很强的名词在元代的使用量有所增加,这说明元代文化仍具有中国历史发展的一致性。文章对元代"文"、"案"、"卷"、"册"、"籍"5个文档族类名词在出现次数、使用文献数、含义等方面的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6.
徐望之,浙江湖州吴兴人,先后就职于上海商务印书馆、河北训政学院.1929年在河北训政学院主讲公牍课程时,徐望之根据《公文程式》编著了《公牍讲义》.  相似文献   

17.
在《"国会大厦唱片公司"诉"二手数字音乐公司"》一案中,纽约联邦地区法院沙利文法官裁定,一个数字音乐产品包括两个组成部分:数字文档和储存数字文档的硬件.当电子音乐文档从一种硬件(消费者的计算机)传输到另一个硬件("二手数字音乐公司"的服务器),这就发生了复制.同样,当一个"二手数字音乐公司"用户从其网站购买二手电子音乐到他的硬件终端,便出现了另一次复制.不管最初的那个音乐文档是否存在,关键是"二手数字音乐公司"的销售过程(将电子文档从用户的计算机"迁移"到云中储物柜)改变了数字音乐文档储存的硬件,因此复制了一个新的音乐文档,而这个复制没有得到版权所有人的许可,是侵权行为.  相似文献   

18.
孙中山史料收藏家王耿雄先生曾于2003年溽暑,寄赠家父1922年托人面呈孙中山先生的密函及"孙中山批宋大章函"印件各一(宋自广州中山大学复印于《国父批牍墨迹》第145-146页),读后喜出望外,心神亦为之大爽.  相似文献   

19.
在现代文学期刊界,"论语派"的刊物是一个奇迹.仅就销量来说,《论语》长期超过三万份;《宇宙风》创办不久销量即达四万五千份,仅次于《生活》周刊和《东方杂志》,名列全国第三;后期的翻译杂志《西风》,也平均"销售超过两万份".  相似文献   

20.
赵倩 《声屏世界》2017,(1):38-39
随着《爸爸去哪儿4》的回归,与"父亲"有关的亲子话题再度升温.在不同历史时期、文化背景下,"父亲"在家庭中都有着不同的内涵.从"游离在家庭之外"到踏上"归家"的旅程,从毫无经验的实习爸爸到与孩子一同成长的奶爸,"父亲对家庭的回归"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得以实现.从"爸爸系列"(《爸爸去哪儿》《爸爸回来了》《闪亮的爸爸》 等)真人秀节目对"父亲回归家庭"的演绎中,我们似乎能够感受到社会对这一回归的期盼与认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