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析武术人自身和谐的重要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构建和谐社会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新时期建设的重要目标,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武术人是构成社会人群的基本单位,并受武术和谐思想指导,武术的和谐思想与构建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是一脉相承的。探讨武术人自身的和谐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国策具有明显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文章在全球化的国际背景和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下,采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和逻辑分析法系统地探讨了:武术文化中所蕴含的和谐思想;武术在社会主义社会体系中与各个子系统之间的交互关系;全球化语境下武术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地位和功能;阐释了武术作为民族体育的代表性项目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为了更好地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高校作为整体社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和谐的校园环境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文章通过分析高校和谐校园建设中存在的不和谐因素和武术在高校和谐校园建设中的作用,探索利用武术推动高校和谐校园建设的途径,加快高校和谐校园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和谐社会的构建与武术文化的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主题,分析了武术文化在促进人的和谐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环境出发,对21世纪传统武术与竞技武术的发展、传统武术文化的现代化表达、武术文化与奥林匹克运动的关系等进行了论述,指出武术文化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和谐”功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5.
从构建和谐校园的角度谈学校武术教学的基本目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和调查访问法等方法,论述分析了新形势下构建和谐校园中学生因素存在的问题,并从构建和谐校园的角度对学校武术教学的基本目标做了大胆设想,认为应该把传播身心健康、运动技术、传统文化和快乐思想作为学校武术的基本教学目标。并希望通过本研究,能完善武术教学的目标体系,使武术教学更好地服务于和谐校园的构建,乃至为祖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做出其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武术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价值及其实现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中华武术文化所蕴含的和谐思想,分析武术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独特价值。主要结论:中华武术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内在价值主要表现在追求人自身的和谐、人际间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及不同民族之间的和谐;外在价值主要表现在中华武术文化能够化解个体心灵的信仰危机、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危机、人与社会间的人文危机、人与自然间的生态危机以及异文明间的价值危机。建议:促进中华武术文化自身的和谐发展;加强武德宣扬;突出大众武术的主体地位;加强理论研究,促进中华武术文化的现代化;加强中华武术文化和合思想的国际化传播。  相似文献   

7.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对中华武术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功能作用进行研究,并结合中华武术的健身、技击、文化、养生、保健、艺术、影视等功能对和谐社会的价值作用,应该正确认识武术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价值,中华武术有益于增强人民体质,武德有助于建立起新型和谐社会道德观,为构建和谐社会注入新的动力。  相似文献   

8.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逻辑推理等研究方法对武术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探讨,认为武术以其特有的功能,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扮演着特有的角色,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开展武术运动,可以增进个人的身心健康,能培养人们公平竞争的意识,强化人们公平竞争的观念,促进个人全面和谐的发展;发展武术产业,能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创造社会物质财富;传播武术文化,可以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文化繁荣,提高国民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9.
武术教育、教学能更大限度地提高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高校学生"健康体育"、"素质教育"的意识,培养民族精神,弘扬民族文化,培养和谐人格,促进和谐社会。构建和谐高校武术文化教育要充分考虑继承和发扬武术文化所蕴涵的民族人文精神,也要充分考虑其和谐的时代特征。发挥武术文化德艺并完、和谐求真、人际和谐求善的和谐人生观。  相似文献   

10.
和谐是当代中国社会的主流话语,文章联系"和谐社会"的相关理论,在分析中国武术所蕴含的哲学思想、阐释和谐内涵的基础上,初步探究武术在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方面的功能,得出武术文化有助于加强和谐社会构建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