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课标”要求学生“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对7—9年级写作阶段目标中的要求是“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这就给我们作文教学提出了一个值得深思的现实问题:作文教学应如何开放课堂,走向生活,引导学生在与文体对话的同时.走向社会.走向大自  相似文献   

3.
宗伟 《教育现代化》2005,(10):50-50
《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习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写自己想说的话”、“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凸现一个“真”字!  相似文献   

4.
刘红 《中学文科》2007,(11):68-68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学生要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的要求,我们采用开放式教学,突破写作教学误区,给学生的心灵插上翅膀,闯出了一条新路子。[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本对7-9年级写作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新意的表达”。可是初中学生年龄小,生活面窄,缺乏必要的生活知识储  相似文献   

6.
试题人文性的基本主题是关注人生、关注生活、关注环境、关注自然。“新课标”要求“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这就要求试题必须把握课程标准提出的“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这一原则。立足于学生熟悉或正经历的学习生活,同时,又注重引导学生将观察与思考的焦点转向广泛而火热的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7.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堂标准》(实验稿)对初中阶段的写作教学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这就要求学生学会用自己的眼睛从周围的世界中发现属于自己的东西,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觉和自己真实的体验。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这些要求.对初中学生写作的语言表达作出了具体的阐述。那么,如何让学生有效锤炼语言,增强作文文采呢?  相似文献   

9.
新课标中对写作教学的要求有“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  相似文献   

10.
陆燕燕 《广西教育》2013,(34):39-40
中学生写作往往存在“假”“大”“空”的通病,内容胡编乱造,结构生搬硬套,立意喊喊口号,缺少真情实感、缺少生活气息。针对这种写作和生活“分裂”的现象,写作生活化的呼声越来越高。新课改实施后,作文教学特别强调“生活本源”。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初中生“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因此,教师理应引导学生亲近自然,观察生活,从而思考人生,“以我手写我心”。  相似文献   

11.
《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  相似文献   

12.
文似看山不喜平。文贵创新。这是作文的评价要求。《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生要“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这“有创意地表达”,意即要独特、有新意的表达,也就是有创新精神。作文的创新,构思创新是作好文的前提、先行。如何使学生在作文中构思创新呢?特冒昧地将我的体会与各位同仁共商。  相似文献   

13.
唐业兵 《学语文》2006,(1):53-53
教育部2001年7月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及2003年4月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根据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总结作文教学实践中的经验教训,对作文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目的,吹起了新一轮作文教学改革的号角。“新课标”对作文提出的总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的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的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它在各学段写作目标中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要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她表达。”  相似文献   

14.
周静  乔红胜 《学语文》2004,(5):55-55
教学实践表明,初三的学生写作时最大的困难是“无话可说”和“题材老套”。新课程标准关于写作的要求之三是“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  相似文献   

15.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语文教学焕发出了勃勃生机,作文教学在新课程的改革中亦彰显其活力。《语文课程新标准》对7—9年级的学生在作文上的要求是“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要求这一年龄段的学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我们在收获着喜悦的同时,也看到了忧患。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悟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力求有创意的表达。”这就要求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关注写作的主体,关注学生的心灵、情感、情绪和状态,适度调控,让学生愿写、能写、善写。  相似文献   

17.
语文新课标阐述中学生的作文要求为“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其独特、真切、创意无疑从作文的立意构思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中学生在写作之时,尽量选取耳闻目睹之生活中琐屑小事,以“小”搏“大”,关键在于写作实践中要有个人独特的立意和构想,立意深刻与否应遵循以下原则。  相似文献   

18.
教学目标:1、由算式引发联想或想象,开启作文思路。2、借助“算式构思法”,力求叙得精彩,议得独到。3、调动积累,发展思维,力求有创意地表达生活。  相似文献   

19.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的感受和真切的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这就要求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始终要突出“真”、“实”、“乐”三个字。一、求真所谓真,首先是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让学生充满真情地叙写客观。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很好地解释过这一点:观察是任何东西也取代不了的思维源泉。为此应经常带领学生到大自然或社会中去,走进电视,走进集贸市场……去观察和思考周围的世界。这是一种发展智力、提高写作…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提倡“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方面地积累素材,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要求教师“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