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采用录像统计比较法、文献资料法和分析归纳法,对中、外男子单杠成套动作编排的特征等进行了系统分析与比较。认为:采用“正、反掏转体”、“扭跳转体成扭”和“向后大回环跳转成扭臂”等类动作及其连接为加分主体、及使用“飞行”类动作及其连接为加分主体,分别是中、外优秀选手单杠成套加分动作编排的主要特征。而中国单杠的差距主要是缺少高难度的飞行动作及连接。在保持目前成套动作编排特色的基础上,调整成套动作的完成难度及增加飞行动作的连接完成数量等,应是中国男子单杠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通过录像统计和文献资料法,对第38届世界体操锦标赛男子吊环比赛前8名运动员的起评分、比赛成绩、成套动作难度和编排及完成情况进行了统计,系统分析了世界优秀男子吊环运动员成套动作的编排特点和发展趋势。结果表明:“水平十字”、“十字支撑”构成成套动作的主流加分动作。成套动作的连接趋于以多个连接构成成套动作的主干。吊环成套动作完成质量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3.
以第39届体操世锦赛比赛实况录像为依据,采用比较法、文献资料法和分析归纳法,系统分析了男子吊环成套动作编排的特征,认为以多个高难度的静止力量性动作及其连接构成"直接"加分,并形成一套以较高A分的成套动作为加分主干,继而采用稳定性较高的空翻为下法,是本届优秀选手吊环成套动作结构编排的主要特征;而选用更难的用力性动作和改变静力性动作的完成方法,将成为吊环动作技术发展的总趋向.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第35届世锦赛优秀选手双杠完成的加分动作、编排连接类型及动作完成等情况的统计与分析发现:重视挂臂类难度动作的使用和发展.及使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潮流性”动作连接来获取更高的加分,是当今男子双杠技术发展的新动向;中国选手成套动作的整体编排结构不如外国优秀选手紧凑,其加分动作的连接编排类型,尚需进一步调整。  相似文献   

5.
采用调研访问法、录像统计法和文献资料法,系统分析了第28届奥运会中、外优秀选手鞍马成套加分动作结构编排的技巧特征等.运用"四连接"(或结合"单动作")和"二连接"结合"三连接"的完成,及采用"四个以上"动作的直接或再结合"单个"高难动作的完成,分别是中、外优秀选手鞍马成套加分动作结构编排的技巧特征.而使用D组以上难度的多个动作完成来获取更高的加分因素,并运用D组以上更高难度的下法,还将是新奥运周期鞍马成套加分动作结构编排发展的新特征.  相似文献   

6.
依据第35~37届体操世锦赛和第28届奥运会体操比赛实况录像,采用统计比较法、文献资料法和分析归纳法,系统分析当今世界女子平衡木成套动作编排的特征及发展趋向:采用低难度动作为上法,使用高难度的单个体操、技巧动作及“三个以上动作”构成的技巧(或体操与技巧的混合)“多连接串”,再结合“二连接”的“体/技(或相反)”和“体操(或技巧)”,并运用D组以上难度的“单空翻”或“三连接”的“空翻下”为下法,是当今世界女子平衡木优秀选手成套动作结构编排的主要特征。而选用腾空的“D D”以上高难度“技巧二连接”、发展C组难度以上“同一空翻”的“三连接”和开拓“单臂前手翻”系列动作的新连接等,将是新奥运周期女子平衡木技术发展的新动向。  相似文献   

7.
摘 要:艺术体操编排的创新,是艺术体操项目发展的动力。从2003年起艺术体操规则中有关独创性加分的建立与完善,为创新提升了广阔的空间,加强对艺术体操成套动作编排创新的研究对于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实际的意义。研究认为:在我国集体项目中除国家队在成套动作编排中体现了中国特色外,其他整体的编排缺少风格与特点,而世界优秀队伍大多数均有自己的显著风格特征。在音乐方面,演奏方式、演奏的乐器、音乐的结构和节奏上我国与世界优秀队伍均无创新出现。艺术体编排的主要内容和辅助关系要共同创新,追求独创性加分是艺术体操发展趋势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8.
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统计与比较等方法,系统分析了当今世界女子自由体操成套A分动作结构编排的倾向特征。发现:使用E组以上的“单空翻”或具有0.2分连接价值的“空翻串”为出场,以具有高难度价值的一个或两个“单空翻”和具有“0.1分以上”连接价值的两串“空翻二连接”结合三个或四个“单舞蹈”为中间;并采用D组以上的“单空翻”或“空翻串”为结束,是当今世界女子自由体操成套A分动作结构编排的主要趋向与特征。而提高出场动作难度价值、增加中间空翻动作的连接价值及使用稳定性高的D组空翻或其连接为结束,还是女子自由体操顶尖优秀选手A分动作结构编排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9.
论当今世界男子单杠技术发展的新动向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依据第28届奥运会体操比赛实况录像及相关文献资料,采用统计比较法、文献资料法和分析归纳法,系统分析了当今世界男子单杠技术发展的新动向:运用“D组以上难度”的“单飞”或二个C组以上的飞行动作直接的“E+D以上”难度的“多连飞”,再分别结合“大回环转体”和“掏类转体”等类动作构成的高难“单动作”(或“二连接”)、或“单动作”和“二连接”(或“三连接”),并采用E组的空翻为下法,是当今世界男子单杠成套加分动作结构编排的主要特征。而使用E组或SE的“单飞”、发展“E+D”以上不同类型的高难动作“直接”,及运用SE的空翻为下法等,将是新奥运周期男子单杠技术发展的新动向。  相似文献   

10.
采用调研访问法,录像统计法和文献资料法,系统分析了当今世界女子平衡木技术发展的新动向:使用单个低难度动作为上法,运用“三个以上技巧动作”构成的“多连接”结合具有高加分因素的“体操/技巧”(或相反)混合的“二连接”,并采用D组以上难度的空翻或“三连接的空翻下”为下法,是当今世界女子平衡木成套动作结构编排的主要特征。而使用“腾空”的D+D技巧“二连接”和C组难度“同一个空翻”的“三连接”、及开发“单臂前手翻”系列动作的新连接,以及使用E组以上的高难度空翻及其连接为下法,将是未来大赛女子平衡木技术发展的新趋向。  相似文献   

11.
采用录像观察统计法 ,并结合有关数据和资料 ,对中外男子自由防守队员实战能力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 ,中、外自由防守队员个人能力水平接近 ,中国队略强于外国队 ,但在自由防守队员的运用效益上 ,中国队不及外国队 ,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2.
通过特尔斐法调查有关的专家、教授和教练员确定了大学生女子篮球运动员的专项身体素质评价指标,并以大学生篮球联赛的女子运动员为测试对象,建立了大学生女子篮球运动员的专项身体素质评价体系,目的是为今后的训练、选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对九运会和35届世锦赛双杠决赛的整套动作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新规则实施后,双杠整套动作的难度有明显提高,动作结构正向以悬垂类动作为主的方向发展;中外运动员的动作起评分和完成动作质量均无显著差异,而获得难度加分和连接加分的形式,中国运动员以大摆动作为主,外国运动员则以后上动作为主,并显示出动作的多样化特征。  相似文献   

14.
对中国和世界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发展特征的研究与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分析1981-1999年世界和中国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员历年前10名成绩的基础上,揭示20年来世界和中国女子七项全能运动的发展规律和动态特征:中国女子七项全能项目的发展以全运会为周期出现波浪式发展的规律,世界女子七项全能运动轨迹较为平稳,其高点一般在奥运年;中国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在近20年间经历了80~90年代初的发展、提高后,目前正处在震荡下滑阶段;当前,我国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员与世界优秀选手在成绩结构上不存在本质区别,总体构成基本一致,但各单项及整体水平上均存在显著差异,世界优秀选手表现出相对全能型类型特征。  相似文献   

15.
我国艺术体操集体项目技术现状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比较分析2004年全国艺术体操冠军赛集体项目前8名成绩,结果表明集体项目的实际得分(技术分、艺术加分)与填表分数差距较大,其中,前8名有6个队的技术分值填表分与实际得分的差距在30%~50%,从而导致一系列扣分;在艺术价值加分中,动作选择不合理是加分不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艺术体操身体难度动作完成的质量和器械抛接到位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成套的得分,并同时体现 了一个集体队伍的整体水平。通过录像统计,并经过分析对比,找出我国目前艺术体操集体项目与世界优秀 队伍的差距和不足。  相似文献   

17.
竞技体操运动对运动员的身高、体重和开始参加训练的年龄等方面有其独特的要求。对中外优秀竞技体操运动员身高、体重和参加训练年龄进行分析比较,试图从中找出共性规律,为我国竞技体操运动选材、训练等工作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8.
排球运动员的肩关节是很容易损伤的,采用实验法,先对35名肩关节正常的高水平男子排球运动员进行专门力量训练后,然后采用Cybex-6000等速测力仪对其肩关节的内外旋力量进行了等动向心力量测试,获得一套相对较完整的肩关节的内外旋力量的数据,从而对肩关节的内外旋肌群的生物力学规律进行综合评价,为运动损伤的预防和康复提供生物力学依据,为排球运动技术的生物力学研究,肩关节的内外旋力量训练方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