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布洛赫的乌托邦哲学为切入点,从体育教学的视野对乌托邦精神的实质以及体育教学与乌托邦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行探讨和分析.研究认为:乌托邦不是"空想主义",乌托邦更为深刻、深层次的内涵与意义是对理想的追求,对现实的超越,对内在品质的向往的一种精神意境;体育教学由于时刻充盈着人们对当下"不在场"的未来价值与理想的超越性追求,因而具有深厚的乌托邦情结和鲜明的乌托邦精神;理想的体育教学与乌托邦精神的实质和特征高度契合,乌托邦的本质在一定意义上便是理想体育教学本质的一种解说;体育教学过程的本质其实就是一种超越性的构型过程.从而认为,体育教学是一种"必要的乌托邦"、"具体的乌托邦"和"超越性品质的乌托邦"应当是一种对其内在品质的恰当定位.  相似文献   

2.
体育政治化深层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桂海 《体育科学》2012,32(8):66-72
通过对现有关于体育政治化原因是"国家作为比赛单位"与"运动员政治身份"之说进行分析,认为存在一些缺陷。从国家利益与政治权力视角展开研究,初步认为,导致体育政治化的原因包括多种因素,体育影响力是体育政治化的基石;国家利益"体育式寻租"是体育政治化的根本原因;体育组织结构是体育政治化的动力。  相似文献   

3.
杨韵 《体育科学》2011,31(3):87-92
基于柏格森生命哲学的理论解读,对其内在深刻的机械论与目的论批判、生命的冲动与创造本质以及意识的绵延自由的基本思想进行剖析,继而以体育本质作为基本切入点,沿袭着柏格森的生命哲学思想轨迹进行了与之相应的哲学解读。面对现有体育本质论中的机械论与目的论的思想桎梏,研究认为,体育的本质在生命这一深远范畴下,还有着更为深刻的内在体育生命冲动与创造,与体育的意识绵延自由的本质。而这也正是体育本质之于人、之于生命整体最为真实而全面的体现。  相似文献   

4.
AK康德存在论哲学角度阐述体育的本质及功能.认为体育起源于人的存在,体育本质的构造过程是纯粹直观方式和纯粹理性形式伴随质料而运转的过程;明确了体育与学校体育的本质关系--学校体育的本质涵盖体育的本质;论证了体育的本质就是"以增强体质为目的的身体活动",体育的主要功能就是"增强体质".  相似文献   

5.
为探寻适应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思想政治教育途径,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在关联及互动机制进行了分扼,研究认为: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相互关联性,具有内在统一性;体育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问题是消除他们的消极心理,使他们拥有健康的心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疏导及培育,最终归结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体育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应互相渗透,才能提高育人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我国体育公共服务的概念溯源与再认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亮 《体育学刊》2011,18(3):34-40
对"体育公共服务"概念的形成及不同时期概念表达形式的内涵与时代背景进行了分析,指出"体育公共服务"的逻辑起点是重视大众体育需求、以体育公共利益为导向,其价值取向是实现公平与正义,内在目标是实现均衡发展;对存在学术争议的用语进行了比较,认为采用"体育公共服务"较"公共体育服务"更为合适,并从体育公共利益需求与价值选择出发,重新界定了"体育公共服务"的概念;从差异性、同质性与补偿性3种体育公共利益出发,将体育公共服务分为生存发展型服务、精神满足型服务以及权益伦理型服务,认为体育公共服务供给要在政府为主体的基础上实现多元化。  相似文献   

7.
解释学视域下的体育本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马德浩 《体育学刊》2011,18(3):14-19
后现代主义哲学的重要特征就是对生成与差异的强调。其实,体育也处于一种不断生成的状态,这种生成的内在趋力使得体育在不同的语境中获得了不同的含义,这种多元的差异性正是体育本质之争的症结所在。后现代主义者对生成与差异的强调也促使他们认为多维度的描述比单纯的定义更能接近事物的本质。基于这种思考,从解释学的角度论述了体育的4个基本维度,并认为只有紧紧抓住身体、感性、超越以及非生产性这4个维度,并结合特定的情景对体育进行不断描述和解释才能真正地理解体育的本质。  相似文献   

8.
学校体育的属性和本质问题向来并无定论。通过对学校体育建立和发展的历史回顾,并从体育主体论的角度,认为学校体育应当从属于社会科学领域中教育学的范畴,强调它应当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和具有更新观念、不断创新的精神。  相似文献   

9.
论太极拳的自然和谐理念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笔者从中国太极拳的健身价值和深奥的哲理内涵角度,分析和探讨了太极拳自然和谐理念生成的社会文化根源。指出太极拳自然和谐理念是在"阴阳对立统一"和"天人和一"两个思想相互作用、相互渗透下而不断形成和发展起来;它最终成为中国传统拳术中独特的价值理念被确定下来;从本质上看,太极拳自然和谐理念与现代体育所倡导的"和谐发展理念"具有异曲同工的内在一致性。  相似文献   

10.
舒盛芳 《体育科学》2008,28(1):76-81
从大国崛起的角度对大国体育崛起和中国体育"优先崛起"进行分析,提出了大国体育崛起的6点启示:体育的崛起都被赋予一定的政治目的和政治意图;体育崛起战略的适当与否与自身的国际定位有关;体育的崛起与经济起飞时期的民族心理变化和政治要求相一致;体育崛起为国家战略崛起服务;大国体育在崛起过程中不能大起大落,否则,会削弱体育崛起的政治影响力;大国体育崛起要着眼于长远发展,不能急功近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