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目的:通过分析我国优秀男子跳台滑雪运动员实地起跳阶段运动学、起跳运动模式等指标,探究影响我国男子跳台滑雪运动员飞行距离的主要起跳因素。方法:1)选择8名我国男子跳台滑雪运动员作为研究对象,在日本长野县白马村K90跳台训练基地采集3次起跳阶段二维运动学数据,采用广义估计模型(GEE)分析影响飞行距离的实地起跳阶段运动学因素。2)截取平昌冬奥会排名前10的男子跳台滑雪选手决赛起跳阶段视频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研究国内外运动员起跳阶段特定时刻肢体角度差异。3)实验室内使用1台Z camera高速摄像机和1块Kistler 9281EA测力台采集运动员静蹲跳(squat jump,SJ)、反向跳(countermovement jump,CMJ)、模拟跳跃(imitation jump,IJ)、下落跳(drop jump,DJ)的动力学及运动学数据,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检验实验室内运动学及动力学指标与飞行距离间的相关性。结果:1)在实地起跳阶段运动学方面,起跳起始时刻躯干与助滑道夹角、小腿与助滑道夹角、髋关节角、膝关节角,以及起跳阶段的髋关节峰值角速度、膝关节平均角速度、起跳结束时刻膝关节角及髋关节角为飞行距离的影响因素(P<0.05)。2)在起跳阶段运动模式及力量特点方面,IJ重心最低处膝外翻指数(r=0.731)、DJ膝外翻最小值(r=0.713)、CMJ起跳阶段地面反作用力峰值(r=0.710)、CMJ蹬伸冲量(r=0.752)、SJ(r=0.723)及CMJ起跳峰值功率(r=0.762)均与飞行距离呈正相关。3)对比国内外运动员起跳阶段特定时刻肢体角度发现,国外优秀运动员起跳起始时刻小腿与助滑道夹角(53.54°±3.14°)显著小于我国运动员(57.62°±4.62°),出台瞬间小腿与助滑道夹角(58.22°±2.13°)显著小于我国运动员(65.59°±3.84°),大腿与助滑道夹角(73.28°±6.15°)显著大于我国运动员(58.77°±3.16°),起跳阶段结束时刻髋关节角度(175.23°±1.96°)显著大于我国运动员(156.37°±13.13°)。结论:我国跳台滑雪运动员起跳阶段起跳起始时刻应尽量降低身体重心以减少阻力,并适当提高膝关节角来提高出台后肢体伸展程度。起跳过程中提高膝关节蹬伸力量,同时适当降低髋关节伸展速度,避免风阻对躯干造成不利影响。室内及实地训练过程中,应在提升蹬伸爆发力的同时避免膝关节过度外翻,提高蹬伸力量及传递效率。  相似文献   

2.
风洞测试是开展竞速类项目运动员运动姿态减阻优化的主要技术手段,研究以钢架雪车项目为例,对利用风洞进行运动姿态减阻优化的测试装置、测试方法进行介绍。根据钢架雪车项目特点,选取运动员滑行阶段的基准姿态进行减阻优化,分别对头部、肩部、手部、腿部、脚部、身体位置、身体高度等姿态进行调整,根据测量得到的风阻力进行优化组合。结果表明,成绩最好的2名男运动员基准姿态风阻力最小,甚至低于女运动员,表明滑行阶段风阻力与比赛成绩有关;利用风洞技术,8名运动员在滑行阶段受到的风阻力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降低,平均减阻率达到11.78%;2名优秀男运动员基准姿态的风阻力虽然很小,但优化姿态的减阻率仍达到了10.50%与7.70%,根据经验模型估计,可以提升成绩1.05%与0.77%。  相似文献   

3.
《湖北体育科技》2017,(12):1085-1089
目的研究排球运动扣球起跳和落地动作时髋、膝、踝的动力学特征。方法采用VICON红外三维动作分析系统、AMTI测力台对9名排球运动员的扣球起跳和落地动作进行拍摄,并对不同方式扣球起跳和落地动作的髋、膝、踝进行动力学分析。结果与结论在不同方式扣球起跳过程中左侧关节受力均大于右侧关节。在起跳和落地过程中,踝关节在X轴方向起主要作用,髋关节在Y轴上起主要作用,膝关节在Z轴上起主要作用。排球扣球起跳时,右脚先着地—重心最低点—左脚着地,属于排球起跳动作特有特征。在排球动作起跳中,右腿主要负责将水平速度转化到垂直方向而后伴随蹬地辅助起跳,左腿则主要负责垂直方向发力起跳。  相似文献   

4.
短道速度滑冰运动员的身体姿态对技术水平和竞技表现具有重要影响。通过文献综述、实地观察和数据分析等方法,借助徒手身体姿势测试,从正面观、侧面观、后面观的角度,对比分析青少年短道速度滑冰运动员的正常姿势与异常姿势。发现成年运动员鞍背姿态较多,伴随着骨盆前倾、头倾斜、肩内旋与下垂,下肢髋关节内旋、膝内翻、胫骨外旋为常见异常姿态;未成年运动员姿态多为骨盆前倾、肩部内旋、膝外翻、胫骨外旋,髋关节异常姿态较少,扁平足非常普遍。建议各年龄段短道速度滑冰运动员日常增加核心力量训练、颈后屈肌力量训练,强化伸髋肌肉与屈膝肌肉力量,针对异常姿态合理进行训练并规划治疗方案。通过改善青少年短道速度滑冰运动员的身体姿态,帮助他们提升运动技能和比赛成绩。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的:跳远起跳过程中髋关节技术特征是跳远动作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对提高与改进跳远起跳技术有着重要的影响,掌握在跳远的起跳、着板、缓冲、蹬伸阶段"送髋"的角度和方法,为提高我国跳远水平提供具体量化参考指标。研究方法:根据我国运动员调控髋关节运动的状况和国内与国外优秀运动员跳高的差距,通过对比研究起跳过程中髋关节技术特征。研究结果和结论:跳远运动必须合理地完善起跳技术动作,在训练中专门发展髋关节肌肉的力量,以及髋关节灵活性,有意识地运用髋关节动作协调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6.
刘朝辉 《辽宁体育科技》2010,32(4):44-45,49
起跳技术是跆拳道运动员获得腾空高度的关键。利用运动学方法对起跳技术的下蹲和蹬离两个阶段的技术动作以及起跳技术的影响因素进行运动力学分析;对起跳技术的运动学参数进行了解析,结果显示:体重、蹬离角、蹬离垂直起跳时间、地面垂直作用力和髋、膝、踝三关节的控制和柔韧性等因素对跆拳道起跳技术有显著影响。最后,给出了提高跆拳道运动员起跳技术质量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目的:针对跳台滑雪助滑阶段姿态进行计算流体动力学分析,以确定影响出台起跳速度的决定性因素,以此帮助运动员进一步优化助滑动作,减小助滑阶段受到的空气阻力,从而在相同出发格及起跳动作等条件下获得更高的出台起跳速度,为训练和比赛提供有针对性的理论支持。方法:采集我国跳台滑雪集训队男子运动员身体形态数据,基于此建立空气动力学数字孪生模型,并将这一模型投入计算流体动力学分析场景中进行模拟计算,探索最优化的姿态角度区间。数值模拟涉及的姿态角度包括躯干攻角,踝关节角等运动学数据。结果:在一定范围内,运动员及装备组成的多体系统离地面距离越近,运动员在助滑阶段受到的升力越大;运动员在助滑阶段除了保持较小躯干攻角,也可以通过降低躯干高度、髋关节内收角度等方法进一步降低在助滑加速阶段受到的空气阻力;此外,以最大升阻比姿态完成助滑阶段并不能获得最大的出台起跳速度。结论:通过调整助滑姿态能够获得更高出台起跳速度的主要原因是空气阻力的减小,并且系统受到的升力大小较之于重力大小等因素存在数量级差异。因此,相较于增加空气升力,在助滑阶段运动员姿态优化的首要目的应该是减小空气阻力。实践中应该通过调整躯干、肢体姿态对助滑...  相似文献   

8.
运用多刚体模型及现代计算机仿真技术,探讨人体在不同姿势下踏板所引起的跳远远度的变化特征,以寻找最佳的起跳着板姿势。结果表明:着板时小腿的姿态角、膝关节角不同组合可以使人体获得相同的远度,故仅凭着板角的大小来衡量着板技术的优劣显然是不合理的;跳远踏跳着板时刻、人体各环节姿态角对跳远距离的影响作用大小并不一致,其重要性排序依次为踏跳腿小腿的姿态角最重要,其次是踏跳腿的膝角,而躯干斜角、大腿夹角及摆动腿的膝角对跳远距离的影响相对较小;运动员在跳远踏跳着板时刻,一定存在一个最佳的踏跳腿膝关节角和小腿与地面的夹角,以这种方式上板,可获得最大的跳远距离。  相似文献   

9.
举重提铃动作的运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提铃是抓举和挺举的开始阶段,其主要作用是使杠铃获得一个初速度,并尽量靠近身体和支撑面,以减少阻力矩,为下一步的发力创造一个最佳的工作点。可以说提铃技术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下一步发力的质量。目前,关于提铃动作的力学研究很少,有关的资料和文章也不多见。用运动图像处理系统分析了举重运动员的提铃动作,通过对该阶段杠铃重心轨迹、膝关节与髋关节的角度、杠铃重心的速度与位移等参数的研究比较,发现运动员一开始提铃就伸膝伸髋并举,接着伸髋引膝,这与一般认为提铃分为3个阶段的观点有所不同。这也许说明伸膝阶段并非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10.
探讨击剑运动员双侧下肢膝、髋关节在弓步过程中,生物力学表现对弓步速度的影响。14名击剑运动员以最快速度完成原地弓步动作,同步 采集运动学数据和地面反作用力,运用Visual 3D软件计算运动员弓步速度及下肢膝、髋关节生物力学参数,对运动员弓步动作重心水平速度峰值和 其影响因素进行灰色关联分析。结果:弓步动作中各因素对重心水平速度峰值的影响程度依次为,后膝关节活动范围>后膝关节伸峰功率>后髋 关节活动范围>前髋关节活动范围>前膝关节活动范围>前髋关节屈峰功率>后髋关节伸峰功率>前膝关节伸峰功率。结论:后膝关节活动范围 及峰功率是弓步速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双侧髋关节和前膝关节的关节活动范围同样能够对弓步速度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中国与世界优秀女子跳高运动员起跳技术生物力学对比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运用运动生物力学研究方法 ,对中国与世界优秀女子跳高运动员 (现世界纪录保持者科斯塔迪诺娃以及贝科娃 )起跳技术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 ,同世界优秀运动员相比 ,中国运动员起跳时身体重心高度较低 ,差别非常显著 ;起跳重心腾起速度上没有显著差别 ,处同一水平。中国运动员表现出助跑 -起跳速度快 ,起跳时间短的特点。起跳过程中 ,膝、髋关节缓冲幅度较大 ,而踝关节缓冲幅度较小 ,起跳结束时起跳腿各环节的伸展不够充分。起跳时踝关节的蹬伸速度远远小于世界水平运动员 ,但膝、髋关节伸展速度较快。另外 ,中国运动员过竿技术存在一定缺陷。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在速滑的弯道技术中髋、膝、踝三关节角度的大小是否影响蹬冰技术质量、成绩的提高和动作的效果等,特对我国健将级运动员杨忠杰和世界优秀运动员海登的侧面弯道滑跑电影技术图片进行对比分析。根据解剖学部位,找出肩髋膝踝四关节的中心点,将所有的这些点用钢针刺一小孔,然后用直线段把这些点连接起来,分别构成F肢各关节角。肩、髋与膝三关节两直线间向前的夹角为髋关节屈角;髋、膝与踝三关节两直线间向后的夹角为膝关节角;膝踝间直线垂直于足横线(从足跟到  相似文献   

13.
沙滩排球扣球起跳动作协调性特征的运动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动作协调性理论并以室内排球为对照 ,采用理论分析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沙滩排球扣球起跳阶段运动员的动作协调性进行了探讨。结果为 :沙滩排球扣球起跳阶段下肢髋 -膝 -踝运动链的运动基本上表现为同步性 ,而上肢 -躯干 -下肢运动链的运动则表现为顺序性 ;沙滩排球扣球起跳时肩关节发力过早影响了上、下肢动作的协调性 ;沙滩排球扣球起跳时人体两侧踝关节的非同步性导致了两侧自由下肢运动的非同步性 ,影响了扣球起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雪上运动     
G863.12,G804.65 9802676跳台滑雪空中飞行初始姿态的实验研究[刊,中,A]/王志选,李润,关佐恒,吴德义//体育科学.-1998.-18(2).-55-58图2表2参4(MYL)跳台滑雪//动作//姿势//风洞实验//起跳//风速//阻力//测量跳台滑雪运动与空气动力学因素密切相关.采用运动员进入风洞吹风实验的方法,并首次采用自制的力传感器,与发射、接收器组成了遥控测量系统,进行了实验测试.经分析计算之后,  相似文献   

15.
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视频拍摄和解析、实地观察、数理统计和对比分析等研究方法对董子昂进行研究。认为,(1)其技术特点为:助跑最后2步步长稳定、步速快且保持能力强和质心不断升高;起跳过程中H0与H1较高,起跳着地时已获得向上的垂直速度,起跳时间短;起跳腿着地膝角较大,腿部肌肉弹性和超等长收缩能力出色;摆动腿摆动速度快。(2)其技术不足为:助跑速度、节奏和点位不稳定;起跳腿支撑能力差;起跳阶段速度转化率低,垂直速度慢、腾起角小和质心垂直工作距离短;过杆经济性差。(3)其失败跳次成因为:助跑速度过快超出自身可控范围;助跑节奏和助跑点位发生改变;起跳阶段速度转化能力降低;摆动腿摆速降低,离地时刻折叠程度和制动高度不充分;起跳腿蹬伸幅度小,离地时髋关节和膝关节未充分伸展。对青少年跳高运动员的训练提出建议:(1)助跑阶段训练中,在提高助跑速度前应先评定运动员起跳阶段速度转化能力;在提高助跑速度的同时注重助跑节奏、助跑点位及助跑稳定性;关注髋关节在助跑过程中的相对位置。(2)起跳阶段训练中,除训练运动员起跳腿支撑能力和蹬伸能力、摆动腿的快速摆动和高摆制动...  相似文献   

16.
脚:两脚分开,与肩同宽。两脚几乎是平行的,身体重量均匀地放在两脚上,以便向任何方向移动。膝:膝部稍屈,准备起跳,身体重量放在前脚掌上。躯干:稍向篮筐方向前倾,便于向前后左右移动。髋:髋关节也应稍弯曲,成半蹲姿势,像猫捕鼠前的身体压缩姿势一样,准备在球未中时立即拼抢。  相似文献   

17.
目的:确定运动员在落地后即刻启动完成侧切变向(LSC)动作的下肢踝、膝和髋三关节矢状面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点,并与平地跑动侧切变向(SC)对比分析、探讨这些差异对下肢关节造成的影响。方法:以14名高水平足球运动员为背景的大学生完成落地侧切和平跑侧切动作时的下肢运动学和动力学数据进行采集与分析。结果:LSC动作的踝、膝关节ROM和关节角速度显著增加,髋关节ROM则呈相反趋势(P<0.05或P<0.01);LSC的踝、膝和髋关节力矩峰值,踝、髋关节功率峰值呈现显著大于SC(P<0.01),膝关节功率峰值小于SC(P<0.05);LSC在水平向后、垂直向上地反峰值及峰值加载率有明显的增加(P<0.01),水平向右地反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LSC虽然略降低了膝关节功率峰值,但其余所有运动学、动力学及GRF都预示其下肢关节所承受的损伤风险更高,尤其是踝关节和膝关节。踝关节的高功率和跖屈肌的持续紧张、伸膝力矩和三维地反的显著升高,使得该动作比公认高损伤风险的平跑侧切损伤风险几率更大。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篮球运动员膝关节损伤早期下肢关节在完成急停起跳动作时的动力学特征,将男子篮球专项大学生40名,根据膝关节损伤的筛查结果,分成对照组、单侧损伤组和双侧损伤组。运用Motion Analysis数字影像捕捉分析系统和Kistler三维测力台,采集与分析受试者完成急停起跳动作全过程中的各项运动学与动力学数据,统计分析不同组各项数据指标之间的差异水平。结果表明:在落地缓冲地面垂直反作用力峰值时刻,损伤组骨盆后倾与对照组前倾方向相反,双侧损伤组后倾明显大于单侧损伤组;损伤组髋关节内收、内旋的角度和力矩均呈现显著性的变化;双侧损伤组伸膝和外展力矩变化显著;损伤组踝关节外展角度增大。结论:膝关节损伤早期所表现出的动力学特征较为明显,通过改变骨盆、髋、踝关节的角度来调整身体姿势,通过代偿性改变髋、膝、踝关节的力矩来完成动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不同编队位置对核心运动员气动阻力的影响以及与单人竞走情况相比的气动减阻效果,并量化评估不同编队策略对竞走成绩的影响。方法 选取由不同国家队竞走运动员人数组成的编队模拟不同竞走场景,通过风洞试验获取不同编队位置核心运动员的气动阻力。风洞试验内容包括核心运动员单人测试、双人编队测试、3人编队测试、4人编队测试。结果 与单人竞走情况相比,双人编队中核心运动员位于辅助运动员的正后方时气动阻力减小最为明显,减阻率可达64.9%,此编队站位为相对最佳双人编队;3人编队中核心运动员位于其他2名辅助运动员沿着运动方向连线的中间时气动阻力减小最为明显,减阻率可达79.9%,此编队站位为相对最佳3人编队;4人编队中核心运动员位于其他3名辅助运动员组成的V型编队的正后方时气动阻力减小最为明显,减阻率可达83.8%,此编队站位为相对最佳4人编队。在50 km竞走比赛中,与单人竞走成绩相比,若采用相对最佳双人编队策略,比赛成绩将至少提升约3.89%;若采用相对最佳3人编队策略,比赛成绩将至少提升约4.79%;若采用相对最佳4人编队策略,比赛成绩将至少提升约5.03%。结论 不同编队位置下竞走项目核心运...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掌握正确的准备起跳技术。 练习要求:侧对万能架(或肋木)摆动腿在前支撑站立,开始时,摆动腿用力蹬地向前送髋,同时起跳腿以脚领先迅速沿地面向前迈出,落地后脚尖指向前方(与助跑方向一致),形成一个脚、膝、髋、躯干、头在一条线上的下肢超越于上体的起跳准备姿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