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赛艇技术的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赛艇多参数遥测分析系统和IPL型高速摄影机同步测试方法,对我国国家赛艇集训队16名高水平运动员(男10,女6)的双桨技术进行了测试研究,分析结果如下:①在三种划桨类型中,“平缓力型”的动力学效率最高。“平缓力型”意味着拉桨力平稳增长达到峰值,然后对称下降直至拉桨结束。②艇速曲线有“单峰型”和“双峰型”两种类型。“单峰型”的特点是艇速变化平稳、能量消耗较少;“双峰型”能量消耗多。出现“双峰型”的主要原因是没有“边拉边按”和运动员身体在滑轨上加速不稳。③建立了浆力有效冲量与艇平均速度、艇速波动程度关系式。④发现一些选手左右手划桨力差别较大,桨叶入水角偏小和“拉提”时拉的不够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中外赛艇男子双人单桨项目高水平运动员比赛中速度节奏和分段成绩,研究中外配速结构特点及存在差异的原因,为该项目训练竞赛迈向国际化高水平提供参考。方法:搜集整理2021年全运会、2020东京奥运会等四届奥运会比赛前八名成绩资料,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比分析分段配速、配速结构、桨频、变化幅度等内容。结果:(1)我国男子双人单桨高水平运动员四分段成绩与国外高水平相差2.6%、0.8%、4.4%、3.8%;(2)D1、D2分段成绩与总成绩Q相关无显著性差异(P>0.05),D3、D4与总成绩Q相关呈显著性差异(P<0.01);(3)国外男子双人单桨高水平运动员配速结构为“快速-降速-加速-再加速”,我国男子双人单桨高水平运动员配速结构为“快速-降速-再降速-加速”。结论:国际男子双人单桨决赛配速结构具有明显优势,已成为新的竞技趋势,我国男子双人单桨高水平运动员要尽快学习和尝试国外新的配速结构,并在这一配速结构的引领下,采取训练对策,改进方法手段。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2002年赛艇世界杯和世界锦标赛男子轻量级单人双桨的战术进行分析,从中看出,不同的比赛运动员采用的战术是不同的,前3名与后3名选手的战术也是不同的,中国队与日本队的战术也是不同的。依此有针对性的制定了我国男子轻量级单人双桨运动员在亚运会比赛战术模式,完成了战胜日本队目标。  相似文献   

4.
根据赛艇双桨技术动作的特点,从运动解剖学的角度对赛艇双桨技术的主要动作阶段——拉桨过程中,运动员主要关节的运动及肌肉的工作进行分析,并针对目前赛艇专项运动力量训练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理论与动作实例两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5.
通过表面肌电和高速摄像同步测试方法,揭示我国优秀赛艇运动员拉桨技术环节肌肉用力特征及其相应的运动学变化.结果显示:1)赛艇运动员拉桨时间为0.8s,拉桨至与艇垂直时间占拉桨阶段的70%;2)拉桨环节肌肉活动顺序为股四头肌内侧头、股直肌、腓肠肌、背阔肌、肱二头肌、腹直肌;3)肌肉做功百分比大小顺序为肱二头肌>股四头肌内侧头>背阔肌>股直肌>腓肠肌>腹直肌,aEMG值为背阔肌>股四头肌内侧头>腓肠肌>肱二头肌>股直肌>腹直肌.提示:运动员拉桨前阶段占有很大的比重;背阔肌、股四头肌内侧头、肱二头肌在拉桨阶段起着重要的作用;运动员除躯干打开稍早外,技术动作比较规范稳定,肌肉用力协调.  相似文献   

6.
选取湖北赛艇队男子公开级3名运动员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奥地利WEBA sport公司的Rower Expert Light 赛艇实船测试系统对三名男子公开级赛艇选手进行单人双桨实船划桨测试.测试发现:随着桨频的增加,拉桨时间、推桨时间、单次划桨时间以及推拉比都在减小,而推拉比的减少意味着推桨所需时间减少得更快.拉桨的力量并没有明显增加,被测试的3名运动员都是左手拉力大于右手拉力.拉桨最大力产生时桨叶的位置会逐渐靠近运动员身后,相应的最大力产生的时间会提前.运动员左右手拉力的不平衡以及最大力产生的位置不一致都会影响到赛艇的航向.转桨角的变化幅度不大,但在四种桨频下,3名运动员的入水角都大于出水角.3名运动员的左转桨角比右转桨角大,意味着3名运动员左手桨叶的划幅比右桨大.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和专家访谈法对新西兰男子赛艇双人单桨自2009年以来参加世界三大赛的比赛数据进行了统计与分析,对决赛成绩、分段成绩、比赛中相关技术指标中表现出来的共性和个性进行了剖析,与国内该项目对应数据进行了比较,对提高国内男子赛艇竞技水平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和专家访谈法对2016年里约奥运会赛艇比赛中8个男子项目的决赛场次前6名分段成绩进行了统计与分析,对分段成绩中表现出来的共性和个性进行了剖析,对国内外相关的最好成绩进行了比较,对提高国内男子赛艇竞技水平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9.
不同重量下男子抓举动作的生物力学特征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采用实验测试及肌电分析的方法,对不同重量下的男子抓举动作进行探析。结果显示,重量越大,抓举时提铃翻手的速度越快;三角肌的肌电积分值最大。提示,为提高举重成绩,应重视胫骨前肌和胭绳肌的力量训练。  相似文献   

10.
膳食营养是保证运动员营养素的需要和维持体能的最重要的物质基础,对训练起重要的保证作用,它长期影响训练的效果和训练后的恢复。通过调查男子赛艇运动员的膳食状况,对其做出评估,为平衡膳食提供依据。男子赛艇运动员晚餐的能量摄入较高,早餐不足。三大营养素的摄入比例不合理,碳水化合物不足,蛋白质超过推荐标准。运动员各种矿物质摄入达到推荐值,运动员的维生素摄入相对不足,VA、VB1、VB2不同程度地缺乏。  相似文献   

11.
运用测试、数理统计等方法,完成了对我国优秀男子赛艇运动员(13名)3种不同桨频(20桨/min,26桨/min和34桨/min)下的技术动作的数据采集与分析,并与国外优秀男子赛艇运动员的数据进行对比,结果显示:1)国内外赛艇运动员不同桨频下的划距和相对划距曲线变化特征相似,在同一桨频下无显著差异(P>0.05),但在数值上优于国内运动员;2)国内外运动员的力值变化并不一致,国外优秀运动员的最大下肢力量并不一定随着桨频的增加而增加,而国内运动员呈递增特征,且在不同的桨频下,两者的最大桨柄拉力值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3)国内外运动员之间的划船轨迹重复性相对稳定(RP值范围0.038~0.057),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存在,但国内运动员随着桨频的增加重复性系数有增大趋势,且表现出一定的技术不稳定性。结论:建议我国运动员在划距与桨频的搭配中,应注重划距的获得,同时,加强不同桨频下的技术稳定性和改进躯干的后仰角度。  相似文献   

12.
赛艇运动中拉桨阶段的桨力曲线反映了运动员的发力特征,是专项竞技能力诊断的重要途径。根据国家队的测试实例,对不同艇种、不同桨位的桨力曲线特征进行归纳分析总结,对赛艇项目进行系列测试(桨频:35桨/min),结合专项认为专项技术较好的多人艇运动员大多采用A型;双人单桨项目中.领桨手倾向于采用A型桨力-时间曲线,一号位桨手倾向于采用B型桨力-时间曲线。不同桨频下的桨力-时间曲线特征可作为训练效果的评估依据,低桨频训练必须保持合理的拉桨速度和拉桨力量。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采用录像资料观看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2018年赛艇世锦赛保加利亚站男子轻量级单人双桨(LM1x)项目决赛的成绩、数据进行分析.结合比赛中国外各队运动员的特点,与我国运动员进行对比研究.揭示出该场比赛中存在的问题,旨在为我国赛艇运动员的比赛和教练员的日常训练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通过自主研发在桨栓与脚蹬板两个重要支点处的力学信息获取装置,研究了桨栓力、脚蹬力的发力特征,基于桨力、脚蹬力的传感信息与实船同步评价系统,对国家队优秀桨手的实测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揭示了赛艇运动的本质在于"手—躯干—腿"三者的协调用力。好的划船技术一定是基于腿部做功的,并且能够通过躯干的传递作用将腿部的力量传送至手上。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奥运冠军和前苏奥运决赛选手技术动作的生物力学研究,找出了前苏选手在姿势结构、动作配合和用力方式等方面和冠军的差距;并发现前苏获奖选手只在屈肘速度这一项指标上低于冠军,影响了动作的配合,其余指标有的与冠军持平,有的优于冠军。  相似文献   

16.
“Big Blade”赛艇双桨桨叶性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对赛艇刚性“BigBlade”双桨桨叶在循环水槽中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在桨叶的不同攻角、斜角、转角以及不同深度下进行。试验表明:以上参数对桨叶的流体动力性能有较大的影响,桨叶的浸水深度应保持在一定的范围,而转角和斜角应尽量的小。这些结果为教练员运动员进行科学训练提供了理论依据,不同的运动员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桨架,保持桨叶的合适深度。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赛艇队男子运动员身体功能动作测试研究,旨在对当前赛艇队运动员基本身体素质进行综合评估,以发现运动员身体素质的短板及其限制因素,并针对运动员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为预防运动员损伤的发生和科学化训练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8.
19.
文章统计分析了近几年来的全国技巧比赛。女双、男双、混双项目专项动作的选编情况,指出了目前双人项目专项动作的选择,其难度较大,但动作类型单一,女双、混双的动作有向男双方向发展的趋势,三个项目的主要难度动作趋于雷同,同时提出了选编专项动作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阐述低桨频训练的理论依据,列举广东赛艇队通过低桨频训练产生良好效果的实例,提出低桨频训练应该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