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我国即将于2007年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第一颗绕月卫星,不走前人的老路。”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在北京大学作演讲时说,目前中国探月工程进展顺利,大部分探月仪器的初样已经研制成功,到2017年前后,我国要全部完成各种不载人的月球探测任务,接下来就是载人登月计划了。  相似文献   

2.
<正>2000年11月,中国发表了《中国的航天》白皮书,中国月球探测计划开始"浮出水面"。根据中国的月球探测计划,首先要完成的是探月工程。整个探月工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期工程为"绕",第二期工程为"落",第三期工程为"回",之后再进行载人登月计划。第一期绕月工程在2007年发射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对月球表面环境、地貌、地形、地质构造与物理特点进行探测。第二期工程时间定为2007年至2010年,目标是研制和发射航天器,以软着陆的方式降落在月球上进行探测。具体方案是用安全降落在月面上的巡视车、自动机器人探测着陆区岩石与矿物成分,测  相似文献   

3.
重返广寒宫     
自1969年7月20日美国“阿波罗-11”飞船首次载人登月成功后,到1972年,又先后有几艘飞船成功地载人登月。前苏联的3个空间站也在此期间实现了无人登月。20多年过去了,全世界的科学家除了一直在对人类上一轮登月活动中带回的381千克月壤样品及大量的多学科探测数据进行全面的研究外,还在酝酿着—个雄伟的计划—一人类重返月球。  相似文献   

4.
动态     
《科学中国人》2023,(1):6-7
<正>2023年我国计划安排60余次宇航发射任务1月1 8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发布《中国航天科技活动蓝皮书(2022年)》。《蓝皮书》显示,航天科技集团2023年计划安排60余次宇航发射任务,发射200余个航天器,开展一系列重大任务,包括:载人空间站工程进入应用与发展阶段,空间站转入常态化运营模式,将完成1次货运飞船、2次载人飞船发射任务和2次返回任务;全面推进探月工程四期和行星探测工程,开展“嫦娥七号”“天问二号”等型号研制;  相似文献   

5.
科技速递     
正前沿俄罗斯计划2031年送航天员上月球俄罗斯计划于2031年将航天员送上月球,之后每年实施航天员登月探测活动。2032年计划将载人重型月球车和第二批航天员送上月球,此次航天员的任务是在月球表面测试月球车的运行情况。2033年航天员将乘坐月球车完成长距离的考察,并测试机器人技术系统。2034年计划开始建设月球基地,2035年继续进行月球基地的建设工作。每次  相似文献   

6.
月球是地球的天然卫星,是离地球最近的天体,是人类飞出地球、开展空间探测的首选目标。目前,月球探测已进展到人类重返月球、建立月球基地的新阶段。人类进行月球探测和载人登月,目的在于研究和了解月球,利用月球上特有的环境,建立天文观测台和多学科实验室,进行天体观测,生物医学和有关月球物理、化学与地质变化的研究,了解地-月系统和太阳系的起源;进而利用月球作为未来航天飞行进入深空的中转站和人类进入太阳系空间的第一个定居点;为建立利用月球资源的月球工厂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我国探月工程二期嫦娥三号任务.近日圆满完成了月球着陆器的悬停避障及缓速下降试验.月球巡视器的综合测试及内、外场试验等各项验证性试验.技术方案得到验证.工程研制取得重大进展。探月工程二期的主要目标是实现月球软着陆探测与月面巡视勘察.包括嫦娥二号、嫦娥三号和嫦娥四号任务。  相似文献   

8.
《科学中国人》2012,(2):62-63
嫦娥三号完成各项验证性试验我国探月工程二期嫦娥三号任务,近日圆满完成了月球着陆器的悬停避障及缓速下降试验,月球巡视器的综合测试及内、外场试验等各项验证性试验,技术方案得到验证,工程研制取得重大进展。探月工程二期的主要目标是实现月球软着陆探测与月面  相似文献   

9.
中国探月行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4年1月14日,美国总统布什宣布了美国新的太空计划,其中提出2008年前开始发射无人探测器到月球,进行系统的月球探测;2020年前重新载人登月,在月球上长期居留;以月球为跳板,2030年把宇航员送上火星乃至更遥远的宇宙空间。各国的评论一致认为,美国新太空计划的目标是控制能源、军事优先。欧空局根据美国新的重返月球计划,迅速调整月球探测计划,2020~2025年实施载人登月,在月球上长期居留,2035年把宇航员送上火星。  相似文献   

10.
《科协论坛》2013,(12):F0002-F0002
周建平,男,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研究员,从事载人航天工程总体设计及技术管理工作,主持载人航天工程发展战略研究、载人空间站工程实施方案编制、载人登月综合论证等项目,解决了载人天地往返、空间出舱活动技术、  相似文献   

11.
绕月探测工程科学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月球探测工程分为“绕、落、回”三期实施。其中一期即绕月探测工程,其主要科学探测任务是对月球开展全球性、整体性和综合性的科学探测.包括以下4项科学目标:获取月球表面三维立体影像;分析月球表面元素含量和物质类型的分布特点;探测月壤特性;探测地月空间环境。在这4个科学目标中以全月球数字地图和三维立体影像图的获取为重点目标,结合物质成分探测、月壤特性探测和空间环境探测的成果,既与国际月球探测的发展趋势接轨,又有自己的创新特色。本文将主要介绍中科院在绕月探测工程中主要获得的科学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2.
孝文 《金秋科苑》2013,(11):34-37
自1972年12月美国阿波罗17号飞船返回地球、美国结束阿波罗登月计划后,30多年来,美国、苏联从此再未进行过任何载人登月任务。一种观点认为,这是因为所有25名飞往月球的美国宇航员都曾在月球上发现过不明飞行物,对外星强大科技的畏惧,促使美国宇航局(NASA)放弃了载人登月任务。  相似文献   

13.
正2019年,恰逢人类探索月球60周年,同时也是人类实现首次载人登月30周年。几十年前,完成人类一系列载人登月飞行任务的"阿波罗计划",以美国总统肯尼迪的那句"我们选择去月球,不是因为它很容易,而是因为它很难"为开端,而今天,随着人类一次次探月的成功,月球的神秘面纱终于被一点点揭开。更加值得一提的是,就在2018年年底,中国成功发射了"嫦  相似文献   

14.
赵晓展 《金秋科苑》2010,(20):19-19
2010年9月20日,国防科技工业局对外发布消息称,月面3个撞击坑分别命名为蔡伦、毕异和张钰哲,这是由我国科学家利用绕月探测工程全月面影像数据首次申报的月球地理实体命名,实现了我国月球探测工程科学应用成果在月球地理实体命名上零的突破。  相似文献   

15.
正自美国"阿波罗"登月任务结束后,人类的载人航天活动就没有再一次突破低地球轨道了,但计划于今年秋季首飞的"猎户座"飞船将改变这一现状。虽然这次飞行并不载人,但"猎户座"飞船是一艘载人飞船,作为测试性的飞行,它的目的就是为真正意义上的载人飞行做准备。一旦时机成熟,"猎户座"飞船就会把人类带上月球、小行星和火星。当然,它还将频繁地飞往国际空间站,承担以前由航天飞机承担的各项任务。"猎户座"飞船迎接首飞  相似文献   

16.
首先大型火箭将装有月球着陆器的载物舱发送到地球轨道上美国人又要登月球了!美国宇航局的局长迈克尔·格里芬在2005年9月宣布,2018年,将有4名宇航员再次登月,并在那里逗留一至两个星期。在上期的杂志中,我们在《载着梦想飞向宇宙》一文中了解到,1969年7月20日,“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成功登月,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成为第一个踏上月球的人。30多年过去了,人类探测月球的热情又高涨起来了。除了美国外,欧洲、日本、中国、印度等国家或组织都制定了自己的月球探测计划。这其中又以美国的计划最为引人注目。“载人探索飞行器”随即通过…  相似文献   

17.
姜景山(中国探月工程副总设计师):随着"神舟六号"返回舱的安然落地,中国人对于太空探索、乃至登月的热情再一次被空前激荡.我国载人航天事业目前发展的形势很好,按照现行的计划,到2020年左右,中国人将有望登上月球.  相似文献   

18.
中国完全具备发射人造月球卫星、登月探测器以及登月返回探测技术的基础。载人飞行必须解决返回技术难题,中国是目前世界上解决了这项难题的三个国家之一。中国还不具有发射火星探测器的实力。  相似文献   

19.
记者今天从国家国防科工局获悉,经探月工程重大专项领导小组审议,我国探月工程二期嫦娥三号任务,正式由初样研制转入正样研制阶段,工程研制取得重大进展。嫦娥三号探测器计划2013年发射,将进行月球软着陆探测与月面巡视勘察。  相似文献   

20.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月球探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表示,中国已完全具备开展月球探测的能力,并计划在13年内实现不载人月球探测计划。2012年,中国月球探测“嫦娥工程”中最重要的角色“月球车”将在月球上的某个月海登陆。在2006年10月31日开展的第六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珠海航展)上,中国月球车首次现身。在实验室里,这个重要角色的学名是“月球探测远程控制机器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