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推动高职院校校企人才双向流动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动力源”,是破解教师队伍根本性问题的“特效药”,是实现校企深层次合作的“助推器”,是吻合国际职业教育发展趋势的“风向标”。当前校企人才双向流动存在的政策低效性、内驱力不足、合作不深入和机制不成熟等问题,导致校企人才双向流动出现混乱无序、意愿较低、流于形式以及阻滞不通的现实痛点。因此,亟须通过建立逐级细化的多层次政策制度体系、构建“政行校企”多主体合作体系、健全校企人才双向流动运行机制破解校企人才双向流动的症结。  相似文献   

2.
校企人员双向流动为“双师型”教师提供了“双主体”培养的新路径。为探寻校企人员流动中师资培养的困境,通过校企相关人员访谈资料的扎根理论分析,得出存在校企共育“双师”制度不完善、校企共育“双师”的利益冲突、校企共育“双师”基础不扎实、校企共育“双师”政策缺失的校企协同困境,提出制度先行完善“双师”循环流动机制、利益驱动提高校企人才流动意愿、夯实基础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各级政府联动形成政策合力的“双师型”教师培养路径。  相似文献   

3.
高职教师“双向循环流动”职业技能培养机制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迫切需要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这对高职教师职业能力的提升提出了挑战。应通过制度创新,尽快构建提升高职教师职业能力的“双向循环流动”机制,使高职生在校职业能力培养方面保持与社会一线需求的一致性,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由“毛坯型”向“成品型”的转变,实现与社会人才需求的“零距离”对接。  相似文献   

4.
吕玉曼 《教育与职业》2021,1000(24):28-33
当前,我国校企人员"双向流动"面临诸多现实困境,如流动机制的缺失导致人员流动意愿低迷、企事业人事制度的分离导致低水平流动、先前工作成果的割裂导致流动人员生涯发展的"断层"等.实现校企人员高水平"双向流动"需要教育系统内外部力量通力合作,不断推动顶层制度设计,构建"双向流动"常态运行机制,以用人机制为抓手推动校企人事制度改革,积极探索校企流动人员工作成果互认,逐步破除校企人员低水平流动的障碍.  相似文献   

5.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由个体培养向团队协同发展转变,教学创新团队对助力教师成长、提升优势专业竞争力、推动区域新兴产业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过程存在建设基础薄弱、团队无法满足重点区域产业转型升级需求、未形成完善的校企合作体系等困境。高职院校应从制定“双师型”教师及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标准、打造校企双向流动机制、优化团队结构并促进教师分层分类发展、增强团队合力及提升团队创新水平等方面推进“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  相似文献   

6.
高职院校如何建设一支高素质、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师资队伍是其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采取置换培训方式,有计划、分批地使学校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在企业和学校之间流动,实现校企人员双向互动,有利于专任教师专业实践能力、企业兼职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是提高高职院校教师的“双师”素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基于深度融合的校企资源双向流动途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教育的目标在于为社会培养实用型、专业化、高技能人才,校企联盟是高职院校提升办学实力的有力工具,校企双向资源流动是校企联盟成功的重要条件,校企深度融合是促进资源双向流动的关键.文章以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从杖企联盟的战略目标角度分析,认为校企双方融合的主要目标是获取对方的异质资源,建立"企业得近利、学校得远利、学生得大利"的校企融合模式,以此推动校企融合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8.
何万一 《成人教育》2014,34(12):80-82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办学的基本要求和显著特征。转变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流于形式、止于浅层的现状,不仅需要政策与法律层面上建立对企业的激励与约束机制,而且需要在校企合作的具体运行上下工夫,积极构建"跨界"的校企合作组织,打造利益捆绑的校企发展共同体,对接企业需求深化专业课程改革,建立校企人员双向流动机制,推进校企文化融通。  相似文献   

9.
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是高等职业教育贯彻落实职教20条、深化产教融合的重要举措和创新实践。校企命运共同体构建的关键在于建立校企长效合作机制,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业链的有机衔接。高职学校应从产业需求出发,从行业企业转型升级的核心诉求出发,以专业群建设为契机,探索"人才+技术"校企长效合作机制,推动校企双方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技术创新、人员双向流动、基地建设等方面的共建共享,真正做到从"学校追着企业后面跑"向"企业赶着学校后面跑"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建设"校企人员双向交流协作共同体",是社会治理共同体理念在职业教育校企人员双向流动领域的全新探索,有利于推动校企人员双向流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职业院校强化职业教育特色、夯实类型教育基础,从而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当前共同体建设面临理念共识凝聚力不强、文化心理融通性不足、制度保障支撑度不够等诸多挑战.因此,应遵循多元主体共建共治共享的思路,将"校企人员双向交流协作共同体"建设成理念耦合的"价值共同体"、心理融通的"人文共同体"、责权协调的"发展共同体"、科技赋能的"智能共同体",从而成为真正的"命运共同体",实现"合作共赢"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泉州的民营企业正在“二次创业”,但是企业创新能力不足,未能有效形成核心竞争力。本文通过对校企合作的必然性,可采取的合作模式,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的建议等的探讨,列举了泉州师院与泉州民营企业校企合作实现共赢的例子,进一步论述了泉州民营企业要“二次创业”,要全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加强与高等学校的合作,优势互补,整合科技资源,同时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合作共赢。  相似文献   

12.
‘校企合作“是高职”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关键。高职院校与企业建立“产一学一研”结合的合作关系,将教师派到企业参加实践,聘请企业人员任兼职教师及与企业合作进行科研及项目开发,对于建设高素质的“双师型”师资队伍,进而推动学校的改革与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叙述了我国政行企校协同共建高职“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现实意义。在分析“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机制存在的突出问题基础上,提出在政行企校四方协同共建理念下,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机制模型,包括“分层互融”协同机制、“同创共赢”驱动机制、“双向共育”培养机制和“多元共管”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14.
“三全育人”理念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倡导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教育理念,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多元整合。立足于全员育人的教育理念,在校企合作的实境学习中,切实发挥企业在育人工作中的积极作用。以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为例,通过企业对实境学习成果的重要性评估,运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法,构建高职学生实境学习的评价指标体系,推进实境德育评价工作,以期提升实境学习的有效性,打造校企育人共同体,推进产教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15.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measure teachers' views about trust between teachers, trust between the principal and teachers, peer collaboration, positive attitudes towards the school and how these antecedents influence the academic pressure teachers put on pupils with respect to learning and learning intensity and performance. The methodology involved was a cross-sectional survey of 234 teachers from 11 Norwegian schools. The structural equation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principal-teacher trust has a moderately high impact on such constructs as “teacher-teacher trust” and “academic pressure” and that “teacher-teacher trust” has a moderately high impact on teachers' “peer collaboration”. “Peer collaboration” has a lower impact on “academic pressure”, while the impact of “positive attitudes towards the school” was moderately high. The article concludes with a discussion of the knowledge basis for understanding how social practice among teachers and school leaders in school communities is mobilised for a sustained focus on pupil learning. Implications for practice and direc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6.
高职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决定了企业在为高职院校提供某种教学和就业保障的同时,也要求高职院校为企业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支持和服务;顺应这种办学模式的需要,高职思政理论课教师在承担高职思政理论课教学的同时,还要积极承担企业理论宣讲工作;指出了高职思政理论课教师应该着力把自己培养成既胜任高职院校思政理论课教学工作,也擅长开展企业思想政治理论宣讲工作,还能积极引进企业文化和案例,推动高职思政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双师型”思政教师。  相似文献   

17.
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由之路。课题组通过对武汉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和社会相关企业的调研,探讨了目前艺术设计类专业校企合作的困境及存在的问题,并就此提出了推动和加强校企合作的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18.
不同类型高职师资队伍水平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显示,不同类型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呈现不同特点。公办校师资水平参差不齐,学历偏低,来源单一;民办校师资学历层次高,兼职教师多,双师比例低;行业企业办校双师比例高,校企人员流动便利。顺应高职师资整体水平提高及结构调整要求,应加强培养培训、评聘及激励机制建设,利用社会资源扩大兼职教师比例,发挥示范性院校的带动和辐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关键是要构建“校企主导、政府推动、行业指导、学校企业双主体实施”的新机制,明确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等主体的社会角色。运用社会角色理论,对政行校企各主体进行角色定位和角色期待分析,在探究各主体角色差距的基础上进行角色调适,提出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走深走实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0.
“告状行为”现象普遍存在于小学低段。研究发现小学低段学生“告状行为”类型有维护教师权威型、自我维护型、维护纪律型、道德维护型、试探型以及其他类型。其特点表现为:有明确类型导向,集中发生在课外时间,学生大多既是“被告者”同时也是“报告者”,随着年级增长逐渐减少。其原因有:学生自身原因,如社会性发展不足,儿童道德发展影响,儿童心理发展阶段影响,儿童自我保护意识等,也有教师、学生家庭、社会环境等外部因素。其对策建议可以从教师、家长、学校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