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上海教育》2011,(17):62-63
吴文俊,1919年出生于上海。1940年上海交通大学数学系毕业。1947年赴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留学,获博士学位。1957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0年被第三世界科学院(现称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选为院士。2000年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他的相关研究被国际数学界称为"吴公式""吴示性类""吴方法",被国际同行广泛引用,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2.
吴文俊院士是中国数学领域的领军人物,在国际数学界也具有崇高声誉和重要影响.吴文俊在拓扑学、自动推理、机器证明、代数几何、中国数学史、对策论等研究领域均有杰出的贡献.在拓扑学方面提出了著名的"吴示性类"及"吴示嵌类";在中国古代数学的研究上,提出数学机械化思想,这一思想在国际上被称为"吴方法".  相似文献   

3.
在新世纪的第一个春天 ,党中央、国务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了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在诸多获奖的科学家中 ,最引人注目的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和著名数学家吴文俊院士 .吴文俊院士的成就涉及数学诸多领域 ,主要表现在拓扑学和数学机械化两个领域 .他为拓扑学做了奠基性的工作 ,他的“示性类和示嵌类”研究成果 ,被国际数学界称为“吴公式”、“吴示性类”、“吴示嵌类” ,享誉世界 ,至今仍被国际同行引用 ,影响深远 .这次获奖 ,是表彰由他开创的数学新领域———数学机械化的卓越贡献 .数学机械化的思想来源于中国古算 ,来源…  相似文献   

4.
一、国际视角下的"问题解决"自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实施以来,由于"问题解决"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情感与态度"一起被列为数学教育目标的四个方面,自然获得了数学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一线教师的普遍关注,近期更已成为数学教学研究的一个热点。  相似文献   

5.
《青年教师》2007,(10):57-58
吴文俊,上海人。1940年毕业于第一交通大学(现西安交通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的前身)。1949年获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博士学位。1991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系统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名誉所长,中国数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数学机械化研究的创始人之一。1950年代在示性类、示嵌类等研究方面取得吴文俊公式、吴文俊示性类等一系列突出成果,并有许多重要应用。1970年代创立了定理机器证明的"吴方法",影响巨大,有重要应用价值,它将引起数学研究方式的变革。1957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0年获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相似文献   

6.
张齐华,优秀青年教师,被众多数学教师称之为"数学王子"。成名以来,他的多节课例被数学老师们津津乐道,从"圆的认识""平均数""交换律",到"认识整万数""分数的初步认识""分数的意义"以及重新演绎的"圆的认识""平均数",  相似文献   

7.
董清海,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硕士,1998年7月任校级领导至今14年。他积极投身教育改革,不断开拓创新,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多次被授予"沈阳市优秀教师""沈阳市优秀主考""沈阳市优秀学会工作者""辽中县十大杰出青年"等荣誉称号。在长期的教育工作中,他始终认真研究和坚持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8.
龙玉菲 《教师》2012,(1):96-96
前段时间,我很荣幸地参加了在怀化的数学课堂教学观摩学习。走进名师的课堂,我感悟很深。特别是刘松教授课前与学生的交流:"你们认识我吗?""不认识。""怎样把一个陌生人变成一个熟悉的人呢?""让他自我介绍呗!""如果他不愿意呢?""向他提问题。"这时课堂很安静。  相似文献   

9.
提起特级教师华应龙,就能立即想起他许多耳熟能详的经典课,像"神奇的莫比乌斯带""中括号""孙子定理""圆的认识""出租车上的数学问题""长方体的认识"等,这些课无不充满教育者的智慧,无不体现数学的魅力。  相似文献   

10.
陈省身(S.S.Chern,1911~),浙江省嘉兴市人,南开数学研究所创始人,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伯克利数学研究所首任所长,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40年代前期,他完成闭黎曼流形的高斯-邦尼一般公式的内蕴证明和埃尔米特流形的示性类两项划时代工作。1950年在国际数学家大会作“纤维丛的微分几何”全会演讲。他以几何学和拓扑学的杰  相似文献   

11.
《中学数学杂志》2007,(2):61-61
李氏恒等式:数学家李善兰在级数求和方面的研究成果.华氏定理:数学家华罗庚关于完整三角和的研究成果;另外他与数学家王元提出多重积分近似的方法被国际上誉为“华-王方法”.苏氏锥面:数学家苏步青在仿射微分几何学方面的研究成果.熊氏无穷级:数学家熊庆来关于整函数与无穷级的亚纯函数的研究成果.陈示性类:数学家陈省身关于示性类的研究成果.周氏坐标:数学家周良炜在代数几何学方面的研究成果;另外还有以他命名的“周氏定理”和“周氏环”.[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吴文俊     
吴文俊。中国人,1919年5月12日生于上海.1940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49年在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获博士学位.1951年回国,1957年任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84年当选为中国数学会理事长.吴文俊在数学上作出了许多重大的贡献.拓扑学方面.在示性类、示嵌类等领域获得一系列成果.还得到了许多著名的公式.指出了这些理论和方法的广泛应用.他还在拓扑不变量、代数流形等问题上有创造性工作.1956年吴文俊因在拓扑学中的示性类和示嵌类方面的卓越成就获中国自然科学奖一等获.机器证明方面,从初等几何着手,在计算机上证明了一类高难度的定理.  相似文献   

13.
读大学时。看到那么多外国人的名字在一个个定理前面,我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遗憾。中国人的名字在哪儿?1985年。在南开的暑期班里,我第一次接触到“陈类”(陈省身先生在1945年发现了著名的“陈省身示性类”,简称“陈类”,对整个数学界乃至理论物理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尽管当时不能领略其美妙,但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相似文献   

14.
吴师道是元代著名学者,他一生著述颇多。吴师道卒后,其次子吴沉所编《吴师道集》收录了他生前的主要诗文作品,最为完备,但尚有遗漏之处。吴师道故里兰溪的相关县志及宗谱中保留了一些未被收入《吴师道集》的佚诗文,对这些佚诗文收辑和考辨,对吴师道研究将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本文评述了当代数学大师、国际沃尔夫数学奖获得者陈省身在高斯、黎曼和嘉当等人工作的基础上,创立现代微分几何学的成就。陈省身以在三十年代研究空间流形的整体性质发其端,四十年代首次使用切向丛完成对高斯——邦尼公式的内蕴证明,在示性类方面的研究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建立了代数拓扑与微分几何的联系,推动了整体凡何学的发展,直至1950年提出纤维丛理论,标志着他成为现代微分几何学的奠基人。  相似文献   

16.
2010年8月19日,在印度海得拉巴市召开的第26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上,38岁的越南数学家吴宝珠因证明了朗兰兹纲领中自守形式中的基本引理而获得国际数学界的最高奖──菲尔茨奖。他成为第一位获得菲尔茨奖的越南数学家。少年时就在数学上展露天分吴宝珠1972年6月出生在越南河内市,父亲是越南国家力学研究所物理学教授,母亲是越南中央传统医学院的医学副教授,他是家中唯一的孩子。  相似文献   

17.
田宝平 《成才之路》2010,(17):64-64
跟随中国时尚潮流,"大话""戏说"之气盛行。然而,在这"大话""戏说"背后,中国的优秀文化却在被一点点蚕食。孙悟空在我们的童年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的叛逆、他的勇敢、他的斗智斗勇以及他对师傅的忠诚,使他成为我们一代人心目中的英雄,也成了全中国小朋友心目中的大英雄。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70年代后期,在计算机技术大发展的背景下,他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古代数学的传统(即算法化思想),转而研究几何定理的机器证明,彻底改变了这个领域的面貌,是国际自动推理界先驱性的工作,被称为"吴特征列方法",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9.
黄方程:中国科学院固体物理学家黄昆研究极性晶体的(?)学振动模时,提供一对唯象的方程。国际上称为「黄方程」。陈氏定理:指数学家陈景润证明哥德巴赫猜想的论文。吴文俊公式:中国科学院数学家吴文俊1950年发现的(?)于示性类公式,被国际数学界命名为「吴文俊公式」。华——王方法:我国数学家华罗庚、王元,在筛选法及其应用中取得的成果,国际数学界称之为「华——王方法」。龚氏物质:中国科技大学生物系副教授龚立兰在人工合  相似文献   

20.
吴文藻是社会学中国化的奠基人,他大力推介功能学派并运用其理论分析中国社会的具体情况。吴文藻的社区研究思想对当时社会学在中国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他培养了一批社会学、人类学人才,如费孝通、林耀华等,确立了中国社会学在国际社会学界的重要地位。其理论和实践开拓了一条社会学中国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