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张力 《生物学教学》2006,31(10):45-46
在上海市二期课改的高中《生命科学》教材中,有关“质壁分离”一节的内容,采取了简化处理,把它放在质壁分离的实验中使学生通过探究的方式学习。在这节的实验课中,要求学生理解质壁分离的基本原理,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现象,并掌握质壁分离的有关实验技术,例如取材、吸水引流等。但是,要用很短的时间把质壁分离的原理及有关的实验问题讲清楚,是不容易的,需要把握好教学方法。在教学中,笔者设计了这样的方法教学。  相似文献   

2.
在高中《生物》关于“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中,选用的材料紫色洋葱,由于其结构特点,紫色液泡容易破裂,无法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为了突破这一教学难点,我们把实验材料氦用兰州地区极易采到的水绵。实验证明,水绵是此实验的理想材料,而且还能测定出蔗糖溶液的最适质量浓度。具体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3.
在高三复习教学中,借助数码互动实验室,对质壁分离及其复原实验进行系列再探究实验设计。教学中,围绕0.3g/mL KNO3溶液能否使洋葱鳞片叶细胞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用于质壁分离及其复原实验的材料类型,以及质壁分离复原实验中蔗糖的适宜浓度范围等问题展开探究活动。  相似文献   

4.
高中《生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实验是加深学生对渗透作用理解的一个重要实验,上海二期课改工程中也将“探究植物细胞外液的浓度与质壁分离的关系”实验列入《生命科学》高一第一学期新教材。实验选用的材料是植物细胞,无疑给学生留下了知识拓展和实验探究的空间,如:①动物细胞所发生  相似文献   

5.
张瑜 《中学教学参考》2014,(17):120-120
<正>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虽然学生都已经做过,但是有关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的延伸的题目,由于比较抽象,往往只能在理论的基础上凭学生的想象做题,本实验是在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的基础上做更进一步的探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以及渗透作用所应该具备的具体条件。一、实验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植物细胞在不同溶液下质壁分离和复原的情况;2.通过实验和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使学生进一步理  相似文献   

6.
徐婧宇 《教师》2019,(10):103-104
有大液泡的植物细胞能在一定条件下发生质壁分离及复原现象。若植物细胞能够自动吸收外界溶液中的物质,已发生质壁分离的植物细胞就可以自动复原。反复使用不同浓度的硝酸钾溶液进行实验,并无法成功展示质壁分离复原现象。寻找能使自动复原现象明显的溶液才具有推广学生实验的教学意义。将洋葱外表皮细胞直接放在6.25%的甘油溶液中,观察质壁分离及自动复原情况,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7.
以探究式教学为课堂教学主线,通过观察渗透现象,探究动物细胞在不同浓度溶液中形态发生变化的原因,实施“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等教学过程,使学生在习得相关知识的同时领悟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在高中生物学教材中有关蔗糖能否进入细胞的说法并不统一,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就会产生相关疑问,尤其是对蔗糖引起植物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进行质疑。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并进行了一系列质壁分离及复原的实验,由实验现象解释植物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中材料选择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韭是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好材料韭是常见的蔬菜,它不但分布广泛,而且食用时间长。教学中用韭做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是易得的好材料。菜市上,有的韭叶基部白色,但也有些韭叶基部呈紫色,这和韭生长过程中埋土的深浅有关。选用叶基部呈紫色的韭做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  相似文献   

10.
成熟的植物细胞与高浓度的外界溶液接触时,由于存在半透性膜及膜两侧的浓度差,细胞内水分外渗而发生质壁分离。此后,当与清水或低浓度的外界溶液接触时,又由于外界水分内渗而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的现象。该实验成功与否,关键之处有二:一是实验材料(洋葱表皮细胞)的死活。如果所用材料为死细胞,则注定实验要失败。二是外用溶液浓度的大小。所用溶液浓度不能过高,如用蔗糖溶液超过50%,虽然细胞的质壁分离现象显著,但细胞也会因大量失水而死亡,致使已发生质壁分离的洋葱表皮细胞不能复原,实验失败。针对上述情况,我在教学中对该实…  相似文献   

11.
生物小实验     
1 用氯化钙溶液做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 用30%蔗糖溶液进行质壁分离实验其缺点是:蔗糖质粘,物镜载物台易沾污,不易擦拭。我们改用饱和氯化钙溶液进行质壁分离实验,效果最佳,易清理。  相似文献   

12.
《中学生物教学》2019,(20):44-45
教学中在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之前添加"萝卜复位实验",可帮助学生探究植物细胞壁与原生质层均具有伸缩性这一知识点,纠正显微镜下的观察误区,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探究素养。  相似文献   

13.
在指导学生实验过程中,我发现,取洋葱表皮做细胞质壁分离实验时,由于有的洋葱鳞片叶紫色较浅,有的学生长时间观察不到质壁分离现象。针对这一情况,在实验中我将洋葱换成葫芦藓,观察质壁分离现象效果明显。具体做法是:  相似文献   

14.
问题一:只有植物细胞才能发生质壁分离吗?解析:质壁分离中的“壁”指的是细胞壁。植物细胞由于细胞壁的伸缩性比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小得多,所以,随着细胞失水过多就会出现质壁分离现象。学生在初中阶段还学过一些微生物如细菌、蓝藻、放线菌、真菌等,其细胞结构中也具有细胞壁,因  相似文献   

15.
植物组织培养基中添加蔗糖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中生物的质壁分离实验中,用的分离剂是蔗糖溶液,能使成熟的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但因为蔗糖不能进入植物细胞内,故不能自动复原;而在植物组织培养时,培养基里要加入蔗糖,难道就不会发生质壁分离吗?那么植物组织培养时植物细胞如何吸收利用蔗糖?  相似文献   

16.
关爱萍 《生物学教学》2007,32(11):54-54
在人教版高二生物学教材中,提供质壁分离试验的材料是紫色的洋葱外表皮。因其液泡中有色素,所以利于试验现象的观察。如果选用无色的试验材料,怎样才能较清楚地观察到质壁分离现象呢?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细胞膜与细胞壁分离,理论上可以看到细胞膜。但是细胞膜很薄、无色,且折光率很低,即使对于紫色的洋葱外表皮细胞处于分离状态,只是明显见到中央大液泡的体积变化,对于细胞膜的轮廓很难辨别。那么,怎样通过质壁分离试验较清楚地观察到细胞膜呢?  相似文献   

17.
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是生物学中必开实验。此实验是根据植物细胞膜具有半透性,当成熟的植物细胞处在一定浓度的外液中,就构成了一个渗透系统的原理。当外液水势低于细胞水势时,细胞失水,随着细胞液泡不断向外液失水,整个原生质体向内收缩,最后与细胞壁分离,即质壁分离,把已发生了质壁分离的细胞放入低浓度外液或清水中,此时细胞水势低于外液水势而向外液吸水,液泡膨胀,原生质体逐渐与细胞壁贴合,即实现了质壁分离复原。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生物教学过程中多个环节的探索和总结,课题组一致认为在研究某一生物规律及现象的过程中,探究性教学方法更有利于学生达到"会"和"掌握"的程度,而且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较高、兴趣较浓,开小差的现象几乎没有。本文以"细胞的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为例,分析了课题组对探究式教学方法的实践总结。  相似文献   

19.
1.本题特点是将细胞的结构与和细胞相关的实验结合起来对考生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属于实验辨析题。本题要求找出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分辨不出的细胞结构,我们可以考虑在显微镜下曾观察过的细胞结构。“观察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是以观察液泡大小和颜色的变化来确定细胞的质壁分离程度,“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的实验,是看染色体的形态、数目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在高中《生物》关于“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中,选用的材料紫色洋葱,由于其结构特点,紫色液泡容易破裂,无法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为了突破这一教学难点,我们把实验材料氦用兰州地区极易采到的水绵。实验证明,水绵是此实验的理想材料,而且还能测定出蔗糖溶液的最适质量浓度。具体方法如下:一、课前准备1.准备好镊子、滴管、载琐片、盖玻片、吸水纸、显微镜。2.到鱼池或任一有水地方采集水绵,水绵丝越粗越好,用玻璃瓶装回备用。3.配制一系列浓度梯度的蔗糖溶液,质量分数为:1%、5%、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