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文教育是基础教育改革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语文教学是人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人们对于“人文”的理解向来模糊。在语文课程标准颁布之后,我们应当重新审视“人文”及“人文教育”,并充分运用语文教学在人文教育中的特有优势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2.
“人文语文”是在人文主义教育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人文语文”本着语文教学以学生为本、以人为本的理念,在不偏废语文学科工具性的同时,依托“文”来体现人的人生观、审美观、价值观,凸显语文教学的人文色彩,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3.
一、语文教学人文性的淡漠 韩军在《语文教育的路上我们失落了什么?》一文提出了“新语文教育”的“六个回归”:一、回归语文教育“人文”之真;二、回归语文教育的“生活”之本;三、回归语文教育的“积累”之本;四、回归语文教育的“诵读”之本……我们语文教学的人文性究竟淡化到什么程度呢?在我们教育界课改改得沸沸扬扬的时候,语文课堂的教学现状又如何呢?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和技术教育,历来在两结合上,困扰着“教”与“学”,正确处理人文教育与技术教育的关系,是把握语文教学中的素质教育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当今语文教育中的人文教育理念日益得到强化,但是语文教育的人文理念如何化为语文教育实践却依旧处在艰难的探索中,语文教学实践中出现了人文教育表面化或泛化的态势,可以说语文教育的“人文之名”难符其实。语文是富有人文特质的学科,这一特质给语文人文主义理想的实现提供了一种可能,即语文教育应由“人文之名”走向“人文之实”。  相似文献   

6.
“语文”是汉语母语教学中的概念,其本体是以文化素材体现人文精神的口语和书面语。人文是语文教学涉及到的文化素材,人文性是人文蕴含的精神内涵。明确语文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语文与人文及人文性的关系,对于语文教育理论、语文教学实践、语文教材编纂和语文教育政策的研制具有导向意义。  相似文献   

7.
论语文课程目标的人文性内涵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现代教育中的“人文性”指的就是与“物质性”、“功利性”相对的“精神性”。人文教育就是与功利主义教育相对的精神教育,是与职业性的、为未来生活作准备的实利主义教育相对的“立人”教育,是培养“精神成人”的教育。人的精神是有不同层面的,“精神成人”就是人在不同的精神层面逐渐成长的过程。相应地,语文教育中的人文教育目标也就体现在以下不同层面之中:精神的第一个层面是情感,情感教育是语文教育人文目标的基础性因素。精神的第二个层面是道德意识,道德教育是语文教育人文目标的重要内容。精神的第三个层面是信念,世界观、人生观和理想教育是语文教育人文性目标的重要方面。精神的第四个层面是审美,审美教育是语文教育最高的人文目标。  相似文献   

8.
《小学语文》2008,(7):128-128
《文学教育》2008年1月发表了郑新的《语文教学中的“点线面体”》一文。文章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应从“点”“线”“面”“体”等几个方面着手。“点”——语文知识。语文教学要通过语文知识的落实,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意识。过分强调“人文性”,脱离了语文知识,那么人文性也将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相似文献   

9.
张太春 《四川教育》2002,(12):26-27
《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教育目标的定位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这一概念的提出,摒弃了语文的功利色彩,还之以“人文”的本来面目,实现了语文教育目标的整合转变,高扬起了人文精神的旗帜。“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标准》在“前言”部分便开篇明义,突出语文教育应在培养现代社会合格公民的“人文素养”上发挥重要作用。语文学科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它最能影响一个人的精神世界。其间,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和影响是最直接的,也是最重要的。“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高、身正是修…  相似文献   

10.
徐茹 《文教资料》2011,(30):63-64
语文教学必须充满情感才是有生命力的。但语文教学仅做到“情浓”还不够,还要有浓浓的“语文味”。“语文味”是指由“语文”和“人文”共同调制出来的、语文课堂教学应有的“味”。语文教学应重视语文和人文的内涵,让语文教学情浓“味”更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