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篇得到大家认可的习作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情真意切因而引人入胜,所谓具体、生动。作为习作起步阶段的指导,教师除了要激发、保证学生的习作兴趣外,最重要的就是要让学生的心灵充实起来,让习作丰满起来,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
主题是文章的灵魂,事件是主题的载体,一篇文章的主题要想得到充分突出,就必须让丰题的载体丰满起来——对所选之事精雕细琢。笔者多年来阅览学生的习作数不胜数,经常为一些学生感到惋惜,因为他们的作文主题很新颖,文章的框架也很完美,但就因为主题的载体不够丰满,而不能成为优秀作文。那么如何才能让主题的载体丰满起来呢?  相似文献   

3.
蔡晋琴 《阅读与鉴赏》2011,(2):43-43,42
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在进行作文教学中,必须让学生懂得,习作有时为自己而写,即自我表达,有时是要写给他人看,即为了与人交流;必须让学生知道,习作不是为了要给老师批改,习作不是为了完成一次任务;必须让学生懂得,习作是为了要表达自己的感受。只有这样,才谈得上个性作文,创意作文,才能让学生的作文快乐起来。  相似文献   

4.
如何让学生爱上作文并使作文丰满.笔者进行了探索,认为可从休闲练笔入手,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喜欢上习作,在休闲练笔中习得习作丰满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如何让学生爱上作文并使作文丰满,笔者进行了探索,认为可从休闲练笔入手,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喜欢上习作,在休闲练笔中习得习作丰满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新课标》提出写作教学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要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作文教学生活化,有利于引导儿童克服畏惧习作心理,乐于习作;同时,也能够利用生活平台对习作方法进行浸润,提高习作水平,善于习作。  相似文献   

7.
李金贵 《师道》2008,(7):115-115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小学生习作要乐于书面表达,能不拘形式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如何达到要求?首先,学生的习作应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以学生的生活经历与经验为主线,让学生乐于书面表达。其次,学生的习作要遵循学生的认知与习作逻辑,引导学生先观察后感受,先说后写。最后,要注意平时素材的积累,让学生习作时有内容表达。  相似文献   

8.
只有借助现实生活这一源泉,摒弃传统作文教学,才能转变学生观念,变"要我写"为"我要写"。让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自信,从而让习作教学真正地"动"起来。  相似文献   

9.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怎样让学生有话可说、乐于表达、表达顺畅呢?这就要求教师讲究一定的写话习作教学策略。要从培养学生写话习作的兴趣、激发写话习作的愿望、放飞学生想象习作的翅膀三方面做起。  相似文献   

10.
习作能力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体现。但很多教师在习作教学时过于追求面面俱到,导致学生思维受到束缚,习作教学徒劳无功。基于此,教师要改变习作指导方法,通过创设真实的习作情境,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和参与意识,开拓学生的习作思路,创新学生的习作表达,转变习作的评改方式,让习作成为学生的真实需求,让习作教学真正帮助学生提高习作能力,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封闭式教学模式难以适应新课标下学生的习作要求。在教学中运用写作共同体方式创建习作环境,进行习作活动,以协作、分享和评价为中心,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诱发学生习作动机,让学生乐于表达真情实感,提升学生自我写作的信心,提高习作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相等,习作也不例外。要让习作教学融入生活,教师可以从以生活体验为突破口,让学生融入生活;以写作技巧为抓手,让学生善于体验、表达生活;以多元化作文评价方式为契机,让学生乐于、敢于发表对生活的看法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3.
张红霞 《新疆教育》2012,(21):126-126
新课程呼唤习作本质的回归,强调习作训练要从学生的主体性需要出发,与学生的生活挂钩,还学生习作本来的面目,让学生无拘无束地尽情表达,用充满个性的语言表达,写真体验,抒真感情,展现出学生习作的童心、童真、童趣。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习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习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地表达”。  相似文献   

14.
谢晓花 《考试周刊》2015,(24):56-57
传统习作教学,基本按照"教师命题→讲解要求→出示范文→指导技巧→学生习作"的程序进行。这样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习作积极性差,写出来的作文往往千篇一律。我们要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各种方式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让学生从内心里有想写作的冲动和欲望,乐于表达,从而学会写作。  相似文献   

15.
基于交际语境的习作教学是习作指导的新模式,强调要立足学生的心理、生活环境,让学生明白"为什么写""写给谁看",这样能诱发学生强烈的表达欲望。教学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习作"我的心儿怦怦跳",教师要确定准确的教学目标,对习作前、习作中、习作后三个阶段进行全过程的动态指导,通过创设语境、依托语境、拓展语境等方式,引导学生在语境中构思、表达、修改、分享。这样,能让学生理解习作的本质意义,获得习作能力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作文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作文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小学习作训练一般从中年级开始。中年级作为低年级与高年级的“纽带”,习作教学也自有特点。《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年级习作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3-4年级重在减少束缚,使学生自由表达。中年级习作教学如何让学生乐于表达,学会表达,自由表达?这里谈几点看法。一、培养兴趣乐于表达中年级习作教学是在低年级说话写话的基础上过渡到“习作”,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习作的兴趣与信心,注意消除学生对习作的恐惧感和对习作的厌恶感。因此,在中年级习作教学…  相似文献   

17.
习作的教学一定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做到既能够让学生很轻松地入手,还能高兴地表达。  相似文献   

18.
从笔者的教学经验来看,提高小学作文教学质量,必先关注学生的习作兴趣点,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学生的情感也就调动了起来,习作中的表达、对中心的体现等,都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本文从找准学生的兴趣共同点、营造"我手写我心"的习作氛围、提高学生在兴趣中表达自我真情实感的能力三个方面论述了小学作文教学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杨华 《成才之路》2010,(36):33-33
《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在习作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习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习作能力是语文综合素养的体现。习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重新定位习作教学的目标和要求,要不断转变习作教学的观念,改进习作教学的方法,从而提高习作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要懂得习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许多语文教师都感到习作教学难,难在学生习作时无话可说,无情可表,对习作失去信心,不乐于习作。那么,如何提高学生习作乐趣,让学生有效习作,联系我的教学经历和实践,我觉得可从以下四个方面人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