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当代大学生就业在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挑战,如供需矛盾突出、学历层次要求高、竞争上的不公平等,因此,大学毕业生要认清当前的就业形势,积极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转变思想观念,在职业选择上要多元化,要打破行业界限和地域界限寻求就业途径,同时还可以通过自主创业来开辟就业渠道。  相似文献   

2.
多种要素构成的大学生就业观念,是由就业期望、就业岗位、就业选择、就业途径及方式等的有机整体。就业观念从大的方面讲,受到了经济社会、当前政治影响因素、传统文化的传承等影响,小的方面又受到就业主体即大学生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影响,是社会性和个体性的有机统一体。既要摒弃传统的就业观念,又要主动适应就业情况的变化,也要树立新型的就业观念,同时,要力争突破社会需求和学校供给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3.
刘海明 《考试周刊》2014,(5):152-152
择业、就业是高职生人生道路上必须面临的一次重大选择,内蒙古西部高职院校要想实现办学目标,必须引导高职毕业生主动择业,进而实现顺利就业。但目前,内蒙古西部地区高职院校毕业生存在一些不正确的就业观念和就业心态,比如盲目攀高、盲目等待、盲目从众。高职院校要采取一定的调整措施,比如促使学生增强自我应对的意识,引导学生树立阶段性就业观念,强化心理健康教育等。  相似文献   

4.
当今社会就业问题已成为重大的社会问题和经济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就业被喻为人的第二次投胎,是每个中职生面临的人生重大课题。转变就业观念,调整就业定位。由此拓宽就业渠道以及通过一些其他方面的学习和教育。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从而获得理想的工作机会,是当前人们关注的中职生就业的热点问题。也是就业改革攻坚阶段就业指导的重点内容。在当今社会的就业大潮中。中职生的就业面I临着许多课题。综观近年来中职生的就业情况,笔者简要阐述一下中职生在转变就业观念时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孔珍 《江苏高教》2002,(5):99-102
在我国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展和我国加入WTO的社会背景下,大学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市场呈现出大学毕业生在传统意义上供过于求,而从总体和长远来看并非如此的情形。我们应当采取相应对策,以促进我国大学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提高创业意识。  相似文献   

6.
“九五”期间乃至下个世纪前十年,大连市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将长期存在。就业问题已成头等重要的大事。解决就业问题必须同时驱动两个轮子──转变就业观念、改善就业环境。转变就业观念要一改过去传统的就业观,树立主动创业、艰苦创业、跨所有制就业、多次就业的新观念。改善就业环境主要是制定出一系列有利于扩大投资、增加就业岗位的政策措施,要改革现行的大锅饭的金融体制、投资体制,要鼓励民间投资,要扩大利用外资等。只有两个轮子一起转,大连市的就业问题才能得以根本解决。  相似文献   

7.
大学毕业生就业焦虑及其心理指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毕业生面临就业易产生过度的就业焦虑,危害身心。高校毕业生在就业观念、竞争意识、自我认识、就业期望、就业动机,成败归因和自我效能感上存在问题,因此,需要对高校毕业生进行相应的心理指导。  相似文献   

8.
独立学院在校生占全国民办高等学校在校生总数的一半以上,随着独立学院毕业生人数的迅速增长,随之而来的就业问题愈加受到关注。独立学院毕业生具有就业率高、就业行业分布广泛、就业满意度一般等特点,同时,由于受到社会经济环境、社会认可度、人才培养模式、就业观念等因素的影响,独立学院毕业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必须引起政府、学校以及毕业生等各方的关注和重视,从政策上给予支持,在人才培养上突出创新,在就业服务上不断完善,在就业观念上加强引导。  相似文献   

9.
正确认识就业形势积极转变就业观念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陈岩松 《江苏高教》2004,(1):124-125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深刻变革,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化,高等教育已步入大众化阶段,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多,就业压力陡然增大,就业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面临着一系列新的问题。分析就业工作新的变化特点,引导毕业生积极转变就业观念,对于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教育改革的深入,必须带来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广大就业指导工作积极探寻新的工作方法,文章简要分析了大中专专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以及毕业生就业对学校发展有重要意义,明确指出就业指导工作要加大力度,抓信关键,集中在转变就业观念和拓宽就业渠道上做文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