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FANS来信     
《当代体育》2011,(12):90
亲爱的小包哥,你好:我是你们杂志的忠实粉丝,这已经是我第N次给你们写信了。以前的信我觉得我写得还好,是不是由于我们距离太远,怎么老不见回信呢?希望你们给我回一封信,以后一定会坚持买你们杂志的!我很喜欢罗斯,觉得他很不错、有前途,希望可以刊登他的详细资料。(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黑昱)  相似文献   

2.
丁花 《收藏界》2010,(5):123-124
《收藏界》:您收藏了不少"宝贝",能否谈点其中的乐趣? 王铁成:就是觉得好玩,这些小玩意有记忆,又有年头,又有历史,又有文化。瓷器、玉器、书画、杂项我都有涉及。十年前我曾买过8张明清时期的画,有嘉庆、康熙、雍正、乾隆、道光,当时买的时候便宜,不到一万块钱一张,后来都出手了,如果保留到现在那就增值了,但我主要是为了玩,所以也不觉得亏,而且现在书画的复制品也比较多。  相似文献   

3.
早晨,打开窗户,迎接我的竟是连绵不绝的鸟语,窗外那排大杨树上的鸟儿们调皮地欢叫着,昨天还没听到呢。春天是真的来了,突然间有一种想要飞奔的冲动。骑车去上班也觉得神清气爽!所以,我决定,这期的健身一定要把骑车放进去——春天里,我们骑车兜风去!不过我说的骑车可不是简单地骑脚踏车,而是运动自行车,如山地车和公路车。除了兜风,健身才是更重要的目的,所以说骑车健身也不是我们想象中那么简单,要注意的事项还是值得一说的。方法得当才能健身专家们介绍了两种骑车方法,并建议运动者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量力而为:第一种:有氧骑车法。要求中…  相似文献   

4.
张宇 《新体育》2005,(11):34-35
当年,于洋问我怎样才会嫁给他,玫瑰、钻戒,我想都没想就要了这两样东西。觉得那样的爱情,那样的婚礼才够浪漫。然而,真的到了要结婚领证时,我却一样都没得到。四年前的那个下午,手里拿着红红的结婚证从民政局走出来,我还埋怨他说:“我怎么这样就嫁给你了?”后来,我们双双进了国家队,每逢我生日,于洋就会买好多玫瑰补偿我。至于钻戒,则是去年10月在大连补办婚礼仪式之前,于洋以一种令人意想不到的方式把它戴到我手上的。当时我哭了,霎那间觉得那1.01克拉的钻戒真的好沉。那里面有我今生最值得珍惜的东西。  相似文献   

5.
说实话关于白领和蓝领的界限很难分清,但当我一踏入申花队的营地,发现门前停的一辆辆红、白跑车轿车时,我开始意识到这是一种白领的生活。采访申思自然也就从这一话题开始。D记者回申RD我看外面停了不少队员的车,那里面有你的吗?回我也买车了,是桑塔纳,不过没停在那里。D是什么想法让你决定买车呢?回现在职业化了嘛,球员的收入增加了,年轻人的思想比较新潮~些,像年纪大的人可能会搞一些比较稳妥的投资,而我们这些年轻人可能更注重一些生活质量。口那你觉得自己现在是一个白领吗?回白领…··我想恐怕不仅仅是金钱上的,知识…  相似文献   

6.
补课     
乃君 《集邮博览》2012,(4):61-61
我和《集邮博览》的渊源可追溯至1984年冬季,那时刊名为《北京集邮》,从我们相识到现在,屈指算来已经有28年。那时的我刚刚参加工作,还是单身,每月四十几元的工资要交给父母,所以常常是忍饥挨饿,上下班安步代车来省钱。虽然当时是季刊,但能够偶尔凑足钱买一本,  相似文献   

7.
编者:中国人的事情,从来都不能只看表面,关于七十年代,我真的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也说不出什么。我只是希望,一切能够正常。在1972年的时候,领导找我交代一个任务,说有一个很有名的欧洲导演叫安乐尼奥尼,他要到中国来拍一部反映中国的电影。据介绍是周恩来总理邀请来的,要求我们要接待好。第二天的拍摄中间,拍到南京路的时候,我就觉得你老是拍我们不好的东西,老是找我们这些落后的东西拍,心理上当时就觉得不平衡,几次以后我就跟他轻劲了。我说:你再这样拍的话,我不  相似文献   

8.
相游于江湖     
有人说,“当我烦恼时,吃是我唯一的安慰。”而我心绪不宁时,喜欢买衣服。当我装扮起来,看见镜子里那个我正是自己想象中的样子时,立刻就觉得心安,觉得这样的自己,自己都爱,还有什么难关过不去呢?我一向鼓励女人自恋。自恋,总比凄凄惨惨戚戚地等人来爱的好。夜间看电视,衣香鬓影  相似文献   

9.
假加没有联众──一个虚幻的话题。 今天网络对于我们的意义我想不只是交流信息的工具了,更重要的是它已成为一种娱乐休闲的手段。 联众的出现和它今天的繁荣也从侧面说明了这一点。 有朋友对我说:要是没有联众,就役有了他 也没有了我,没有了大家……说这话的时候,朋友是好伤感的。 假如没有联众,我在想我会快乐吗? 这问题我觉得没有办法回答。 我来联众开始是为棋,后来是为朋友原因不断变化的同时,我的心情也不停地波动。 在联众,我的围棋水平井没有得到提高,可是我认识了不少(可以说是我一生也不可能见到这样多)的朋友,在和…  相似文献   

10.
王平 《收藏界》2013,(6):152-152
王平:今天下午这个研讨会我们开得时间非常长,非常感谢各位专家坚持到这个时候还没有走。我跟谢老师几次接触下来,觉得谢老师是一个有思想的人,也是有一个有理想的人,是一个有个性追求的艺术家,也是一个有成就的艺术家,我觉得这样一个"四有"画家,是值得我们关注和研究的。今天  相似文献   

11.
傍晚,我们从阿尔山景区直接返回乌兰浩特。一进市区,王老板就张罗去商场,他要买软底拖鞋。我们把车停在一家商场门前,进去一人买一双软底拖鞋。不用汗蒸,不需桑拿,晚饭后,只在宾馆洗个热水澡,我就感到十分惬意。我拿出笔记本电脑,仰在床上,准备记录一天的见闻和感想,忽听走廊有  相似文献   

12.
车过兰州一路向南,出摩云关,便是甘南藏族自治州地界了。天气阴沉,一路细雨相伴,心情也比较失落,因为总觉得藏区的风景就应该是高远的蓝天下金灿灿的寺庙、云影轻快地掠过山坡与房舍、藏民轮廓清晰的脸庞在阳光下成为绝佳的摄影题材。可阴天,这一切的写意都被淡化了。后来我反省自己,神佛的疆土里,天气自然也是有灵性的。车到夏河的时候,仅一阵风刮来,五月高原上强烈的阳光就包围了我们,  相似文献   

13.
<正>每当我手捧《中国学校体育》时,总是如饥似渴地先读“一线话题”,然后在体育教学中试用或改进操作,以便更好地提高我的体育教学效果。笔者认为,“一线话题”栏目短小、新颖、实用、简单、易懂,是名符其实的我们一线体育教师学习和交流的大舞台。我刚刚接触“一线话题”时,只是看看、读读,感觉说得有道理。后来我读“一线话题”时产生了“学术共鸣”,总觉得关于某些话题,被录用文章所写的内容与我的想法有许多相似之处,甚至我平时就是  相似文献   

14.
球吧     
问题&建议《足俱》以前一直有编辑部的故事这个栏目,但后来却不知为何消失了。恕我直言,这是贵刊的一大失误,有很长一段时间,我和几个朋友都是冲着这个栏目去买《足俱》的,因为我们觉得这种连载方式很有意思,可以让读者了解  相似文献   

15.
首席言论     
《当代体育》2015,(7):7
“作为队友,不必非要是最好的朋友,但我相信化学反应之说,我觉得这能让一支球队团结起来,而这也是球队和球队之间的区别所在。我和哈登并不是特别亲近,但我们之间没有任何矛盾。我之所以到火箭来打球,就是奔着哈登来的。我知道自己做了正确的决定。我来这里是为了赢球,所以我没有带着个人主义过来,我们是团队,并不只是我个人,重要的是我们在一起能够做到什么。我觉得这个赛季我们真的能在季后赛走很远,我们面前确实摆着一个很大的夺冠几率。”  相似文献   

16.
撸此不皮     
<正>国外疯狂网友妻子痴恋LoL为儿子取名为(Garen)盖伦有网友在Reddit上发帖,晒出其儿子"盖伦"的照片,并打算让儿子也玩Lo L。以下是原文翻译:我夫妻俩给儿子取名为Garen(是她的主意)。儿子现在6个月了,但是挺OP的。我给他弄了个帐号,买了盖伦所有的皮肤。等他长大了,就能去召唤师峡谷蹲草丛了。你们觉得,几岁开始训练他玩上单好呢?附小盖伦的大头照:  相似文献   

17.
车霖 《新体育》2006,(3):13-13
《新体育》记者(以下简称“新”):练习滑板这种项目基本上没有教练,你是怎么学习滑板技巧的?车霖(以下简称“车”):我们都是自己买国外滑板比赛和教程的录像。自己在家放,一格一格地边看边琢磨,看会了再到广场上实地练,板友之间也会有交流。新:实地练时跟看录像的感觉差别大吗?车:很大。可以说得完全重新琢磨,因为该怎么发力、怎么动都得亲身体会才能明白。新:街式滑板的动作看起来很花哨,其实也是由一些固定的基本动作组成的吧?车:是的。主要有五种,分别是ollie、ollie空中转身180度、翻板、●板和平衡前进。新:讲讲你当时是怎么练习这些基…  相似文献   

18.
以前,我认为太极拳是老年人练的;喜欢上太极拳后,觉得原来的观念是偏见。太极拳就应该由我们这些年轻人来继承。我去德国学习,春节联欢时,我们留学生要出节目,我表演的就是太极拳。当时大受欢迎,许多人来找我签名。当时我很自豪,有一种当明星的感觉。后来,我在德国也教太极拳。我感到,我是在传播中国的文化。  相似文献   

19.
顾立榉 《钓鱼》2013,(19):61-63
圣彼得堡的三月已是春天,但依然是冰雪满地,尤其是今年冬天和世界各地一样,降雪是百年来最多的一年。昨天我和彼得以及他的两个朋友科斯佳、吉玛去钓了一天的鱼,这次是到海边的冰面上去凿洞钓鱼。凌晨5时,一切准备妥当,我们将钓鱼的三套装备勉强塞进科斯佳那辆旧拉达车里。待我们四个人钻进他的车,关上车门时,我觉得我们就像是被装进了一个就要起运的、狭窄破旧的包装箱里面。  相似文献   

20.
九问     
1.您什么时候买的第—套邮票? 第一次买邮票是1946年,我从浙江农村到上海,我家附近(南京西路)有家邮票商店(德孚邮票商店),那里有很多邮票吸引着我。由于当时经济条件不好,为了买邮票,我从坐车上学校改为步行。每天提前半小时出发,路上再走快一点,赶到学校上课。这样,就用省下一周的车费钱,到邮票店买了4枚“纽约版孙中山像”低值票。为此,我高兴了好几个星期,至今我还保留着买邮票的纸袋(图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