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先前只听说报纸上有副刊,在宝贵的版面上划出一块园地,让大伙儿谈些茶余酒后的闲话,调剂一下紧绷的心弦。杂志也有副刊,似乎仅见于《文艺春秋》。《文艺春秋》是范泉20世纪40年代主编的,出了四十多期,自1944年10月至1949年4月,是那时期一份重要的文化期刊,旧书店里,全份售  相似文献   

2.
艾以 《上海档案》2003,(2):57-58
1951年2月1日,上海解放后第一家文艺刊物——《文艺新地》和读者见面了。上海第一任市长陈毅为该刊题写了刊名。主编是冯雪峰、唐锼。同年4月,冯雪峰奉命调往北京。《文艺新地》改由巴金、唐彼任主编。我当时是该刊编辑。那时编辑部名义上有6个人,实际上还不足三个整劳动力。  相似文献   

3.
《长江文艺》创刊时,没有编辑部,没有固定的办公地点,也没有专职编辑。创刊号是由中原大学的政治教员俞林编辑的。中原大学此时设在开封原河南大学校址。俞林将编好的稿子送到郑州的《中原日报》社。《中原日报》是中共中央中原局的机关报,由中原局宣传部副部长熊复(1978~1988年为《红旗》杂志总编辑)管辖。《中原日报》的副刊部主编于黑丁接到俞林送来稿子,责成手下编辑负责出版事宜。《中原日报》的《文艺》副刊也才创办三个月。  相似文献   

4.
刊登在《人民日报》2001年5月22日12版上的《慎张"排行榜"》一稿,在第12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荣获副刊一等奖,这是一篇文艺评论.所谓文艺评论,是在一定的世界观和文艺观指导下,对各种文艺现象所作的评论.它又可以分为文学评论、戏剧评论、电影评论以及对音乐、美术、舞蹈、电视剧和其他文艺样式的评论.文艺评论的内容广泛,包括对文艺运动、文艺思潮、文艺流派的评论,对作家、艺术家及其创作方法和表演艺术的评论,对具体作品的评论,等等.  相似文献   

5.
汤菁 《新闻世界》2011,(7):156-157
本文以《大公报.文艺》副刊为例,回溯特殊的历史时代下,近代文艺报刊从文学走向政论的转变,由其不同历史时期的特征对比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概念,并提出了这类似"公共领域"的报刊的存在价值。  相似文献   

6.
吕晓东 《出版经济》2003,(10):45-48
文艺出版工作担负着构建民族文化大厦、提高全民文化素质的崇高职责。中华民族的深厚底蕴为文艺出版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几千年来,从名扬中外的古代四大名著,到被当代人崇为名著的《围城》、《文化苦旅》等文艺图书滋润着一代代中华儿女,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讲求效率、强调实用成了今人的生活目标,  相似文献   

7.
一个朋友最近看《潜伏》,前面还以为是个谍战版《浪漫满屋》,到了飞机场上余则成和翠平的离别那一幕,触手可及却永不能再见,她突然入了戏,欲哭无泪,内心千抓百挠得仿佛自己在跟爱人生离死别。这表现和她当初看《廊桥遗梦》里梅丽尔·斯特里普在汽车里转动把手时的一样,都能让组织一眼识别:同志,原来你也是文艺青年啊……  相似文献   

8.
席艺洋 《新闻世界》2011,(12):144-145
《大风》是抗日战争时期香港的一份丈艺刊物。上世纪三十年代中期,由沪抵港的文化人与香港本地文人接触来往颇密,他们在《大风》上撰写的文章时常与其他国家之抗战史、自身与朋友之战争见闻、经历有关,在创作题材及思想方面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时的香港文学及青年文学社团。《大风》的撰稿人中,不少来自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及中国文化协进会。作为一份抗战文艺期刊,《大风》的出版为人们了解战争时局提供了途径与评论的立场。  相似文献   

9.
任君 《东南传播》2012,(2):95-96
《文艺春秋丛刊》作为上海在抗日战争沦陷时期的文艺阵地,鼓舞了当时一大批文艺青年的抗日斗志。它由于"似书似刊",以致后来图书馆的分类也难于将其划为图书或是期刊。本文就《文艺春秋丛刊》与当代杂志书的出版特点进行对比研究分析,旨在证明《文艺春秋丛刊》具有当代杂志书的出版特征,是我国早期具有杂志书特点的读物之一。并结合其出版特色反思当代中国杂志书出版所需改进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韩晗 《出版广角》2011,(11):52-54
本研究论题拟以文艺刊物《夜莺》、商业女性期刊《玲珑》与文学社团同人刊物《狮吼》为样本性研究对象。在商业化、全球化与市场化的文化生产模式下,"古为今用"比"洋为中用"其实更具备文化土壤的优势。因此,与其在国外期刊业中寻找可资借鉴的出路,尚不如在百年前的经验教训中获得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雅是周朝的一种乐曲,称为雅声,就是指正统音乐。就我们电视文艺来说,雅可能是属于提高型的,即高文化层次的东西,需要有一定的文化知识、理解能力,  相似文献   

12.
谢健 《传媒》2006,(11):59-60
在同质化越来越严重的今天,都市类报纸如何办出自己的特色?作为浙江省文化体制改革的试点单位,宁波日报报业集团麾下的《东南商报》推行活动策划运行机制,月月有策划,每年有几项极具影响力的活动,以此寻找差异化竞争的突破口.创刊5年来,在新闻、发行和广告方面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知名度和美誉度大大提高,发行量居宁波早报市场第一,成为浙江报业新锐.  相似文献   

13.
《东南商报》是一份立足浙江宁波、辐射东南区域的财经特色都市报,日均发行量30万份,覆盖城乡近百万读者,是深受浙东读者喜爱的报纸。无论是在新闻宣传、舆论引导、服务社会方面,还是在报业经营、媒体创新方面,《东南商报》都已成为宁波报业市场不可小觑的一支生力军,采编和经营业绩在全国同类报纸中名列前茅。  相似文献   

14.
1937年8月14日,中日空军在杭州地区上空发生一次大规模的空战。对这次空战,《东南日报》作了声势浩大的报道,报道内容也十分翔实,不少还是独家新闻。"八·一四"空战揭开了抗战和"二战"空战的序幕。《东南日报》对这次空战的报道,也在新闻史上留下了不朽的一笔。  相似文献   

15.
廖琪 《采.写.编》2021,(8):115-117
以极具共性又极富个性的广东地方文学期刊《佛山文艺》为例,梳理其在三个时代不同的表达方式,它由盛至衰的发展轨迹,是众多地方文学期刊的命运缩影.融媒时代,地方文学期刊面临诸多困境,鉴于其在建设文化强国背景下培育成长型作家、寄托人文情怀、发挥文艺培根铸魂功用、构建地方文化生态等方面所具有的无形资产和潜在价值,重塑品牌形象、活用本土人文资源、借助新媒体优势、加强政府扶持、解决体制之困等途径和手段,应是《佛山文艺》类地方文学期刊走出困境、最大化发挥社会效益、繁荣地方文化生态的良策.  相似文献   

16.
文艺副刊,是报纸的有机组成部分。英美报界有这样一句话:"新闻招客,副刊留客。"出色的文艺副刊,能引起不同层面读者长久的阅读兴趣,能为报纸增光添彩。《解放军报》的"长征"、《人民日报》的"大地"等著名副刊,不仅是一些作家、诗人最初的摇篮,而且对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对广大读者的精神生活,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7.
新闻评论是一张报纸的灵魂,而党报的新闻评论特别是头版的新闻评论文章,则不仅仅要体现出灵魂的作用,它还是报纸的旗帜,是人民的传声简,肩负着“向群众解读党的精神,反映人民心声”,即“上情下达,下情上传”的重任。本文主要调查了2004年东南西北八家报纸头版评论文章,这八家媒体除了《人民日报》是中央机关报外,其余七家属于省市报,主要包括东部城市上海的《解放日报》、南方城市广州的《广州日报》、西部城市重庆和成都的《重庆日报》、《四川日报》、北部城市北京和天津的《北京日报》、《今晚报》以及东北城市沈阳的《辽宁日报》。  相似文献   

18.
《文艺学习》的创刊与停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1950年代的中国文坛上,《文艺学习》(月刊)是与《人民文学》《文艺报》以及50年代后期《诗刊》等刊物齐名的一份重要的文学刊物,在文学爱好者和青年中曾产生过极大的影响。1954年创刊首期印数即超过十万,最高发行量竟达三十余万册。然而,它仅仅“存活”了三年半!本文就此先做些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9.
谢健 《新闻实践》2007,(3):32-33
《东南商报》是宁波日报报业集团下属子报,2003年8月被列入浙江省和宁波市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单位。从2004年1月起,报社全面改制,实行采编和经营分离。改革激活了机制,大大发展了报业生产力:刚刚过去的2006年,《东南商报》发行量一路飙升,零售数居宁波早报市场第一。广告到款额同比增长50%以上。在2007年的征订中,发行数又净增25%。  相似文献   

20.
《平原老人》系《长江文艺丛书》之一,由中南新华书店出版发行,1950年2月初版于武汉,发行五千册,这本诗集收入郭小川诗作六首,即《平原老人》(1943年)、《我们歌唱黄河》(1940年)、《疯妇人》(1940年)、《一个声音》(1941年)、《草鞋》(1941年)以及《给一个瞎子》(1947年)。其中头五首诗都写于抗战时期,黄铸夫根据诗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