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半个世纪以前,正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胡愈之、夏衍、范长江、羊枣等一大批进步记者在上海发起成立了“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协会”。它孕育了今天的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1987年11月8日是这个组织成立50周年纪念日。年前,记者访问了正在住院的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吴冷西同志。记者:冷西同志,听说您病了。许多新闻界同行托我转达他们的问候,祝您  相似文献   

2.
今年5月21日,我国著名的民间体育活动家、哈尔滨环球体育俱乐部创办人阎庚华为挑战珠峰而牺牲整整一周年了。我因采访认识他,后又与他相交近二十年,在这些日子里,与阎庚华相识、相熟的往事连连浮现在眼前。 A 1983年,我在新华社黑龙江分社当记者,那时听说有一个哈尔滨青年从哈尔滨徒步跑到了上海,迎接第五届全运会在上海召开。这件事对我很有吸引力,就到哈尔滨医科大学去采访他。阎庚华当时在大学的食堂当炊事工,他身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二年,新华社实行全国组织上的统一,为了担负起国家通讯社的任务,全社开展了一个练笔运动。这次练笔运动对我们青年记者帮助很大,直到今天,我还铭记在心。从标点和文法学起当时谁也不会想到,身为新华社的记者还要象小学生那样启蒙,学习标点和文法。那时叶圣陶同志把新华社一些语句不通、标点错用的新闻作了评改,对人民日报的社论也从标点  相似文献   

4.
1987年6月,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团的成员,我(当时担任共青团陕西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和全团60多名成员在团长、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青年联合会副主席冯军同志的带领下赴罗马尼亚访问。当时的罗马尼亚还是社会主义共和国。作为青年代表团,我们访问的内容主要在青年组织和青年生活方面。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市的宽敞、安静,作为欧洲旅游胜地的喀尔巴千山山脉的茂密森林,  相似文献   

5.
诚实的劳动     
应该说,使我真正懂得新闻工作严肃性的,主要不是在大学课堂上,而是在天山深处的一个牧场上。那是六十年代初的一个秋天,我当时是刚走上工作岗位的青年记者。为了采写反映  相似文献   

6.
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简称中国记协),它的前身是1937年11月8日在上海诞生的中国青年记者协会。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当时,正在上海代表党中央领导南方党工作的周恩来同志会见了胡愈之、夏衍等同志,传达党中央的指示:为了广泛团结爱国的新闻工作者,大力推进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为民族解放而贡献  相似文献   

7.
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简称中国记协),它的前身是1937年11月8日在上海诞生的中国青年记者协会。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当时,正在上海代表党中央领导南方党工作的周恩来同志会见了胡愈之、夏衍等同志,传达党中央的指示:为了广泛团结爱国的新闻工作者,大力推进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为民族解放而贡献  相似文献   

8.
《中国青年》杂志问世已经六十周年,她的历史,和我党一批著名先烈的革命业绩紧密相联。恽代英(1895—1931)是《中国青年》的创始人之一。1923年10月《中国青年》在上海创刊,第一任主编就是当时任团中央宣传部长的恽代英同志。作为早期革命青年运动的杰出领导者,代英同志用丰富的革命理论和实践经验,在《中国青年》上具体指导了当时的青年运动。他先后在《中国青年》上发表了一百多篇文章和三四十篇通讯,按照党的指示和青年团  相似文献   

9.
看到中国记协的一个文件,说其前身是1937年成立的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协会,其实当肘的“青记”不叫“协会’,而叫“学会”,这里有一段故事,可以一谈。旧上海的职业记者,原有一个记者公会。大概在抗日战争前夕,周恩来同志示意新闻记者应当团结起来,为抗日战争作好准备。当时在上海的挥逸群。夏衍、徐迈进等同志,就以开座谈会之名,用一个“齐为乐”的假名,在上海南京路山西路上的南京饭店,开了一个房间,以结交新闻界朋友,当时一个房间每天不过几角的租费,由大家轮流出钱,这就开始形成了上海记者座谈会,范长江同志从西北回来,也…  相似文献   

10.
如果说一个单位也是个大家庭的话,那么,台湾的《自立晚报》便是我的老家。最近,《自立晚报》记者李永得、徐璐联袂到北京采访,引起了全球新闻同行的瞩目。记者追踪记者,记者采访记者,倒是饶有兴味的事。由于李、徐绕道跨海而来,使我对当年在《自立》任职的往事,勾起了深切的回忆。我想,把那一段生活做一回顾,也许有些国内同行,可以从中更加认识《自立》在台湾报界的独特风格。1965年以前,我原在《动狮文艺》月刊工作,并为“中国青年写作协会”客串编书。德高望重的钟鼎文先生,是作协元老,对青年朋友爱护备至。钟先生身兼数职,当时除了作协常务理事之外,同时还是  相似文献   

11.
“记者座谈”与《记者座谈》专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凤  常松 《新闻世界》2009,(11):71-72
“记者座谈”是20世纪30年代诞生于上海的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新闻记者自己的组织。“记者座谈”的出现,以及他们所办的《记者座谈》专栏,是当时中国新闻行业职业化进程向前迈进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2.
好啊,记者节     
度过了半个世纪的记者生涯, 迎来了新中国第一个记者节,尽管六年前已从记者的岗位上退了下来,但我依然是离位不下岗。这几天,我正校阅反映上海一个半世纪以来新闻事业发展历程的《上海新闻志》。追随着中国第一代记者的足迹,我感受了他们为寻求中华民族的未来和富强而奋斗不息的精神,以及邵飘萍、史量才、羊枣们倒在血泊中的悲壮;看到了范长江、恽逸群、陆诒等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创建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协会的艰辛。正是这一切,才有今天我们──中国55万新闻工作者自己的节日。 此时,我感到万分欣慰的是,做了五十年的记者,自…  相似文献   

13.
1983年春夏之交,我去长江流域作了一次采访,写了《长江,愿你早日恢复青春》和《浩浩长江,何日百舸争航?》两篇通讯,发表在当时的《人民日报》上。 有位青年记者曾经问我:长江流域那么广阔,记者只身一人,如何在比较短的时间里,掌握全局,抓取主要问题,及时写出报道呢?我的回答是:  相似文献   

14.
提笔凝神,思绪万千。回首40年前的往事,我仿佛重又置身于迎接上海解放的斗争行列。进申报,开始记者生涯 1945年,我从上海圣约翰大学转学到中国新闻专科学校研究科肄业。国民党大员在抗日胜利后回到上海,接管了历史悠久的老申报,因为编辑部人手缺少,向中国新闻专科学校要几名学生,我和几位同学临时经校长测试认可,作为提前毕业的学生在1946年初跨进上海汉口路309号的申报社大门当了见习记者,从此开始了我的新闻工作生涯。当时人民经过八年抗战还没有休养生息,国民党  相似文献   

15.
深深地植根于这片芳草地———我与《辽宁青年》〔编刊情怀〕辽宁青年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于德玲五年前,从事大半生的青年教育工作的我,在面临组织重新安排工作的时候,竟然选择了辽宁青年杂志社。当时,许多关心我的人都不甚理解,甚至认为官职副厅级的我到县处级单位的...  相似文献   

16.
陈力丹 《青年记者》2007,(13):27-27
山东《青年记者》是我国两家具有革命斗争历史传统的新闻学刊物(另一家是上海《新闻记者》)之一。在《青年记者》诞生65周年之际,祝愿这个刊物永远保持青年人的心态,为青年记者服务,走在时代的前列。  相似文献   

17.
1949年初,我从香港乘轮船经天津来到刚解放不久的北平。当时,北平城里到处喜气洋洋。从我住处的楼窗外,传来阵阵秧歌锣鼓声。这是人民在迎接新的生活。那时候,我认识了人民日报年轻的记者柏生同志。她热情、诚恳、有朝气,我很高兴接受她的采访。记得在这年的5月6日,我在全国青年代表大会上作了《青年与科学》的报告,柏生同志前来听讲,后来,在我参加筹备召开第一次自然科学工作者代表大  相似文献   

18.
青年学子话商恺李旭丰商恺,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山东在平人,生于1922年。抗日战争初期一1938年参加了鲁西北进步新闻组织“冀鲁青年记者团”,并为当时的抗日战报和战地文化杂志采写文稿。解放战争时期进人人民日报社,“文革”期间被赶到江西鄙阳湖畔五七千校放...  相似文献   

19.
4月9号,江西电视台青年记者采风活动在南昌市进贤县文港镇拉开帷幕,这是江西电视台综合频道、都市频道、经济生活频道、影视频道合并之后组织的首次青年记者岗位练兵活动。省电视台对这次活动非常重视,组织了全台近百位青年记者,前往文港全面采访报道文港镇笔业的发展状况。在电视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江西电视台人明白,今后电视业的竞争,就是青年人的竞争,青年人的素质如何,关系到一个电视台发展前途。这次江西电视台在全台组织一次大规模青年记者岗位练兵活动,目的就是在全台青年记者中营造一种探讨业务的学习氛围,以此来提…  相似文献   

20.
史天经 《青年记者》2007,(13):23-24
时间过得真快,《青年记者》迎来创刊六十五周年了。 编辑部约我写点纪念文字。我想,是应该写,因为我与《青年记者》有一种永难割合、不弃不离的关系。我不仅是《青年记者》的读者,而且还曾为《青年记者》的成长绞过脑汁,付过心血,撒过汗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