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熊明生 《湖北体育科技》2004,23(2):193-194,199
本研究采用《贝姆性别角色问卷》与《16种人格因素问卷》对柔道运动员男 2 8人 ,女 32人共 6 0人进行测试研究。结果发现不同性别角色类型柔道运动员在 16种人格因素中有 7种因素存在非常显著差异 (P <0 0 1) ;有 2种因素存在显著差异 (P <0 0 5 )。这与以往不同性别间人格特征差异的调查结果存在不一致。  相似文献   

2.
采用《贝姆性别角色问卷》对柔道运动员和一般大学生进行了性别角色类型的测试调查。结果显示:在各种性别角色类型之间男柔道运动员与男大学生均无显著差异,女柔道运动员双性化人数与女大学生相比呈显著性差异;不同性别柔道运动员在双性化和恰当定型两种类型之间有显著差异,不同等级柔道运动员在性别角色类型上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3.
体育运动影响健康性别角色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明生 《湖北体育科技》2006,25(1):47-48,51
采用贝姆性别角色问卷(BSRI)对专业运动员与普通大学生的性别角色类型进行调查,结果发现:男运动员与男大学生在各种性别角色类型均无显著差异,男运动员具有男性特征人数与男大学生相比无显著差异.女运动员双性化人数与女大学生相比有显著差异.男运动员恰当定型的人数要明显多于女运动员,而女运动员双性化人数则显著多于男运动员.性别角色类型在不同运动等级条件下无显著差异.说明体育运动可以改善人们的性别角色,有利于健康性别角色的形成;更有利于女性形成健康的性别角色;体育运动水平对健康性别角色的形成不构成影响.  相似文献   

4.
利用Bem性别角色量表(BSRI)和适用于大学生群体的《体育生活方式问卷》,对湖南1 254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以解析性别角色与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特征的关系。结果表明:(1)不同性别角色类型大学生的体育生活方式存在差异,这种差异与其自身所具有的性别特质和个体对社会文化所规定的性别角色期望认同程度有关,其中性别角色对男生体育生活方式的影响更大;(2)男性化和双性化性别特质有助于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良性形成。建议:针对不同性别及性别角色类型大学生的体育需求,因人而异地进行体育指导,淡化性别角色规范对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选择的消极影响,引导其形成良性的体育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运动员自信心量表的检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通过对大学生运动员进行《运动员心理因素调查问卷》的测量,以检验该量表的结构是否合适。研究结果表明:修订后的量表的模型拟合都未违反基本适合标准,其因素负荷显著,整体模型拟合性较好,内在结构适合性也可接受。  相似文献   

6.
目的:针对“男性女性化”话题进行理论分析和调查研究,探讨体育活动与性别角色之间的关系。方法:对云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和云南师范大学的大学生发放《大学生性别角色量表》(CSRI—50)和体育活动调查表,回收有效问卷1 030份。通过交叉表卡方检验对体育活动的每次平均持续时间、周运动频率、运动强度等是否对性别角色的表现形式有统计学意义进行检验;然后将通过显著性检验的变量纳入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以确定体育活动的各要素及其水平是否对性别角色的表现形式起到预测作用。结果:交叉表卡方检验结果显示,每次运动持续时间、运动频率和运动强度对性别角色的表现均具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相对于未分化的性别角色,与每次运动持续时间小于30 min、每周1次的运动频率、无汗和微微出汗的运动强度相比,在男性化和女性化模型中,除了每周2~4次的运动频率对男性化具有正向提升之外,每次运动持续时间、运动强度、运动频率等均无统计学意义。在双性化模型中,大于60分钟的运动持续时间、更高的运动频率、出汗较多和大汗淋漓的运动强度对双性化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体育活动的每次持续时间、周运动频率、...  相似文献   

7.
体育锻炼对儿童性别角色社会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玩具选择任务研究范式,对81名来自小学和业余体校的儿童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1)儿童性别角色的社会化受到儿童的性别、体育运动项目以及参加该运动时间等因素的影响。(2)参加跆拳道和体操训练都会强化男孩的男性化性别角色,弱化女孩的女性化性别角色。参加跆拳道训练对儿童性别角色的影响较参加体操训练更明显。(3)参加体育运动的时间越长,对儿童性别角色社会化的影响越大。  相似文献   

8.
通过研究对《运动员恢复——应激问卷》的信度和效度进行了检验,从而考察了该问卷测量我国射击运动员的应激和恢复状态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该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较低,但具有较高的重测信度,还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和同时效度。  相似文献   

9.
从性别角色理论视角出发,对一个女性竞技群体——女子拳击群体的性别角色进行探索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前我国女子拳击运动员群体呈现出以双性化性度为主,并伴随个别男性化性度的性别角色倾向;该倾向的2产生是特殊性和一般性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特殊性因素为运动项目类型、传统体育人才培养模式,一般性因素为人格发展阶段的危机和相应品质、家庭教育、文化传媒、同辈群体、个体自我能动性;该倾向蕴涵着利与弊的两面。有利的一面为反思男女两性的平等发展提供了契机,不利的一面使性别角色教育缺失,蕴藏着危机。针对以上研究结果,提出了女子拳击运动员理想性别角色的构建措施。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实施近十年来,贯彻情况如何?存在什么问题?如何进一步完善?本文试图通过抽样调查,回答某些问题,并为修订《标准》提供依据。一、问卷调查的组织本问卷经检验有较高的信度与效度。问卷向全国不同类别的本、专科高等学校发出120份,回收96份,有效问卷91份,有效回收率达76%。二、结果与分析1.《标准》实施情况不容乐观已实施《标准》的学校37所占41%,只实施《大学生体育锻炼标准》的学校46所,占50%,未实施《标准》的学校8所,占9%。探究其未实施和未完全实施《标准》的主要原…  相似文献   

11.
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采用统计、计量分析方法,深入分析影响大学生运动行为的社会经济因素及社会心理因素之间的定量关系。结果显示,52%的学生表示自己有运动习惯,但是真正符合美国运动医学会(ACSM)推荐的规律运动标准的仅34.2%;其中男生有规律运动者占21.5%,女生仅为12.7%;低年级规律运动的比例高于高年级。通过logistic回归可以预测全体受访者是否规律运动的因素包括:性别、年级、体育测试压力、母亲受教育的程度和可利用的时间是否充足。研究提示,大学生规律运动比例较低,社会经济状况和社会心理因素会对其规律运动行为造成影响,因此针对影响规律运动的因素制定其相应的对策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运用<运动心理咨询师工作状况问卷>对20名运动心理咨询工作者和62名国家队运动员进行了调查,并结合对国内<运动心理咨询师认证标准>、<国家职业资格统一考核方案(心理咨询师)>及20份运动员心理咨询方案(任务书)等进行分析,提出了研究假设,即运动心理咨询师的工作绩效结构分为任务绩效、人际绩效、个人特质绩效、适应绩效、学习绩效和能力绩效6个维度;基于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前提下编制的[运动心理咨询师工作绩效量表]信、效度指标良好,通过实证研究能够验证理论构想.通过国内的14名专家进行了德尔菲研究.同时,编制了[运动心理咨询师绩效量表],并进行了检验.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省大学生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活动与心理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两者之间关系的研究是当代体育学与心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通过问卷调查、量表评定、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大学生体育锻炼现状及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存在着比较严重的问题;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有积极的影响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采用经过专家咨询后自行设计的统一的调查问卷,在取得学校的支持下对随即抽取的1000名非体育专业的普通高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表明:高校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动机主要动机是为了健身要求和消遣娱乐的需要;不同性别、不同年级、不同生源的高校大学生体育消费动机水平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5.
采用文献资料法、访问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河南省高校大学生体育弱势群体的体育行为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河南省高校大学生体育弱势群体的体育行为水平较低,没有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场地器材、心理因素、体育价值观和体育教学等是影响大学生体育弱势群体参加体育锻炼行为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不同运动项目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影响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和问卷调查 ,对大学生中从事各种体育运动项目及非体育运动爱好者使用SCL -90进行间卷调查 ,对所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得出经常从事体育运动的大学生 ,体育爱好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水平明显高于非体育运动爱好者。其中从事集体运动项目的体育爱好者的心理健康水平高于从事个人项目的体育爱好者。  相似文献   

17.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was to measure grade school children's attitudes toward female involvement in sports and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participation, sex, and grade level. A Likert-type questionnaire (CATFIS) was administered to 106 girls and 264 boys in grades 3–6 at the beginning of their participation (P) in a YMCA-sponsored sports program. Similarly, 344 girls and 287 boys in grades 3–9 who did not participate (NP) in this sports program were administered the questionnaire in their school classrooms. Five months later the P group and the NP group (only grades 3–6) were retested to investigate whether attitude change occurred.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indicated that females at all grade and participation levels had significantly more favorable attitudes than the males. At grades 3 and 4 male P and NP were quite similar in their attitudes, as were female P and NP, but at grades 5 and 6 the attitudes of each sex group diverged. Male NP were more positive than male P, while female NP were less positive than female P. The significant three-way interaction between participation, sex, and grade was explained in terms of a psychological contrast effect and sex roles. Overall, the groups became more positive toward female involvement in sports from the time of the pretest to the posttest.  相似文献   

18.
学校体育传统与风气是一种具有心理制约作用的行为风尚,良好的学校体育传统与风气有助于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体育态度和体育价值观,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文章运用问卷调查以及访谈等统计方法,分析河南省城市中学在形成体育传统与风气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以期为建设良好的校园体育风气、促进学校体育工作良性发展提供参考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9.
通过各种量表、问卷、试验干预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贫困大学生进行调查、试验研究发现:认知行为疗法较体育锻炼能更有效地提高贫困生的心理健康;体育锻炼和认知行为疗法手段的综合运用,比单一采用一种干预方式也更加有效。  相似文献   

20.
通过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武汉市普通高校青年体育教师的心理健康现状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在躯体化、强迫症状、焦虑、抑郁、敌对因子得分方面,普通高校青年体育教师明显高于全国成人常模,且差异显著;因子得分的阳性检测率为11.9%,说明普通高校青年体育教师面临着较为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进一步的比较发现女性青年体育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略好于男性青年体育教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