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引言本文要讨论的中国纪实摄影,在1980年代中后期初显端倪,在1990年代中期左右形成规模并延续至今,成为中国当代摄影的一个主要方面。而纪实摄影,在本文中是指以持续的观察某个社会现象,通过系列作品的方式,来记录摄影者对于发生于中国当代社会的某个社会现象,发表摄  相似文献   

2.
当代社会经济、文化、政治迅猛发展,尤其是当代中国的都市化进程使得中国人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而中国摄影艺术则在同时全面借鉴、广泛吸收西方的摄影文化,这种内外部的因素都促使以瞬间记录、真实客观见长的摄影艺术发生了功能转型,从仅仅作为意识形态的宣传工具到成为作为审美的一种手段,一直到成为介入社会、创造文化的利器,这种自下而上的转型是艰难的。不过,这种转型正是健全摄影在社会中的功能的开始。  相似文献   

3.
当代社会经济、文化、政治迅猛发展,尤其是当代中国的都市化进程使得中国人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而中国摄影艺术则在同时全面借鉴、广泛吸收西方的摄影文化,这种内外部的因素都促使以瞬间记录、真实客观见长的摄影艺术发生了功能转型,从仅仅作为意识形态的宣传工具到成为作为审美的一种手段,一直到成为介入社会、创造文化的利器,这种自下而上的转型是艰难的.不过,这种转型正是健全摄影在社会中的功能的开始.  相似文献   

4.
大型摄影画册《上海一日》已由中国摄影出版社、和平图书有限公司联合出版。由中国摄影家协会、中国当代摄影学会、中国摄影出版社共同举办的《上海一日》大型摄影活动,目的在于让中外读者更广泛地了解上海在改革开放以来的现代风貌及市民生活。主办者在中国共产党诞生70年之日,组织了全国29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及港澳著名摄影家295人,从7月1日零点到24点,在上海进行了广泛的采访拍摄。最后精选了其中121位作者的  相似文献   

5.
我读过不少中外摄影画册,但从未读到象新近出版的《走向现代化的中国——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影鉴》这样独具特色的大型画册。它的气势的恢宏、含量的博大、内容的重要、形式的别致,以及编排的匠心与功力,真是值得称道。它以大8开本、400页码、700余幅照片和10余万文字,集中展现了80年代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的雄风伟姿丽影,显示了中国工业题材摄影的最新发展水平,使人从中窥见了中国走向现代化的真实壮丽的历史步伐,使读者更深切地认识到新闻摄影的重要使命、摄影工作者的光荣职责。它是一本特殊的摄影画册,是一首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的赞歌,是一部具有重要文献价值、审美价值与学术价值的力作。  相似文献   

6.
吴印咸大师的摄影创作特色■吴群在80年代,我国摄影界研讨、论述、评价当代外国的摄影大师及我国在海外定居的摄影大师的文章与著述甚多,当然这是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的需要;但对研讨、论述、评价当代我国杰出的老一辈摄影家的文章却很少,甚至在新出版《中国摄影史》...  相似文献   

7.
创刊于1926年的《良友》是20世纪20年代中最有影响力的大型综合性摄影画报,也是我们了解这一历史时期中国社会的重要窗口。本文介绍了《良友》的发展历程,以及它与这一时代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8.
文章基于当代摄影的语境,围绕“艺术之名”、“绝望能量”、“景观社会”,对当代摄影与艺术的关系、“坏照”、当代景观摄影在中国的现状,究其起源与影响因子展开回溯。  相似文献   

9.
历经 3年精心策划、编辑、撰写和制作的大型摄影展《李振盛 :一位中国摄影家在文化大革命中》于今年 6月 2 6日在法国巴黎摄影遗产博物馆隆重开幕 ,同时还推出摄影画册《红色新闻兵———位中国摄影家在文化大革命的心路历程》法文版 ,该书的英文版也将于今年 1 0月中旬起 ,先后将在美国、英国、加拿大、南非、澳大利亚和新加坡等地推出。该摄影展和摄影画册是李振盛上世纪 60、70年代拍摄的纪实摄影作品的结晶。这个展览和画册项目的宗旨是 ,尊重历史 ,尊重摄影和艺术 ,以纪实性的历史镜头展示给观众。法国文化和交流部主办的此次展览 ,由…  相似文献   

10.
当代数码摄影技术是电子技术、摄影技术、通讯技术及电子计算机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数码摄影以其方便、快捷、直观的优势迅速受到大众喜爱,并被广泛应用于现代生活的各个领域.笔者对当代摄影进行了归纳分类,并论述了当代摄影数字化,大众化,即时性,交互性等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1.
新闻摄影高扬改革的大旗,走向瑰丽多彩的生活。近年来许多优秀新闻摄影作品,深刻、真实、形象地表现了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中的新动向、新风貌,成为珍贵的历史瞬间。 这正是新闻摄影在改革中返朴归真的必由之路。新闻摄影是正在发生着的新闻事实以瞬间形式所作的记录,真实是它的第一生命。但是,我们又觉得,在强调新闻摄影的真实及浓郁生活气息的同时,不应当忽略新闻摄影的社会历史责任和记者的主观导向。新闻是一种特殊的传播手  相似文献   

12.
作为传播手段之一的现代摄影技术,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末传人中国,到今天已有一百三十多年的历史.这一百多年来,摄影无论在艺术创作、新闻出版、科学研究以及社会生活中都得到广泛的发展和运用.摄影事业有了空前的进展.但是,遗憾的是我国至今还没有纪载和阐述摄影发展的史书.这项具有重大意义的工作,在中国摄影家协会的领导和组织之下,已开始进行了.不过究竟如何进行,促其实现,还有待全国摄影界、新闻界和出版界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3.
本刊讯《当代中国的档案事业》已经国家档案局党组和《当代中国》丛书编辑部审定付印,将于明年第一季度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当代中国的档案事业》是中共中央书记处决定编辑出版的《当代中国》大型丛书中的一卷,是一部记述  相似文献   

14.
纪实摄影在当代人类信息传媒上担当的角色,主要是揭露社会黑暗、战争暴力和各种非正义的人类现象以及人和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的关系等问题的一面镜子。它是一种声音,是一种批判力量,是平衡人类生活机制中不能缺少的一种手段。而新闻摄影主要应用在新闻行业中,二者各有千秋。接下来,本文主要结合纪实摄影和新闻摄影的概念和特点,探讨纪实摄影与新闻摄影的区别。  相似文献   

15.
80年代中期,随着纪实摄影的兴起,军事摄影领域也吹进了纪实之风。这是一种可喜的现象。纵观近年来反映部队官兵生活的纪实摄影作品,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真实地记录了90年代军人精神世界的一些侧面,反映了军人追求的多样化,反映了军营与社会接轨的程度,反映了军营生活的丰富多样性,但其总的格调还不够高,缺乏生动活泼、昂扬向上的力量,缺乏90年代新一代军人的精神气质,缺乏时代的英雄主义气概,总之,缺乏军人的阳刚美!这是一种值得重视的倾向,如不及时地加以正确的引导,很容易导致军事摄影走向庸俗的低谷。近几年来,军事摄影缺乏…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法制新闻摄影报道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或误区,值得思考和关注。五大变化 1.报道内容由单一的破案现场向社会生活各个层面拓展。我国法制新闻摄影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中国民主法制建设的发展和完善,在媒体上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从90年代开始,由于法制版面法制栏目层出不穷,各地方报、都市报相继出现专  相似文献   

17.
大众文化的社会功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琦 《当代传播》2003,(6):17-18
作为一种历史性文化形态,大众文化最先产生于西方社会,兴盛于20世纪30年代的欧美发达国家。中国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科技的长足进步,大众传媒的全面普及,大众文化得以在20世纪90年代崛起,对当代社会文化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
部校共建旨在携手培养有正确立场、人民情怀、责任担当的一流新闻人才,对于部校共建视野下新闻摄影人才的培养,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摄影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角度,从当代摄影专业学生的学习特点出发,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展开学堂、巷陌、媒体培养的现实路径探索,有效树立他们的正确立场、人民情怀、责任担当。  相似文献   

19.
经过一年零两个月的努力,一部纯粹从艺术角度反映桂林山水的大型摄影艺术画册《人间仙境——桂林山水摄影精品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日前终于出版问世。画册为8开豪华精装本,可说是桂林山水摄影画册里最大型、最豪华、最高档且最具艺术性的一部。 请刘白羽先生作序 一部好的桂林山水摄影画册,若能搬动名家作序,正如美景配佳乐。这部画册的序言作者之一是当代散文大家刘白羽先生。由于刘老身体欠佳,不便于写作,只好将十余年前刘老的散文《漓江春信》作了一些删减修改,遂为画册的代序。这篇代序洋洋洒洒三千余字,把游漓江的…  相似文献   

20.
《中国》     
推荐理由:本书汇聚了大量珍贵的摄影作品,这些作品均为各个年代最知名摄影家的经典之作。制作团队运用先进的照片修复和翻拍技术,最大程度地还原了国家重大历史时刻,以及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情况,具有独家性和特殊性,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具备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同时,本书从民生视角描绘出不同时代中国人的精神面貌和气质,用镜头记录中国普通老百姓在不同年代里的真实生活场景,既是一部气势恢宏的历史长篇画卷,也是一部有意义的主题出版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