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作为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设计时,一定要考虑到市民们的心理需求。本文主要通过对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人的心理需求的介绍,进而概述了常见的滨水景观的形式以及对人心理活动的考虑,仅此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桂中三市(柳州市、来宾市以及河池市)滨水绿地植物景观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与分析,探讨在自然环境条件和地方文化背景下,植物景观地域性表达的内容与方法,以期对城市滨水绿地景观建设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3.
在新农村政策的背景下,现代乡村滨水空间不再仅仅局限于水利功能的需要,同时也成为了观赏、旅游、生态为一体的综合性景观空间。以商水县汾河改造项目为基础,阐述了乡村滨水景观改造与设计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城市的滨水区域是一个城市中的特殊又独有的空间地带,是城市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湘江是湖南省境内最大的河流,湘江流域的沿岸城市因此也获得了此得天独厚的自然水资源,对每个城市的滨水区的开发与利用,成为了城市景观风貌至关重要的环节,湘江沿岸的风光带就是根据每个城市不同的地域性特征进行设计的滨水景观区域,体现了每个城市大部分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也成为这些城市所特有的名片。对于湘江沿岸城市滨水区景观地域性特征的研究是指在进行滨水区景观设计时,能够影响整个城市体现出有别于其他城市地域特征的因素有很多,比如该城市的历史、地理、人文等各项综合因素。因此,在研究湘江沿岸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充分研究每个城市的自然与人文特征,凸显每个城市的地域特色,才能真正地创造出体现具有城市独特地域性的滨水景观,真正的成为每个城市独有的风景。  相似文献   

5.
城市滨水区域景观生态的建设,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及水资源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得到了城市管理者的重视.很多学者专家认为城市滨水区域建设不仅注重视觉效果,更要重视城市滨水区域生态系统的保护建设.  相似文献   

6.
吉林市滨水绿地植物配植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吉林市沿江的滨水区绿地为研究内容,总结出目前吉林市景观效果较好的滨水绿地植物配植形式,为滨水绿地的建设提供理论和实际指导。  相似文献   

7.
引言城市滨水空间规划是对城市滨水空间的功能、空间、景观、环境、设施等各方面所进行的综合性设计,其目的在于创造生动、优美、富于特色的城市水空间形象。自60年代以来,世界许多国家特别注重城市滨水空间的综合利用,使其原有的码头、工业区等逐渐变为公共活动繁忙、环境良好  相似文献   

8.
城市滨水带复合型立体景观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前关注生态环境的时代里,人们对公共环境质量的要求愈来愈高,城市对于其滨水景观的塑造也愈加重视,城市与水的关系问题显得更为突出,城市滨水区域案观的塑造,再度成为城市设计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滨水区是城市特色集中表现的荟萃,人们可以从它的景观表达中感受到城市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文化风貌的综合印象。本文借垦利环城水系及民丰湖景观工程的实例看滨水景观的营造。  相似文献   

10.
武思标 《科教文汇》2009,(25):269-269,286
通过分析宜昌城市形象的定位,提出建设具有“山水园林特色的水电旅游城市”的理念,并从滨水地区的景观设计、绿地系统建设两个方面探讨了宜昌城市景观特色塑造的措施与成就。  相似文献   

11.
圆明园作为我国著名的名胜古迹之一,吸引了大量中外游客参观游览。园区内水体主要由清河污水处理厂再生水水进行补给,景观水体的封闭的特性使水体极易富营养化,严重影响景观水体的可供观赏性,圆明园在防治富营养化上实施了多种生态修复措施,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通过对水体长达八个月的监测,分析圆明园来水水质与圆区水环境水质的变化规律,研究不同植物群落对水体的净化能力,并对园区水质做出评价。监测结果发现,水质在园区循环过程中得到提升,总磷,COD,氨氮都已达到地表水Ⅳ类以上标准,但是总氮浓度过高使水质总体不达标。  相似文献   

12.
"生态旅游"已经成为当今的热点词汇之一,生活在繁忙都市的人们愈加向往"归园田居"的生活,同时也愈加渴望寻找到属于自己的一方安逸空间,人们对于旅行过程中的体验价值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顶峰。在这样的趋势之下,滨水地带的景观设计也被更多的人重视。本文以人在旅游当中的情景体验作为主导方向,并且结合国内外滨水景观设计的研究现状,做出一定的归纳总结。以"有巢氏"生态农业园作为研究对象,从不同的角度挖掘具有代表价值的景观要素,试图得到一套凸显巢湖文化底蕴的滨水景观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3.
营造滨水城市景观,即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把人工建造的环境和当地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增强人与自然的可达性和亲密性,使自然开放空间对于城市、环境的调节作用越来越重要,形成一个科学、合理、健康而完美的城市格局。  相似文献   

14.
南宁市滨水区植物景观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思成 《大众科技》2013,(3):49-50,65
对南宁市区的江湖滨水植物景观从植物种类、色彩搭配和景观层次三个方面进行初步分析,在自然岸线的运用以及植物空间的围合等方面提出一些思考,在植物养护管理方面提出建议,以期对南宁市"中国水城"与"中国绿城"的进一步融合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5.
吴茂云  邹任芯 《西藏科技》2014,(3):14-17,52
文章结合西藏尼洋河八一镇城区段水景观与水环境整治工程的建设要求及目的,对该工程进行了坝型比选,阐述了橡胶坝袋、土建以及监测控制系统三项分部工程的设计及相关计算,并通过坝体稳定计算和消能防冲计算验证设计的合理性,最后指出该工程的巨大效益,为后续工程设计及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态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水生态文明把水与人文景观、历史遗存有机融合,增加水文化的内涵,提升城市品位尤为重要。本文以莱芜市水生态文明建设为例,充分挖掘地方所独有的地方水利风景资源,构建特色水景观体系,建设水文化主题公园、滨水公园、生态长廊,结合滨水旅游,促进人、水、城和谐发展,打造优美宜人的水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7.
寒地城市滨水空间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寒地城市由于气候特点而具有不同于炎热地区的城市景观,我们应正视寒冷气候的客观条件,分析其利弊,通过设计来适应气候并改善城市建设中的不利因素,使寒地城市的滨水空间更加突出,居民的冬季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18.
关于生态需水量的概念和重要性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21世纪的水文水资源问题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与机遇.主要是如何满足社会与经济发展对水资源日益增长的需要,防治水旱灾害,维持生态需水和控制因发展而带来的水污染,不断改善水环境.陆地系统中的水功能可以分解为资源水、灾害水、生态水与环境水.四者之间存在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变的关系,是一种新的"四水转化"关系.作为资源、生态和环境要素的水,其利用是水系统的正面效益;其过剩和不足的变化引起水旱灾害、其质量演变造成的污染引起生态、环境的退化或破坏则是负面效应.把握水资源、水灾害、水生态与水环境之间存在相互联系和相互关系是可持续发展研究的一个核心问题.本文主要讨论生态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以柳州市沿江两岸河堤景观改造规划中蟠龙山至文昌桥段为例,通过采用城市滨水景观的设计手法对防洪堤进行有效的景观改造,改善滨水区的生态环境,使防洪堤既发挥了原有的防洪功能,又能取得城市的生态景观与防洪堤的建设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浅谈城市滨水空间的景观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滨水区的空间景观以其独特的生命力活跃在城市中,成就了不同的城市空间景观序列,近年来,城市的滨水区已成为城市的开发重点。以人为本,注重居民的参与性,多种滨水空间的景观设计体现城市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