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汉语和维吾尔语这两种语言,一般是可以通过使用意义完全相同的相应词或词组进行对译的。但是这两种语言中相对应的词,除一部分意义完全相同外,其大部分在词义范围、语法功能、修辞特点、使用习惯等方面存在着一些差异。加之汉语的许多涵义、逻辑关系常常是靠具体语境来体现的,因此翻译时往往需要在译文中增加一些在原文字面上没有而实际上却潜存  相似文献   

2.
吴丽华 《出国与就业》2011,(16):250-251
越南作为中国的邻邦,在语言发展演变的漫长历史中,称呼词既与本民族传统文化密不可分,同时也较大程度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影响.探究越南语中的称呼词,越南语与汉语称呼词的差异,以及称呼词反映出的两国文化差异性,有利于我们研究中国文化与越南文化的异同.  相似文献   

3.
英汉叠词和叠词词组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英语和汉语都有使用重叠和重叠词的习惯。通对过两种语言的特点、用法进行比较,从而对两者在构词、修辞等方面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4.
本文阐释现代维吾尔语与汉语中的亲属称谓词,并以维吾尔语和汉语中亲属称谓词的异同为根据,系统地对比两种语言亲属称谓词在各自语言中的功能、表达方式、历史背景、语言环境、结构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如何选择恰当的称呼语是语言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通过对英汉称呼语的比较分析 ,探讨这两种语言中称呼语的使用差异 ,指出正确使用称呼语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性。  一、语言与称呼语  按《现代汉语词典》解释 ,“称呼”是当面招呼用的表示彼此关系的名称。如汉语中的“同志”、“哥哥” ;英语中的“mother”、“madam”等。在语言交往过程中 ,称呼语是使用最广泛的词语 ,往往是传递给对方的第一个信息。不同的称呼不仅反映了交谈双方的身分角色、社会地位和亲疏程度 ,而且实现了交际双方的感情交流。因此 ,如何根据讲…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汉语颜色词"红"的基本释义入手,总结了"红色"在汉语中的多种用法及文化内涵,并分析了中英两种语言中对"红色(red)"一词的使用对比,进而阐述颜色词"红"和文化的联系。本文针对中英语言中对"红"作为颜色词进行的比较,故对"红"作为颜色词之外的其他意义不作考察。  相似文献   

7.
我们在进行日常交流时,大部分时候都是以称呼开头的。比如:"妈妈,我书包哪去了?""李老师,早上好"等等。称呼语在语言生活中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汉语中称呼的使用大家都不会陌生,那么日语中又是如何使用称呼语的呢?本稿通过日剧「ちび丸子ちゃん」(樱桃小丸子)浅谈一下日语中的亲属"称呼错位"现象。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英语学习者的称呼行为既受到英语文化的影响,也受到汉语文化的影响。于是出现了不符合英语文化习惯的不得体的称呼,即称呼的语用失误,这类语用失误产生于两个原因:一是不能够充分理解英语文化中的称呼规则或称呼规范,二是来自于汉语语言及其文化的影响,即负语用迁移。他们将汉语文化中的称呼原则迁移到英语的称呼行为中。  相似文献   

9.
基于英汉两种语言在其形式、内容、意义、修辞、习惯、句法等多方面表达的不同,文章从修辞和句法两方面介绍了增词翻译法在英汉翻译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王希杰先生将语言世界、物理世界、文化世界、心理世界统称为"四个世界"。它以语言世界为轴心,结合物理世界、心理世界、文化世界及"四个世界"之间的层次关系,探讨并完成"四个世界"理论对汉语修辞的思想观念上的革新、研究方式方法上的突破,并以此为切入点,着重研究解释汉语修辞的发生原理、运作机制,从而反映修辞的本质和规律。用"四个世界"理论阐述汉语修辞现象,理解起来简单明了,把握实质轻松自如,具有科学性和人文性的精神内涵。利用"四个世界"理论,可以使我们从更为广泛更为宏观的方面理解修辞,更为简便更为明了地掌握修辞,更为恰当地发挥修辞的语用功能,从而超越以语言为本位的狭义的微观的传统修辞观念。  相似文献   

11.
曹强 《现代语文》2010,(6):18-20
修辞是人们使用符号,尤其是语言,在他人身上诱发合作的行为。修辞学研究既包括语言行为,也涉及非语言行为。本文从修辞学的内涵及性质、修辞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建构现代中国修辞哲学的意义等三个层面讨论了现代中国修辞哲学的学科体系。同时指出,现代中国修辞哲学体系的确立,可以使汉语修辞学研究摆脱在技巧之"术"和理论之"学"间摇摆的暧昧处境,有助于拓宽传统修辞学研究的领域,丰富现代汉语修辞学理论。  相似文献   

12.
语言的发展基于语言的运用.汉语中的许多比喻词、借代词、拟声词、量词等的产生与发展,都与修辞有密切的关系.研究汉语史应该包括对汉语修辞史的研究.只有这样,才能最终建构起一个完整的汉语发展史的体系.其理由至少有这样三点:(一)许多语言现象得以产生需要用修辞学的理论来解释;(二)结合修辞来研究汉语史,可以帮助正确解释词义;(三)结合修辞研究汉语史,可以帮助考证、校勘.  相似文献   

13.
黎锦熙先生的汉语修辞学研究卓然有成,也颇富特色,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善于将语法与修辞紧密结合起来,有效地阐释了汉语中种种不易解释的语言现象;二是对修辞学的研究具有全局观,较早地建构起一个较为完整的汉语修辞学学科理论体系,在中国现代修辞学史上具有开创性意义;三是善于概括归纳相关修辞原则,重视修辞理论对语言实践的指导作用;四是重视在继承与借鉴中融古今中外于一炉,从而建立起自己独到的修辞理论体系;五是以发展的观点看待修辞现象,为后人开展汉语修辞史研究提供了正确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造词法的应用历史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但是将造词法研究开创性地列入汉语词汇研究系统却始于1956年,由孙常叙先生的《汉语词汇》中首次提出并加以研究。在造词法的体系中,修辞造词较之一般造词法有增添色彩意义的作用,而从现代汉语词语及新词语的造词方法看,仿词和简缩是最强的造词方式。文章就来谈谈修辞造词之一——仿词造词与仿拟修辞的关系,围绕以下几个问题进行阐释:仿拟与仿词造词的简介、二者的相同点与不同点等。  相似文献   

15.
数字除了计数的基本功能外,还常用于修辞手段,出现在谚语或习惯用语中.在汉语中是这样,在英语中也是这样.但由于英汉语属于不同的语言范畴,两种语言中数字的修辞用法不尽相同,翻译时可以采用保留数字、颠倒数字、转换数字、增舍数字等几种方法,使其符合目的语的语言习惯.  相似文献   

16.
根据潜显理论,语言的存在形式有潜态和显态两种。潜态的语言包括潜词、潜句、潜义及潜语法等多种存在形式。当前的网络流行语中,小至字词层面,大至句段层面,存在着大量的潜语言显化现象。本文以"杯具"等网络流行语为例,分析修辞在潜语言显化过程中的作用,并指出潜语言显化常用的修辞手段。  相似文献   

17.
语言是思维的一种外壳形式,是表达思维的符号系统。汉语以质定文,以情做经,以辞为纬,形、声、情三结合,声情并茂,五情发而成辞章;英语也是一种思维符号,它同样应用语音修辞、语义修辞等修辞手法。然而,汉语有两个缺点,一是"话不够用",二是"语法的不精密",致使翻译"必有失"。据此,我们也不得不承认英汉翻译中的"失"现象,笔者分别从英语与汉语词形、构成、表意特征、文化载体四个方面探讨翻译中"失"之原因。  相似文献   

18.
《现代汉语词典》中的"差点儿"有两个义项,分属形容词和副词。义项①标明是形容词,然而认定这个"差点儿"为短语更符合语言约定俗成和经济的原则;义项②分别从两种情况说明"差点儿"的用法,却忽略了第三种情况的存在,释义不够完整。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中的所有汉语颜色词和《东亚新国语辞典(第五版)》中的所有韩语颜色词为研究对象,主要从构词方式的层面对两种语言的颜色词进行对比分析,以期揭示两种语言颜色词的基本特征,并为第二语言教学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20.
每种语言都有其特定的称谓系统和使用规则。同一称呼语在不同文化中不一定能对等使用。由于在英汉文化中对教师的社会身分和教师这一职业有着不同的理解或解释倾向,汉语中的"老师"和与之相对应的英语单词"teacher"反应在称呼的行为方式上也就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