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师范院校改变传统体育教学以教师“教”为中心的旧模式,重视课堂教学学生“学”和参与“教”的过程,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培养学生“学”与“教”的能力,从而体现高校体育教学这一特殊性。这对于培养跨世纪的、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民教师颇有价值。  相似文献   

2.
双主体教学、强调教学过程中的两个主体 ,即教的主体—教师、学的主体—学生。教学的主体具有双重性 ,教师既是教的主体 ,又是学生学的客体 ;学生既是学的主体 ,又是教师教的客体。个性化教育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是对“应试教育”的否定。在双主体教学中 ,教师主体应尊重学生主体的人格和个性 ,使学生思维处于活跃状态  相似文献   

3.
“开放性”是高职教育教学过程的突出特点,其“开放性”体现在多维度与多梯度相结合的教育目标,系统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教学内容,教、学、做相结合的教学形式上.另外,教学相长是对教与学的辩证思考,我们需要改革教师教、学生学的单向模式,在强调师生双向启发、合作学习的同时,强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积极自主的学习状态.  相似文献   

4.
试论大学英语教学环境与教学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学环境与教学之间存在着相辅相承的关系。“教”与“学”互为环境,学生与学生互为环境。英语教学硬件环境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也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课堂教学是由教师及其“教”的行为,学生及其“学”的行为以及教学中的各种社会信息(包括理性的和非理性的)所构成的复杂的人际信息沟通系统.在这一活动系统中,我们既不能孤立地考察教师及其“教”的行为,更不能孤立地分析学生及其“学”的行为,教学的有效性取决于二者和谐的人际互动.  相似文献   

6.
试论高师体育教育专业技术教学中“学法”的结构及内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技术教学过程包括“教”与“学”两个方面,没有学生的积极性,没有良好的学习方法,必然影响着教学质量和教育目标。本文从“学法”概念的建立、基本特征,“学法”的基本原则、结构和所包含的内容等几方面,结合高师体育教育专业技术教学的特点和培养目标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采用文献研究与逻辑分析等方法,针对体育课程与教学内容领域中 3个至今仍未能得到严肃审视和明确厘清的核心概念——体育课程内容、体育教材内容、体育教学内容,尝试在整合“体育课程论”与“体育教学论”两大理论范式的基础上,提出从应然、或然、实然等 3个层面进行辨正,旨在厘清三者各自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消弭其实务困惑与误区。研究认为,第一,“体育课程内容”主要回答的是为了达成体育课程标准中设定的体育课程目标而“理应或应该教(学)什么”的核心问题,其实质是基于国家社会发展的需要、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以及体育学科发展的需要,将蕴含在不同类别运动项目中的素材课程化,属于应然层次的概念;第二,“体育教材内容”主要回答的是为使学生更有效地掌握既定的体育课程内容,达成体育课程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或许可以用什么去教(学)体育课程内容”的核心问题,体现了“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的深意,属于或然层次的概念;第三,“体育教学内容”则主要回答的是面对特定的体育教学环境和具体的体育教学对象,为了达成预期的体育教学目标,“实际上最好教(学)什么”和“实际上最好用什么去教(学)”的核心问题,属于实然层次的概念;第四,一线体育教师在体育课程与教学实践中应科学把握三者之间辩证统一、相互依托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不管是在新教材还是旧教材中,教师和学生都是学校教育中最为活跃的因素。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和“学”的共同客体为教育内容(即“教材”)。而怎样把两个主体联系为一体,则就要靠“教材”这个客体来完成。导入在语文课的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材的引入,我们称之为导入。导入是教师在教学中把学生引入兴趣的大门,使其产生学习欲望的重要一步。无可否认,一个好的老师,总会重视导入设计,诱发学生的求知欲,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样既发挥了“教”的主体地位,也保障了学生“学”的主体地位,达到教学相长,提高教学…  相似文献   

9.
“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程序,以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一直是老师的追求目标,也是教师提升自我教学艺术的基本途径。这原本无可厚非,但是在不知不觉中,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却陷入了一种状态:教者总想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实现“最优化”,知识的由来常常被不经意地省略,习惯从既定的教案出发,用发问“牵”着学生,不惜为学生提供“一条龙服务”,以便学生尽快接受知识,使学生不得不亦步亦趋,盲从师教,被动地习得教师赏给的一个个数学结论。这样的课也许结构严谨,层次分明,但学生却无法感受到真正的“数学化”,“长了知识”却达不到“长智慧”的境界,就像“被缝了翅的老鹰”,无法展翅高飞。  相似文献   

10.
“因教而学”理论在田径教学中的运用实践表明,该理论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实现因人而教和因材而教,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等方面具有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