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张宇 《大观周刊》2011,(46):90-90
人在对话中生存,世界在对话中展开。周际冲突需要对话解决,人际断裂需要对话连接。师生间知识的传输与接受也需要对话来完成。  相似文献   

2.
“对话报道”有哪些形式? 采写对话报道,可以运用多种多样的形式,可以写成新闻、通讯,也可以写成专访、对话录,这要根据对话的内容和报道的要求来决定采用哪种形式。目前采用的大体有下列几种形式。对话的概括报道。这类报道往往用新闻的形式,写出对话的活动及其结果。《天津广泛开展社会协商对话》(1987年11月24日《人民日报》)报道了党的十三大以来,天津市上下左右,纵横交错的协商对话活动日趋活跃,不仅有人民代表与市府成员的对话、理论工作者与企业干部的对话,而且有作家与企业家对话,局长、公司经理与干部、职工的对话。这些对话富有双向性,增强了透明度,消除了隔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化媒体的不断发展,以B站为代表的弹幕成为新兴对话形式的典型代表之一。从对话理论视角出发,B站弹幕的对话是一种无责漫谈的霸权独白,亦是意义狂欢化的对话复调。同时,当下的弹幕对话存在大量伪对话的现象,致使弹幕缺乏真正的“对话”精神。  相似文献   

4.
倪国苏 《大观周刊》2012,(41):281-281
“对话教学”是当今课改的热点和亮点,它包括“师生对话”、“生本对话”、“生生对话”,而“师生对话”贯穿始终,起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效,良好的师生对话是开展好阅读教学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对话意义的诠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在世界范围内 ,特别是在我国 ,出现了持续而高涨的对话意愿与对话热情。本文就对话的兴起、源头、对话回应的问题、对话中的挑战与风险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6.
大众媒介越来越多地介入公共政策过程,不同媒介的表现关系着其在构建民主政治文化中的功能问题。本文从协商民主的视角,分析了电视媒介参与公共政策过程的重要方式之一——电视对话,旨在探讨为何对话、谁来对话、对话什么、怎样对话等核心问题。本文提出,电视对话是公共政策权威性的民意协商过程,对话主体的选择事关多元利益主体间的话语权分配,对话主题的媒体预设引导公众充分有序的政治参与,对话者话语的均衡表达是电视对话的原则和效果保障。  相似文献   

7.
武志军 《大观周刊》2011,(41):125-125
克林伯格认为,在所有的教学中,都进行着最广义的对话,不管哪一种教学方式占支配地位,相互作用的对话都是优秀教学的一种本质性标志。在他看来,教学原本就是形形色色的对话.具有对话的性格。这就是“教学对话原理”。  相似文献   

8.
当今世界,对话被一再重申,成为众多理论研究、争端化解、共识达成的基本要义。对话作为公关理论的核心范式之一,被誉为“公关的元理由”。本文全面检视了对话理论的思想脉络,认为对话既包括形式层面的对谈与双向沟通,又包括伦理意义上的平等、承认与永恒;对话既是人与人之间“琴瑟和鸣”的可行选择,更是组织与公众之间达成认同的理想机制。然而,对话在给公关理论研究提供新的思想引领的同时,也存在天然的“逻辑悖论”。本文围绕“对话何以可能”这一主题,结合对话公关理论研究的既有成果,归纳总结对话公关的表现形式、价值追求与实践逻辑,并就对话公关的启示、困境与展望做出探索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话分析,可以了解观众在观展过程中细微、即时的学习行为。本研究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采取非干预式观察方法对展览观众进行调查,记录其对话及相关互动行为,以访谈法作为辅助了解观众发生对话的原因,采用艾伦的对话分析框架进行内容分析。研究发现:与学习有关的对话发生频率相对较低,群体间的对话以知觉型对话为主。上述调查带来的启示是:可通过展览内容的生活化、展示方式的多样化、展品位置的合理规划以及展示说明的有效性,更有效地引发和促进观众之间的学习型对话。  相似文献   

10.
学会对话     
我一直有点固执地认为,采访的功夫就是对话的功夫,采访的本领就是对话的本领,采访的技巧就是对话的技巧,采访的艺术就是对话的艺术。采访者与被采访者的对话成功了,文章就成功了一半甚至全部。对话从容深入,进出火花,文章就会言之有物,准确、鲜明、生动。因为,从某种程度上讲,采访目标的选定、报道思想的明确.新闻倾向的把握、人物风采的挖掘,主要是通过面对面的实地采访——对话来完成的。  相似文献   

11.
语言是人们进行交际的工具. 广播电台采用交际(会话)的形式制作的节目通常称作《对话》广播,或对话节目。对话广播充分发挥广播特点,介绍生活常识,传播科学技术,讲解党的方针、政策等,有问有答,相互启发、诱导、补充,有情有趣,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对话广播往往把一个复杂而又深奥的问题说得浅显易懂,简单明了。所以,很受听众的欢迎。对话节目开始,听众总会听到“现在播送对话……”,结束时说“刚才播送的是对话……”,说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三大以后,各地协商对话活动陆续展开,报道也多起来了。读者爱看这类新闻。扫兴的是,有些对话新闻却不见对话,只见一方大讲一通,空话大话均有,而另一方说了些什么,在报道中完全见不着。顾名思义,对话是双方交谈,只是一方大讲,而另一方不发一言,焉能称之为对话!这类新闻名为对话,实为训话,是名不副实的。  相似文献   

13.
一、对话理论兴起的背景大多数人认为,最早提出对话概念的是俄国文艺理论家巴赫金。但是,如果从发生学的角度来看,对话作为一种重要的活动形式,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以及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无论是古希腊的“苏格拉底对话”还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对话既是当时学者  相似文献   

14.
"得一门而入"——对话研究及其方法论指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差异与对立之后,交流仍是可能 的。即使思想不同,意见分别,人们仍然可以相 遇、和解与重聚。通过对话,加深相互之间的理 解。这是对话思想的主要题旨。这篇文章从对话 研究的思想源起,历史发展与现实意义到对话研 究的假设,概念的本质属性,方法论的指向,研 究的主要内容,构成理论的主要概念之间的相互 联系,对话研究的特质以及"和而不同"的中国 对话理念9个方面,对传播学中的对话研究及理 论观点做一初步的研究报告。  相似文献   

15.
本文阐述了对话在小说中的功能,举例说明了对话在19世纪英国小说中的促进作用。对话具有三种最基本的功能,即背景叙述与人物性格刻画、深化情节和控制节奏。作者认为,自19世纪以来,多元化地运用对话手法,使小说创作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局面。对话与其他创作技巧的共同使用将使小说获得综合性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不论是个别走访,还是开座谈会,当记者的都不希望出现这样三种对话:“辩士的对话”、“哑巴的对话”、“聋子的对话”。 记者不是裁判 辩士,本是指能言善辩的人。这里所说的“辩士的对话”,是指个别走访中或座谈会上出现的争论,包括访问对象之间、  相似文献   

17.
我们收听广播,常常可以听到播音员热情的声音:“各位听众,现在请听对话……。”“对话”是广播中常见的一种宣传形式。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科学知识》、《讲卫生》等知识性节目里,在《对农村广播》和对青年广播等一些专题对象节目中,都常常采用“对话”广播。“对话”广播生动活泼,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深受听众的欢迎。怎样播好“对话”呢?“对话”稿有什么特点呢?大家知道,“对话”稿件是通过人物之间交谈的形式来表达的。所以,“对话”广播的语言就要有人物的思想性格,它较之播其他稿件的语言要更通俗更口语化更朴实流畅。根据对  相似文献   

18.
当记者20多年,采访活动中我经常需要与各种人物对话。与他们对话的成功与否往往决定稿子的成败,而对话的机会又往往受各种条件的限制,稍纵即逝。因此,把握住机会,提高对话的“效益”便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9.
牛津大学教授、当代著名思想家西奥多·泽尔丁在他的《对话》一书曾提到,"21世纪需要一种新的抱负:发展对话(conversation)而不是谈话(talk)。对话会改变人,真正的对话点燃激情,而不只是信息的发送和接收。"和谐社会的建立,良好中国形象的塑造,都需要将"对话"作为利器。人文学科的跨界对话也已成为潮流和趋势,巴赫金的对话理论为传播学的发展也注入了新的血液。鉴于此,本文从巴赫金理论出发,探索"对话传播"这一传播学新领域,并对其现实意义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三大以后,各地协商对话活动陆续展开,报道也多起来了。读者爱看这类新闻。扫兴的是,有些对话新闻却不见对话,只见一方大讲一通,空话大话均有,而另一方说了些什么,在报道中完全见不着。顾名思义,对话是双方交谈,只是一方大讲,而另一方不发一言,焉能称之为对话!这类新闻名为对话,实为训话,是名不副实的。出现这种现象,可能有两种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