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华佗抓药     
华佗是汉末医学家。他少年时曾跟一位姓蔡的大夫学过医。他聪明、勤奋,很得师傅赏识。有一天,师傅把  相似文献   

2.
有个少林寺小和尚学武的故事,说的是小和尚对方丈派他管早晚开闭寺门很有意见,因为他总觉得练武就要学套路,开闭寺门枯燥无味。过了一年,方丈问他是否觉得开闭寺门很轻松了,小和尚点头,方丈说你以后就以头代手。如此又是一年,小和尚便吵着要方丈让他去学武,方丈说你已经在学武啦,不信你跟你的师兄比试比试。交手之中,师兄的棍棒打到他的头,他居然不觉得疼,而他以头撞师兄,却让师兄趔趄欲倒。小和尚在不知不觉中积累了自己的功力。  相似文献   

3.
三枝谷穗     
有一位师傅收了三个徒弟。他发给每人一枝谷穗,说:“明天告诉我有多少颗谷粒。”第二天,徒弟们来报告。大徒弟说:“一共1328粒。”师傅:“你怎么数的?”大徒弟:“揉碎了,放一张纸上,一粒一粒数。”二徒弟说:“1430颗谷粒,揉碎了撒地上,抱一只大公鸡来啄,数鸡头。”三徒弟说:“我这枝谷穗1350粒。”师傅:“怎么知道的?”三徒弟:“问两位师兄,取中间数。”师傅把大徒弟叫过来,说:“你办事耐得烦,是好事,以后要开阔心胸。数谷粒的时候,你是不是常常眼花,是不是做梦都梦见谷粒?耐烦之人还要学习疏朗心境,免得躁。”他对二徒弟说:“你比师兄机巧,…  相似文献   

4.
上——路!     
我们在大学毕业前,老师专门聘请了一些成功的企业家和大学毕业后进步比较快的师兄给我们讲如何就业、走向成功的经验,其中一位民营企业家讲到要成功就要聚焦目标,旁若无人。他既结合自己的实际又旁征博引,讲得深入浅出,他说到一个故事我们感受非常深:有个青年人跟师傅学射箭,师傅教他搭箭瞄准,问道:“看见屋角的麻雀了吗?”  相似文献   

5.
【故事新编】猫年轻时去深山跟一位师傅学剑术。学成之后,师傅送了一把宝剑给他,并再三嘱咐他每日要认真练功,这样功夫才会不断长进。猫说:"师傅放心,我回去后一定会每日练习的。"  相似文献   

6.
河边的苹果     
一位老和尚,他有一帮虔诚的弟子。这一天,他吩咐弟子每人去南山打一担柴回来。要上南山,必须经过一条河,可当弟子们匆匆行至河边时,人人目瞪口呆:洪水淹没了惟一能过河的桥,谁都休想过河打柴了。无功而返,弟子们都有些垂头丧气。惟独一个小和尚与师傅坦然相对。师傅问其故,小和尚从怀中掏出一个苹果,递给师傅说,过不了河,打不了柴,见河边有棵苹果树,我就顺手把惟一的一个苹果摘来了。这位小和尚后来成了师傅的衣钵传人。悄悄告诉你:世上有走不完的路,也有过不了的河。遇到过不了的河掉头而回,也是一种智慧。但真正的智慧是还要在河边做一件…  相似文献   

7.
三枝谷穗     
有一位师傅收了三个徒弟。他发给每人一枝谷穗,说:“明天告诉我多少颗谷粒。”第二天,徒弟们来报告。大徒弟说:“一共1328粒。”师傅说:“你怎么数的?”大徒弟说:“揉碎了,放一张纸上,一粒一粒数。”二徒弟说:“1430颗谷粒,揉碎了撒地上,抱一只大公鸡来啄,数鸡头。”三徒弟说:“我这枝谷穗1350粒。”师傅说:“你怎么知道的?”三徒弟说:“问两位师兄,取中间数。”师傅说:“好,你们都出师了,明天下山吧。”众徒弟疑惑:“您还没教我们呢?”师傅把大徒弟叫过来,说:“你办事耐得劳烦,是好事,以后要开阔心胸。数谷粒的时候,你是不是常常眼花,是不…  相似文献   

8.
三枝谷穗     
有一位师傅收了三个徒弟。他发给每人一枝谷穗,说:“明天告诉我多少颗谷粒。”第二天,徒弟们来报告。大徒弟说:“一共1328粒。”师傅说:“你怎么数的?”大徒弟说:“揉碎了,放一张纸上,一粒一粒数。”二徒弟说:“1430颗谷粒,揉碎了撒地上,抱一只大公鸡来啄,数鸡头。”责任编辑/珊珊三徒弟说:“我这枝谷穗1350粒。”师傅说:“你怎么知道的?”三徒弟说:“问两位师兄,取中间数。”师傅说:“好,你们都出师了,明天下山吧。”众徒弟疑惑:“您还没教我们呢?”师傅把大徒弟叫过来,说:“你办事耐得劳烦,是好事,以后要开阔心胸。数谷粒的时候,你不是常…  相似文献   

9.
成尚荣 《江苏教育》2007,(22):13-13
最近,读了张兴华徒弟们的一组文章。这些徒弟回忆起张兴华对他(她)们的培育与教诲时,个个心潮澎湃,有的“尚未落笔,已是泪流满面”;有的把“师傅”写成了“师父”.理由是“怎么可以用一个对陌生人都可以随便称呼的‘师傅’来称呼那既是师又是父的生命中如此重要的人”?他(她)们说得最多的话是:“一个人,一辈子。”是张兴华影响了一批人,影响了他(她)们一辈子。读着读着.一股暖流升腾起来,我要对张兴华说:你是最优秀的特级教师!你是真正的大师!  相似文献   

10.
作文炼金场     
一休9岁时,有一天师父出门了,他看见师兄躲在院子里哭,就问:“你为什么哭呀?”师兄说:“我把师父最喜欢的瓷花瓶打碎了。”一休安慰他说:“你别哭,把碎花瓶交给我,就算是我摔的。”  相似文献   

11.
陈先军 《高中生》2011,(6):10-11
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从前的秤十六两一斤。因此有半斤八两之说。 还在十六两一斤的年代。县城南街开着两家米店,一家字号“永昌”,另一家叫“丰裕”。“丰裕”米店的老掌柜眼看兵荒马乱生意不好做.就想出个多赚钱的主意。这一天,他把星秤师傅请到家里,避开众人,对星秤师傅说:“麻烦师傅给星一杆十五两半一斤的秤,我多加一串钱。”  相似文献   

12.
陈先军 《高中生》2011,(18):10-11
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从前的秤十六两一斤,因此有半斤八两之说。还在十六两一斤的年代,县城南街开着两家米店,一家字号"永昌",另一家叫"丰裕"。"丰裕"米店的老掌柜眼看兵荒马乱生意不好做,就想出个多赚钱的主意。这一天,他把星秤师傅请到家里,避开众人,对星秤师傅说:"麻烦师傅给星一杆十五两半一斤的秤,我多加一串钱。"  相似文献   

13.
三枝谷穗     
有一位师傅收了三个徒弟。他发给每人一枝谷穗,说:"明天告诉我多少颗谷粒。"第二天,徒弟们来报告。大徒弟说:"一共1328粒。"师傅:"你怎么数的?"大徒弟:"揉碎了,放在一张纸上,一粒一粒数。"二徒弟说:"1430颗谷粒。揉碎了撒地上,抱一只大公鸡来啄,数鸡头。"三徒弟说:"我这枝谷穗1350粒。"师傅:"怎么知道的?"三徒弟:"问两位师兄,取中间数。"师傅说:"好,你们都出徒了,明天  相似文献   

14.
鱼香肉丝     
正"你找周建华师傅,周师傅做菜最好吃。平时我们吃的菜,都是他烧的。"正在做清洁的一位食堂员工说。见到周师傅时,他正坐在板凳上择菜。正值重庆阴雨绵绵的冬天,周师傅只穿着薄薄的秋装,红色制服上隐约可见斑斑油渍。我问他:"冷吗?"他一双眼睛通红:"习惯了,我们冬天有时还要脱掉毛衣呢。"周师傅领着我到了厨房,今天他要教我他的拿手好菜鱼香肉丝。这道鱼香肉丝,跟周师傅可有不少渊源。18岁起,周师傅便跟着宾馆师傅学习做川菜,学的  相似文献   

15.
鹌鹑学艺     
鹌鹑想学一样既能成名又不费力气的本领。他开始拜雄鹰为师,要当一名飞行英雄。雄鹰说:“那好吧,你可要吃得起苦啊!”第二天,雄鹰带着他拍着双翅飞向蓝天,然后,把翅膀平伸,一动也不动地在空中练习盘旋技术。一圈,两圈,三圈,鹌鹑受不住了,双翅一酸,“忽”地栽到地上,从此,他再也不愿练习飞行了。后来,他又要求跟百灵鸟学唱歌,打算当一名令人羡慕的歌唱家。谁知学唱歌也不轻松,才练了一天“哆、来、咪”,嗓子就跟喝辣椒水一样地疼起来。于是,他又改行了……这以后,鹌鹑跟啄木鸟学过医学,跟喜鹊学过建筑,还跟缝纫鸟学过缝纫,但是,每一件事他都…  相似文献   

16.
以骂治病华佗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医生,他在各地行医,名扬四方。相传,有个大官生了病,胸口闷得好比压着一块石头,难受死了。他听说华佗医术高明,就派人把华佗请来给他治病。华佗把了大官的脉,就走出房门对大官的儿子说:“你父亲肚子里积了很多瘀血,吐也吐不出,我的药箱里药虽多,却没有一味药能治这种病。”大官的儿子听后急得连连向华佗求情道:“大夫,求你救家父一命,只要你救我的父亲,你随便叫我做啥,我都答应。”华佗听后慢悠悠地说:“事到如今,只有一个办法可以试试,你把你父亲平时当官所做的坏事,全部说给我听,不得有…  相似文献   

17.
五 郑三婚后日子过的踏实,人也安稳了,又收了一个徒弟。徒弟是老家来的,同住一个村,郑三认识他爹,也算受人之托。徒弟排行老五,都叫他小五。 小五平常就跟师傅郑三一起过,郑三吃什么,他也吃什么,郑三喝酒也给他倒一小杯,从不把他当外人。小五人机怜,也聪明,郑三教他见了各位师傅,要按理发行业的规矩说“师傅辛苦”,不能说“师傅受累”,否则师傅以为  相似文献   

18.
Happy西游     
点击精妙:孙悟空出国赚了大钱,他的师傅和师弟们都过上了时尚、快乐的生活。当口中哼着"嘻唰唰"的唐僧出现在你面前时,你还能认出他吗? Hello,俺的大名叫孙悟空,俺老孙现在在美国学英语,俺的美国Friend可好啦,帮俺取了一个特别好听的英语名:Happy Monkey。俺现在挣了9000亿美元,成了美国的首富,俺的师父与三个师弟的水上汽车、空调、  相似文献   

19.
有个年轻人跟一位玉雕大师学了9年手艺。当初.年轻人之所以要跟大师学艺,不仅因为大师的名气大,还因为他听说大师有家传的绝技。年轻人想像师傅那样,成为玉雕行业的大师.因此他必须学会师傅的绝技。  相似文献   

20.
河边的苹果     
有一位老和尚,身边聚拢着一帮虔诚的弟子。这一天,他嘱咐弟子每人去南山打一担柴回来。弟子们匆匆行至离山不远的河边,人人目瞪口呆。只见洪水从河中奔泻而下,无论如何也不能渡河打柴了。无功而返,弟子们都有些垂头丧气。唯独一个小和尚面对师傅时十分坦然。师傅问其故,小和尚从怀中掏出一个苹果递给师傅,说,过不了河,打不了柴,见河边有棵苹果树,我就顺手把树上唯一的一个苹果摘来了。后来,这位小和尚成了师傅的衣钵传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