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劳伦斯的《查太莱夫人的情人》性爱母题的解读,探讨这部作品的内部因素——在性爱母题下重返伊甸园的人性主题及性爱母作品中的艺术表现,并从作品产生的文化背景出发,发掘创作主体的性价值取向,最后肯定了其性爱母共同意义:复归人性达至性爱涅槃的现代伊甸园。  相似文献   

2.
《老人与海》是海明威的最重要代表作。生命意识和死亡情结,是海明威人生观的核心和作品的诗意所在,构成其全部小说的基本主题和精神底蕴。在海明威的死亡观中,他认为死亡是人类永远也无法逃避的事实以及死亡是人类逃避各种不幸的手段。海明威的作品和作品中的人物不断地表述了他的这两个观点。本文着重探讨的是海明威的“死亡”情结在其作品《老人与海》中的映射。  相似文献   

3.
郁达夫被誉为中国现代抒情小说的开创者,但他的作品因充满"病态"的性爱描写而饱受争议,通过分析其作品,我们不难发现,作者在"病态"性爱描写后面有着自身的写作目的和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劳伦斯和郁达夫分别是英中现代文学史上才华横溢却又颇有争议的作家。他们通过大量性爱主题的作品。对性爱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及由此带来的人生困惑,进行了严厉的拷问和深入的思考。相似的时代背景,相近的创作方法,相同的表现主题和文学命运使两位作家具有较强的可比性。本文以其作品中性爱主题所蕴含的社会观为切入点,分析比较不同国度的两位作家对性爱问题的不同思考,以及由此而体现出的中西美学与文化精神中某些特质的异同之处。  相似文献   

5.
郁达夫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才华横溢却又颇受争议的作家。他通过大量以性爱为主旨的作品,把性爱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以及由此带来的人生窘迫表现出来。性爱美是他小说着重表现的美感之一,同时也涵盖了郁达夫独特的人文精神。本文从欲望、欲爱、友爱和圣爱四个方面探讨郁达夫人文精神的性爱美特质。  相似文献   

6.
劳伦斯是20世纪英国最具独创性和最有争议的作家之一.由于他的作品中对性爱大胆的描写,他一度被看成是一位淫秽作家.他认为应重新调整男、女关系以抗击工业文明的侵害.劳伦斯几部作品中主人公都对传统的旧有秩序进行了反抗,从而寻求完整的独立人格.  相似文献   

7.
从女性神话批评的角度,论述了劳伦斯对两性关系的赤裸描写是基于他对女性神话中创造力的艺术想象.对女神的创造力和生命源泉的艺术想象不仅决定了劳伦斯对其母亲的关系,而且解释了劳伦斯作品中男女主人公的关系和性爱场面的描写.  相似文献   

8.
劳伦斯在作品中喜爱用比较直露的性描写,但他也常用含蓄的方式表达性爱,借用英国民歌,民谣中比喻和象征手术歌颂人类性爱之美是劳伦斯作品的另一特色,他的不少诗歌和小说都带有英国民歌,民谣的影响,但是当劳伦斯在作品中对它们进行借用时,这些风趣而又极具内涵的表述便呈现出劳伦斯式创作风格的魅力。  相似文献   

9.
在劳伦斯的作品中,对和谐完美的两性关系的探索是贯穿始终的主题。他以四部代表作品为纵线.揭示了作者笔下两性之间的爱情与其自我观、人性观、历史观及社会观的紧密联系,就劳伦斯式爱情观的本质和意义.讨论其作品中反映的深刻的社会批判意义。  相似文献   

10.
劳伦斯小说创作的主题是男女之间的关系 ,其性爱理想是两性之间灵与肉的和谐交流 ,这与其生命哲学和性宗教思想息息相关。然而 ,他在小说中表现的男女之间的三种关系却与其性爱理想存在着深刻的悖论。因为劳伦斯性爱理想的实质是树立男性霸权地位并对女性的独立进行压制 ,这是与作者自身的特殊经历和当时的时代背景紧密联系的  相似文献   

11.
古代性爱向现代性爱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同时期的文学家在其作品中都有形象的描述。通过对古代四部作品中女性爱情追求的剖析,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性爱向现代性爱发展的轨迹:《西厢记》中出现了现代性爱的叛逆者;《牡丹亭》中杜、柳的爱情有了现代性爱的萌芽;《长生殿》中李、杨的爱情把现代性爱向前推进了一步;《红楼梦》中贾、林的爱情把现代性爱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现代性爱的发展标志着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12.
作家海明威曾亲历两次世界大战,他创作的关于战争主题的作品表明了他对战争有着深刻的理解。其早期的代表作品《永别了,武器》就是战争主题作品中的突出代表。《永别了,武器》是对战争罪恶的控诉,深刻地揭露了战争的本质,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于和平的深切的渴望与热切的呼唤。环境描写在作品中很好地"映衬"了反战主题。  相似文献   

13.
李梅 《钦州学院学报》2009,24(4):102-104
最富热力的情爱和凝固永恒的死亡是劳伦斯最为关注的主题,他的作品中有大量的死亡背景.作品中关于死亡的描述,劳伦斯表达了他对工业革命和战争给人类造成的各种悲剧的谴责与否定,也打上个人经历的印记.  相似文献   

14.
古今中外许多文学艺术作品都包含与作品主题密切相关的性心理活动和性爱场景描写。绝大多数青少年接受了其中健  相似文献   

15.
赵羽 《现代语文》2007,(6):9-10
《诗三百》自汉代以来即被奉为经典,《诗经》之说沿用至今,然而其中却有大量离经叛道地表现男女情爱的作品,《国风》中,特别是《郑》《卫》诗中,此类作品尤多。前人文字对《诗》之情”,即爱情诗的论述很多;而对《诗》之“色”,即涉及性爱的作品研究尚有不足。本文在前辈学者研究的基础上,着重对《诗经》中表现男女性爱的部分作品,也就是以往评论者所谓“淫诗”,进行粗浅的赏析和评论。  相似文献   

16.
通过解读《查特莱夫人的情人》,发现劳伦斯的性爱哲学集中体现在下面三个方面:主张建立坦率的性意识;主张回归自然,回归本性,在纯洁的性爱中实现灵和肉的整合;性爱不同于淫秽,建立在灵和肉整合基础上的性爱是生命活力的源泉,是美的表达。但劳伦斯的性爱哲学也不乏偏颇之处,他过分夸大性爱在改造社会中的作用,同时他的性爱哲学中也充斥着浓厚的父权意识。  相似文献   

17.
华兹华斯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他的诗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提倡回归自然,表达人类的情感和内心世界,追求新的审美情趣,开创了一代诗风.在华兹华斯的作品里,对自然的咏叹是永恒的主题,但在他以情感体现自然的过程中,也包含了无限的理性内容,因而是合情合理的.  相似文献   

18.
劳伦斯追求的是能够超越资本主义文明,改变因工业文明而变得不和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他看来,性是解决这矛盾的唯一方法和途径.而郁达夫的性描写可以说是对封建道德和封建礼教的叫板,更反映出了当时中国青年一代的困惑.劳伦斯的性描写总是在追求完美的境界,这种完美就是性与爱的和谐统一.所以在他的作品中,这种完善的性爱是不存在的,郁达夫的性爱描写中,性与爱不是一个统一体,他作品中的主人公,往往是有性无爱,对异性充满着"性"的渴望,却很少有爱的体现.郁达夫写作的当时,还是无法去除封建伦理道德带来的精神上的压抑.  相似文献   

19.
洪峰小说的故事纽结主要是性爱.性爱出现在小说描写中很正常但要看作家出于什么目的去写它.自然主义的或低级趣味的描写使得性爱在文学中成了个相当敏感的问题,难怪史铁生在一篇题为《读洪峰小说有感》的文章里,在指出“洪峰常以性爱作为美好追求的象征”之后,紧接着差不多以宗教热情为“性爱”写了一大篇辩护辞,或者说赞美诗.洪峰的确不是为写性爱而写性爱.他写性爱的几种不同表现方式,是以此观察生命的本质,确立合理的生存方式.与此同时,性爱也成了一种尺度,用以衡量文明发展的健康与否,或者洞穿人类文化的积垢,剔括社会政治的污斑.洪峰决不是泛泛地写性爱,而有很强的时代感和现实意义,具体说,他是带着批判意识去写性爱的.这里,我不想重复人们对洪峰小说的看法,不想笼统地谈洪峰小说的性爱内容,而准备对洪峰的性爱小说作一些划分,以便确切地找出这些描写所体现的作家独到的思考和观念.  相似文献   

20.
汪曾祺被普遍认为是"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但他又是"五四"精神哺育的一代知识分子,从他的作品——尤其是涉及性爱描写的作品看,中西文化很自然地融为一体,有时甚至是非常矛盾地杂糅在一起:作者的描写方法是中国式的、传统的,而人物的性观念(也是作者的观念)则是西方式的、反传统的。文章探讨了其背后传递出的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