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正>在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中,特别强调引导学生通过文本对话来学习课文内容,以此提高学生的语感能力。文本对话是一种高效的阅读方式,学生通过文本对话才能整体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课文的语言,感悟课文所蕴含的情感。在初中语文阅读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写"阅读批注"的过程中深入文本对话。所谓"阅读批注",就是指对文本的品味、鉴赏与评价,并在文本空白处及时地进行记录与分析,是一  相似文献   

2.
所谓创造性阅读,一般指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学生通过阅读文本,分析、收集、处理与文本相关的课文信息和生活信息,形成独特的感悟、体验、智能及情感,并能灵活运用的一种阅读方式。《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创造性阅读,就是要精心设计并组织好不同对象、各种形式的多元对话,让学生切切实实经历对话活动。  相似文献   

3.
萨特说:“学生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学生的阅读,文本是一种引导,教师是另一种引导。每一篇课文都有独特的内涵,“隐藏着作者生命意识的律动,燃烧着作者爱与恨的情感,交织着作者悲与喜的感受,低回着作者对人生悲欢离合的倾诉,表现着作者追求正义与真理的呐喊”。学生课堂生成的问题,往往是对教材的个性化的解读,或在深层思考中的迷惘。要使课堂生成碰撞出生命的火花,教师必须与文本进行深层次的对话。事实上,教师往往错误地把备课当成是写教案,过分依赖教参,甚至省略了“参”的过程,直接抄写现成的教案。教师缺乏与教材的对话,没有深入地挖掘文本所蕴涵的思想性、艺术性,对语言文字所创设的话语情境缺乏真切的体验和独特的感悟,教师的“神”游离于文章之外,怎么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阅读和对话,领略课文中的美好的境界呢?学生怎么能有充满个性和智慧的生成呢?即使有,也往往由于教师缺乏足够的资源准备而熟视无睹,师生之间也就无法碰撞出心灵的火花了。一位教师执教《田忌赛马》时,为了让学生理解“马还是原来的马,只调换了一下出场顺序,就可以转败为胜”这一文章的中心句,就组织学生摆马阵图。但学生在第一轮时就让田忌的马先出场了,第二轮照样如此,结果造成多数学生排阵错...  相似文献   

4.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笔者认为,我们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不能一味地以教师个人的独特体验与分析来代替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而是应当针对不同类型的课文运用巧妙的对话策略来引导学生感悟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有所思考,并受到  相似文献   

5.
对话是阅读课堂重要的学习方式,它是学生与教师、教材、文本编写者进行"对话"的重要体现,这是践行新课标的重要方式,也是培养学生阅读思维的重要方式。高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语言基础和阅读能力,教师根据学生的思维水平搭建对话平台能够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文本。本文从抓住文本解读引导对话,实现对课文的深度解读;设立阅读问题引导对话,实现对课文的深度解读;搭建交流平台引导对话,实现对课文的深度解读三个方面阐述。  相似文献   

6.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理念告诉我们,要尊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悟,在感悟中走进文本,吸收文本精华,丰富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可以这么说,在语文课堂上,学生读懂课文必须靠自己亲历文本的全过程。叶澜教授曾说:“我们的语文教学,只有充分激活原本凝固的语言文字,才能使其变成生命的涌动。”可见,文本中的语言文字具有生命的灵性,是有情感有思想的,教师在阅读课堂上要积极引导学生多角度地、灵活生动地与文本对话,从中感悟、品味、想象、体验文本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思想情感,达到与文本情感的共鸣,灵性的放飞。  相似文献   

8.
田雪芬 《云南教育》2005,(31):26-27
教材: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设计理念:阅读的过程是学生置身课文情境的体验过程,应创设与课文相符的学习情境,促进学生对文本中人物、事件的感受,并催生学生自己的独特感悟。本教学设计以小英的内心变化为切入点,紧紧抓住描写小英神态、动作的语句,引导学生充分地与文本对话、与同学对话、与教师对话。在体验的过程中,既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又实现价值观的正确导向,逐步领会“掌声”的内涵。  相似文献   

9.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教师、学生对文本的阅读、感悟的过程。这一过程中文本是立足点,是源泉,而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质量直接取决于教师与文本的"对话"质量。教师首先要有对文本深入挖掘和准确把握,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实现与文本的对话,提高对话质量。  相似文献   

10.
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品读文章,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阅读思维与情感和文本、作者进行充分地对话,使他们能深入文本进行体验与感悟,对语言文字有独特的见解,从而形成富有个性化的阅读体验,促使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得到充分地发展。  相似文献   

11.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新课程标准是这样诠释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理念的。现实中教师却往往习惯于想尽办法,让学生不留一丝缝隙地吃透课文,掌握课文的每一个细节,体会文章的中心。其实,阅读不再仅仅是学生简单的接受,而是实现文本与学生心灵的对话,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不再是一种纯客观的认识过程,应该是一种带有浓厚主观色彩的感性和理性的感悟过程。  相似文献   

12.
学生是阅读课堂的主体。课堂教学应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视角出发,及时捕捉生成性资源,引导学生深入文本,与文本、作者、教师对话,感悟文本。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搭建自主阅读的平台、开掘探究阅读的通道、架设反思阅读的桥梁,让学生充分表达他们的思想,从而促进生成性资源的整合运用。  相似文献   

13.
探究性阅读,是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学生通过研究探索的方式来自主地阅读,获取信息,形成独特的感悟、体验、智能和情感,并能灵活运用的一种学习方式。它要求学生用探究的方法去阅读文本,去收集、分析和处理与文本阅读专题相关的课文信息和生活信息,在发展自己个性的同时,提高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那么,在探究性  相似文献   

14.
所谓语文阅读教学,一般指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学生通过阅读文本,分析、收集、处理与文本相关的课文信息和生活信息,形成独特的感悟、体验和情感,并能灵活运用的一种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15.
毛旦红 《辽宁教育》2008,(7):102-103
综观目前的对话课堂。总发现很多对话缺乏深层引导。学生学习层面的肤浅会造成学生智慧生成的搁浅,如何引领学生深入阅读文本,深切把握文本的内涵和精神核心,使学生的语言和精神在多元、立体、广角的感悟中得以滋养和提升?带着这样的思索,我执教了《钓鱼的启示》。这是一篇寓深刻哲理于平凡小事的课文,让学生在感悟、品味、学习语言的同时,  相似文献   

16.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理念告诉我们,要尊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悟,在感悟中走进文本,吸收文本精华,丰富精神世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抓住“读”和“悟”这两条主线,将阅读教学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生活体验结合在一起,使学生的阅读实践活动真正融及心灵。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感悟.感悟是学生结合自己生活经历对文本的一种心理体验.是对文本所含意蕴的独特解读.更是学生语文素养的体现。如何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体验感悟呢?  相似文献   

18.
冯瑛 《新疆教育》2012,(21):96-96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真正为学生着想,创造一个开放而又有活力的阅读教学环境,引导学生进行自主、个性化的阅读,深入与文本的对话,去感悟去体验课文描写的意境,丰富语言储备和语感经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能力。  相似文献   

19.
尊重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自主阅读,促使每个学生在多重对话中自行建构文本意义,促使学生对课文获得自我感悟和独特体验。  相似文献   

20.
[缘由聚焦] 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和感悟,需要我们老师去响应、去对话、去引领.要使学生有感悟,教师首先要有感悟;要使学生能体验,教师首先要能体验;要使学生受感动,教师首先自己要受感动.只有当教师对文本深情投入、真情流露的时候,学生才能真正被熏陶和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