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对教师课程理解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教师对课程的理解问题是课程论学者比较关注的问题,他们认为教师对课程的理解以及怎样理解是学校教育成败、教育效果好坏的关键问题。本文从教师课程理解的对象和方式谈起,分析了影响教师课程理解的因素,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提高教师课程理解能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试论理解的教育过程观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理解"是哲学解释学的一个核心概念,建立在理解基础上的教育活动是一种以人为对象的塑造与建构人的精神世界为主要任务的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讲,教育过程是一种"唤醒",是一种体验,是一种"视界融合",是一种"对话",也是一种学生自我理解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解释学是关于理解的学问,旧解释学持“复原说”,新解释学持“意义创造说”。在理解与教育的关系、对教育和课程文本的态度、教师与学生在理解中的地位和对教育活动的评价标准等相关问题上,新旧解释学对教育做出了不同的“解释”。笔者认为,新旧解释学的“理解”都是“视界融合”的过程,教育是追求“视界融合”和不断实现“视界融合”的过程。教育学不可忽视与解释学的密切关系,应当吸取解释学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4.
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多数教育工作者对此深信不疑,但教学过程是一种复杂的过程,“特殊”不能说明其特征,认识论的角度诠释也有失全面。文章从解释学的角度对化学教学一个全新的认识,并为一线教师实施理解性化学教学提出三条建议。  相似文献   

5.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教师在学生学业成就上起关键作用.教师特征影响着教师行为,而教师行为影响着学生学什么及怎么学.有效能的教师是那些能够完成自我既定目标或者他人所设定目标的教师.大部分教师的目标都与学生学习有关.教师效能的差异能引发学生学习的显著差异.基于此,本研究构建了一个理解和改善教师教学效能概念框架,包括教师特征、学生特征、课程、课堂、教学及学习六个方面.它是一种启发式框架,有助于理解与教师效能有关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6.
英语听说综合课程作为一门教改新课程,旨在解决基础较差的英语专业学生的听说问题,但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借助身份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教师协商和建构身份的实践经历,也就能够更好地了解教师的知识储备、课堂行为以及决策背后的依据。基于此,本文从介绍笔者所任职高校实施听说综合课程以来,教师身份构建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入手,探讨解决路径,实现帮助担任英语听说综合课程教师尽快实现身份的构建。  相似文献   

7.
教师的课程能力指在课程这一特定领域,课程实施者(主要指教师)把课程意识转化为课程行为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质,这种个性心理特质的表现过程是通过课程资源(包括教科书和其它教育资源)这个媒介,把课程意识转化课程行为的过程.教师课程能力包括教师课程开发能力、教师课程实施能力和教师课程评价能力.教师对课程的驾控能力是关乎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所在.培养和发展教师对课程的驾控能力要尽可能从教师课程意识的提高;教师主体性和能动性的充分发挥;教师评价体系的改善和教师课程能力发展支撑性体系的构建四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8.
教师的课程意识是教师在考虑教育教学问题时对于课程意义的敏感性和自觉性程度。为适应素质教育推进和新课程实施对教师专业意识的要求,教师应树立课程主体意识、课程生成意识和课程资源意识,以促使自身的教学行为发生转变,使之具有发展性与个体适应性、创新性与反思性、民主性与对话性相融合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从4~5岁幼儿主题探究活动实施策略中,我们可以看到教师角色有三大方面的转化:从课程看,教师从课程的实施者、执行者转为课程的设计者、决策者;从教学实践看,教师从教学的服从者、适应者转为教学的反思者、研究者;从与幼儿之间的关系看,教师从幼儿活动的支配者转为支持、帮助、  相似文献   

10.
海德格尔认为,哲学本体论的基本问题是“存在”问题。他通过对存在的本体论追问,完成了现代哲学的两个重大转变,即从先验现象学到解释学的转变,进而从一般解释学到本体解释学的转变。他的哲学解释学的主要成就与贡献在于,揭示了理解的一般结构,指出了这一结构基于人的历史——时间性。他认为,语言是存在之家。言谈是按照含义对现身在世的可领会的状态的分解与勾连。  相似文献   

11.
在课程改革中,让教师建立清晰的课程意识,并且能够从课程意识转向有效的教学行为,是课程改革得以真正实施的重要途径。课程意识是教师教什么和如何教以及对课程的教育目的和价值的认识,包括教育目的的意识、课程取向意识和课程整体意识,对教学行为具有指向作用和解放作用。教学行为则对课程意识具有固化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也会突破课程意识的限制。要发展教师的课程意识,需要通过多元视野、教师赋权和教师增能等措施。因此教师专业发展必须依据教师的实际情况,将课程意识与教学行为紧密结合起来,走自主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2.
“为理解而教”(TeachingForUnderstanding,简称TFU)教师网络研修课程是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在30多年研究与实践基础上开发的WIDEWorld教师创新职业发展项目,也是针对提高各级各类教师教学专业能力水平开设的一个培训项目,旨在发展一种促进理解的教学理念,帮助教师掌握“为理解而教”的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策略,增强教学设计能力,有效把握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深刻理解所学内容,从而达到显著提高教学的目的。其内涵用一句话可以表述为“帮助教师获得引领学生开启理解的钥匙”。  相似文献   

13.
课程意识是教师对正在实施的课程系统的认识以及对即将实施的课程进行的规划。新课程倡导课程功能的转变以及提出新的课程理念要求教师树立并提升课程意识。  相似文献   

14.
全球化对课程的冲击、新课程改革的现实要求、教师课程自觉意识的缺乏都需要教师的课程自觉意识觉醒。这就需要从教师本身与学校课程制度两方面努力,促进教师的课程自觉意识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理解课程"是20世纪70年代提出来的课程范式,它突破了开发课程的程序主义倾向,为课程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体现了理解课程的思想,强调通过音乐的"文本",从多种学科角度对其进行理解课程地解读,以理解其所寓含的价值观,认识其中的文化。理解课程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代表了信息社会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哲学解释学的理解视角考察了理解与道德之间的关系并反思了德育的现状,提出在生活中实现理解,在理解中生成德性,引导学生,学过有道德生活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2、教师培训方法要创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教师培训,要坚持全员培训、全过程培训的原则,通过参与式培训与讲座相结合、岗前培训与过程培训并重的方式,进行通识培训、学科培训和专项培训,倡导培训者与教师平等交流与对话,引导教师结合自身教学实际深入探讨,全身心参与到培训中来,促进教育观念更新。同时,培训工作要多层面、多渠道展开。一是建立“区域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进行联合培训。要整合各种教师培训机构与培训资源,高质量地开设各种形式的培训项目,满足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需求。二是坚持以校为本,实施校本培  相似文献   

18.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 ,使得教师继续教育受到了严峻的挑战 ,其课程内容设置、培训模式等必须全面转变 ,应以中小学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为依据 ,更新课程理念 ,加强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和理解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 ,培养学员实际操作能力和科研能力 ,大力加强现代信息技术的培训和指导 ,在培训模式上应采取参与互动式培训。  相似文献   

19.
正本刊讯:2011年10月11日至201 2年1月16日,北京广播电视大学与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WIDEWorld合作开办的"为理解而教"第一期教师网络研修课程顺利结束,北京市中小学和电大系统154名教师参加了学习并全部如期结业。本次课程引进到实施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42位外语教师为调查对象,从教师对课程思政认知、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困境及文化育人态度等五个方面对外语类课程思政实施状况开展问卷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研究,从而提出提升外语教师育人能力及课程育人效果的有效方法及途径,为今后继续深化外语类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提供借鉴与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