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典型报道陷入困境,表现为典型报道的传播效果日趋式微、报道的数量和篇幅日渐缩减.分析其原因,有社会环境转变的因素,有典型报道操作上的一些缺陷.同时,这些原因也是促使典型报道进行革新以重获生命力的契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环境和传播环境的变化以及受众心理文化需求的变化,既对典型报道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也提供了其再度发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2.
典型报道自延安整风前后在我国诞生以来,已走过了60多年的历程。60多年来,典型报道为推动党的各项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酝酿、制定、贯彻与实施立下了“汗马功劳”。但现在有人认为它已走入“低谷”,“尤其与50~60年代的巅峰时期相比其社会影响力的广泛与深刻程度都显得逊色”。难道情况真是这样的吗?  相似文献   

3.
艾红红 《新闻界》2006,(5):57-58
典型报道是指用报道和宣传典型的方式树立社会行为与道德的典范,是我国新闻媒体长期运用的一种重要的报道方式,近年来随着社会生活和民众价值观念的急遽变迁和多元化,媒体在关注和报道那些富于时代特色的典型人物和事件时,在报道路径、叙述视角和典型形象的塑造等方面也开始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新特点。本文择其要者略述一二。  相似文献   

4.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试析典型人物报道的现状与命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吕海燕 《新闻知识》2004,18(5):15-17
中国似乎自古以来就不乏典型:从《三字经》中的孟母、孔融到“二十四孝”里的黄香、吴孟,可谓“江山代有‘典型’出”。然而作为我国新闻体裁的一个特殊品种,典型报道还是在延安整风运动中才诞生的。1942年4月30日《解放日报》有关模范劳动英雄吴满有的报道被认为是中国的首篇典型报道,它是在毛泽东的鼓励下发出的。  相似文献   

5.
李杰  刘冲 《新闻世界》2013,(7):118-119
【摘要】本文从社会历史研究法角度出发,分别选取了抗战时期、改革开放初期和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这三个时期的典型报道,以种族、环境、时代为要素,分析每个时期的典型报道的特点,找出差异形成的原因,以期让典型报道更好地发挥其价值。  相似文献   

6.
典型报道作为新闻报道的一种重要形式,曾经在中国新闻实践的历史上发挥过举足轻重的作用,新闻界公认典型报道具有社会示范的功能,具有宣传动员、社会整合和时代标识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代社会的多元化、个性化和立体化似乎对于典型报道的生存是一种考验,然而无论是什么社会,用规范化的社会价值观整合社会都是必需的,因而典型报道是有存在合理性的。本文对新时期典型报道出现的新特征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新社会运动相关理论,针对2005年以来中国重大环境事件中的媒介表现,描述并阐释了环境报道在转型社会中的作用。本文认为,环保在转型中国面临极其特殊的社会状况,开展新社会运动是必要而有效的方式,进行环保运动的社会动员是当前中国环境报道应当承担并加强的功能。  相似文献   

8.
徐晖 《青年记者》2007,(3):91-92
深度报道是顺应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和新闻媒介的激烈竞争而诞生的,是新闻界为了满足人们对多变的国际形势的渴求而采用的一种报道方式。在中国,20世纪80年代正处于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新形势下,新事物、新问题、新矛盾层出不穷。受众需要新闻传媒对此做出准确而科学的解释与回答。于是,具有解释性的深度报道应运而生,至今已成为新闻媒体提升传媒品牌、扩大社会影响、加强舆论监督。[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郑晓华 《记者摇篮》2004,(10):55-55
社会新闻.概略地说是指反映当前社会生活、社会问题和社会风气的一种新闻类别。因为社会新闻大多发生在市民身边.如救死扶伤、见义勇为、助人为乐等等,它们往往很具体、很典型.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在一定范围内,能引起读者的特别关注。把它报道好了。往往能产生很好的舆论教育作用。近几年来.社会新闻的报道比重日渐呈上升趋势。如何才能把社会新闻报好,让政府和群众都满意呢?  相似文献   

10.
连续报道如何选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钦 《青年记者》2006,(10):37-38
连续报道即跟踪报道,就是对处于发展变化中的新闻事件,或说某些社会现象、社会问题的典型事件所进行的持续报道,是深度报道的一种形态。①依据报道对象是否具有突发性,我们可以把连续报道分为事件性连续报道和非事件性连续报道。  相似文献   

11.
詹爱华 《新闻窗》2006,(1):50-51
在社会生活热点纷呈,社会新闻不断涌现的情况下,作为新闻传媒的报纸,热点问题的报道也呈现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态势。但是,报纸要真正做出读者欢迎,并符合方针政策要求的热点新闻报道,就必须掌握好热点新闻报道的尺度,充分注意其真实性,把握其本质,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把热点报道的群众性和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在热点新闻报道的“度”上把好关,达到弘扬社会主旋律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中国网是国家重点外宣网站,其定位是“国情新闻网”。4年前,中国网开网之初就参加到“两会”的报道之中,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受到国新办及“两会”新闻领导小组的好评。  相似文献   

13.
汤晓羽 《新闻知识》2004,(10):16-18
在所有的新闻报道形式中,典型报道可以说是最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宣传性体裁。无论是在战争时期,还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党报的典型报道都曾发挥过巨大的榜样示范和社会整合作用。在经历了上世纪40年代兴起、60年代辉煌、革期间泛滥之后,80年代典型报道开始滑坡。在新时期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典型报道受到弱化,日趋式微。这一时期,典型报道应当如何转型、怎样创新?笔查阅  相似文献   

14.
李凌 《记者摇篮》2004,(8):52-52
典型报道一直是新中国新闻事业重要的思想工作性文体,是讴歌时代精神的最强音。从解放初的孟泰、王崇伦、史来贺,到六十年代的雷锋、焦裕禄、王进喜,上世纪末的孔繁森、李素丽、徐虎,到今年新推出的许振超、李斌、任长霞,一大批光彩夺目的先进人物由于典型报道的推出,成为广大群众学习的楷模。  相似文献   

15.
戴晓蓉 《新闻知识》2005,(11):91-93
关于媒体在司法报道中的角色定位,到目前为止在业界、学界都一直是个很有争议的问题:有部分人认为,媒体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对于社会生活进行干预,对于司法行政等社会环境进行有效的监督,这种舆论监督是合理合法的,不存在所谓的越位现象;然而,也有越来越多的专家学开始纷纷指出,目前在我国,媒体在其影响力迅速扩大的同时,其角色功能产生了一定程度上的异化,  相似文献   

16.
2002年10月25日至27日,由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和平顶山市委、市政府联合主办的“典型与典型报道”研讨会在舞钢市举行。会议重点剖析了河南日报报业集团驻平顶山记者站站长聂世超从事典型报道的新闻实践,对典型与典型报道、典型报道的社会价值与新闻价值、典型的发现与发掘、典型的表现与塑造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一、典型与典型报道新闻报道中的典型,是指那些极具广泛的社会代表性,同时又极具个性特色的事件或者人物。它是社会生活进程中自然形成的产物,没有人为的创造和加工。因此它反映的是社会生活的本身。典型报道是用…  相似文献   

17.
宗宝泉 《青年记者》2007,(14):72-73
科技新闻热点报道是顺应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和新闻媒介的激烈竞争而诞生的,是新闻界为了满足人们对多变的国际形势的渴求而采用的一种解释性报道方式。“两会”热点报道年年有,如何在“共性”中彰显“个性”,在同一“热点”中做出“特色”,是全国各家媒体所追求的。在2007年全国“两会”的报道中,((科技日报》紧紧围绕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建设节约型社会两条主线,  相似文献   

18.
全球化的浪潮将地球缩小为一个“地球村”,在这里,一切政治、经济、社会的变动牵一发而动全身;人类明的发展,使得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更加复杂化。人类的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迫切需要对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变动提出预测。在这种时代背景下,预测新闻报道脱颖而出。在非典报道、印度洋海啸、人民币升值、矿难等重大事件报道中,预测新闻大显身手。2005年,禽流感在全球暴发,预测新闻再度吸引人们的眼球。打开百度搜索,到2005年10月28日14:03止,有关禽流感的报道就达18.5万条。主要包括疫情报告、各国行动、中国应对、综述评论、认识禽流感、图表解读等方面,这些新闻报道很大一部分是预测新闻,为人们控制禽流感蔓延、疏导国民心理起到了行动指南和心理镇静剂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张霞 《河北广播》2006,(4):88-89
什么是社会新闻?从内容上分它应该属于对新闻进行分类的一种形式。由于它往往以社会现象、社会问题、社会事件、社会生活、社会风貌、社会趋势等为报道对象,因而其报道视角具有直接、鲜明的贴近性、社会性和独特性,具体来说,就是具有广泛、平易、生动、警示、启迪、趣味性强和人情味浓等特点。  相似文献   

20.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经历了三十多年的发展过程,其基本框架已经初步建立,但是产生于中国革命年代中的军事典型报道也在新的环境下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它不仅仅要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且要实现自身的突破,以此来实现对现实困境的突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