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7 毫秒
1.
古代汉语的副词,历来划分较宽,基本上把在句中充当状语的词视为副词。一些文言虚词著作收集副词达350多个;《论语》的副词也有75个。这种做法没有从现代语法系统来考虑问题,因而混淆了副词和非副词的界限。副词表示行为或状态的各种特征,主要对谓语起修饰作用。谓语有动词谓语、形容词谓语、名词谓语等,副词对它们都可以修饰。副词一般不能直接修饰名词,但却可以直接修饰名词谓语。副词在一般情况下不能独立存在,更不能脱离谓语,它总是依附于谓语。从这个意义上说副词是谓语的重要标志。副词的含义大多比较具体,用法也比较灵活。大多作状语,…  相似文献   

2.
本文探讨日语副词修饰名词的情况。日语副词修饰名词的情况比汉语普遍,其修饰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直接修饰,另一种是中间用「の」来连接。直接修饰名词的副词只有程度副词和限定副词2种,名词通常表达空间和时间或者具有形容词性质的名词以及极少数的普通名词。通过中间用「の」来修饰名词的副词主要有程度副词、陈述副词、样态副词、限定副词、时间副词、转成副词6种。  相似文献   

3.
鲁小菲 《现代语文》2007,(10):49-50
一副词修饰名词的语言现象,并非仅仅是一种线性排列,也并非是一种新现象,而是早已有之。赵元任先生早在《汉语口语语法》中就已指出,名词性谓语可以受副词修饰。黄  相似文献   

4.
教《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试用)(以下简称《提要》),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比较。一、比较中学会辨别: 教材把副词的集中类型和功能交织在一起讲,既说它修饰动词、形容词,又说它修饰名词(见初中《语文》第二册)。如果硬搬,学生只会坠于五里云雾。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语言分析,让学生初步了解副词的类型后,着手比较: 没有(动词)教师没有(副词)看见  相似文献   

5.
也谈"副+名"     
一 副词修饰名词的语言现象,并非仅仅是一种线性排列,也并非是一种新现象,而是早已有之.赵元任先生早在《汉语口语语法》中就已指出,名词性谓语可以受副词修饰.  相似文献   

6.
<论衡>总括范围副词试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衡》总括范围副词共16个.它们以修饰动词谓语为最常见.此外还可以修饰形容词以及充当谓语的名词.在句中或与所修饰对象紧密衔接.或前置,中间插入其他词语;它们绝大多数是双指多项副词.且以前指为主。  相似文献   

7.
副词“从组合能力看,能修饰动词或形容词,一般不能修饰名词”(邢福义主编《现代汉语》,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版,275页),但在近几年的口语和通俗文学新作中,出现了程度副词修饰名词的现象,这种现象,目前正有蔓延之势。那么,程度副词修饰形容词性成语如何呢?请看例子:  相似文献   

8.
黎莉 《毕节学院学报》2011,29(11):115-121
《墨子》中"或"字共出现72例。就其词类而言,包括代词、连词、副词等,其中连词又有"或者……或者……"、"如果"和"有时……有时……"三类。另外还有用作名词"域"、动词"有"、副词"又"以及通假字"惑"等。就"或"字在句中所作的成分而言,主要分为作主语、谓语、状语三种。《墨子》"或"字的量化研究,对于《墨子》研究的深化具有积极意义,对于先秦古籍的语法研究也是一个补充。  相似文献   

9.
现代汉语副名结构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般语法书和教科书在谈到副词语法特点时都指出,副词一般不修饰名词,并且把能否受副词修饰作为划分谓词和名词的重要标准,但实际上,副词修饰名词的现象,在现代汉语的口语和口语色彩比较浓厚的书面语作品里时有所见。某些事物名词、时间名词及方位名词与副词组合时都有一定条件和限制,副词对名词的修饰,从多方面表达了说话人对事物的看法、感情和态度,这种副名结构具有明显的口语色彩  相似文献   

10.
《金瓶梅词话》表方向的方位名词有4个:东、西、南、北。它们都能修饰名词或受名词修饰,有的还能与动词、形容词、教词、量词、代词、副词、介词、名词词缀结合为不同结构,表现出极强的组合能力,体现出近代汉语的特点。这为现代汉语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15.
16.
"吏"与"史"     
很多同学容易将"吏"与"史"写混,今天和大家说说怎样区别这两个字. 先说"吏"字吧.在《新华字典》中,"吏"字解释为"旧时代的官员".大家想一想,旧时代的官员们不都戴着一顶官帽吗?在古代,什么身份的人戴什么样的帽子可有讲究了,在官场中这讲究可就更多、更复杂了."吏"字上的一横不正像是那一顶帽子吗?记住这一横,不仅能分清两个字,还把"吏"字的意思记住了,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