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翟敏 《内蒙古教育》2009,(12):29-30
角色是指个体在特定的社会关系中的身份以及由此而规定的行为规范和行为模式的总和。在社会中角色不是孤立存在的,总是与其他角色联系在一起,这样一组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角色就是角色集。由于个人同时扮演不同的角色,每一个角色都有自己特定的角色集,而该角色集中与之发生互动的角色伙伴对他都有一定的角色期望。当这些期望彼此出现矛盾或个体由于时间、精力及自身价值倾向制约,不能同时满足外在社会不同的角色期望时,就必然会造成角色冲突。因此,角色冲突是指个体不能满足多种角色要求或期待而造成的内心或情感的矛盾与冲突。  相似文献   

2.
<正>从社会学的角度看,教师既是以教书育人为宗旨的专门职业,也是角色冲突情景最多的一门职业。"角色冲突"是社会学的一个概念,指个体不能满足某一角色的多重期望,或个体同时扮演若干个角色而这些角色在义务权利和规范之间存在矛盾时,所造成的内心或情感的矛盾与冲突。正是传统社会对教师角色的定位与当前新形势下教师的个人期待之间的差距加剧了这种"角色冲突"。因此,客观分析、正确认识这些差异与冲突,对于教师这一职业的稳定和发展以及实现教育职责的转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传统社会对教师角色的定位  相似文献   

3.
吴婷 《高教探索》2015,(2):125-128
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意识日趋独立,学生党员的内部化与外部化矛盾凸显。本文基于社会角色理论,对学生党员自身角色的认知定位、角色扮演的内涵及现状进行分析,就如何更好地开展学生党员先进性教育工作,提出立足于"角色的期望"、"角色的领悟"、"角色的实践"这一角色扮演三大环节,通过学校、学生党员个体、高校党建教育体系及党性锻炼实践平台四大主体的良性互动,明确"角色确定",审核"角色距离",贯彻"角色再现",实现对学生党员先进性教育的回馈、评价与激励。  相似文献   

4.
角色认知与角色扮演--毕节师专实习生角色认知的调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总是扮演着许多不同的角色.教师的角色认知和角色技能水平的高低,是影响他们能否扮演好教师角色的主要因素.师专实习生的角色认知和角色技能的状况如何?对他们在实习期间及今后扮演教师角色会产生什么影响?本文就这些问题进行了研讨.发现师专实习生具有角色认知的不明确性、不完整性,角色认知与角色技能的不协调性,角色技能的薄弱性等特点.这些特点影响着他们成功地扮演教师角色.  相似文献   

5.
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总是扮演着许多不同的角色。教师的角色认知和角色技能水平的高低,是影响他们能否扮演好教师角色的主要因素。师专实习生的角色认知和角色遥状况如何?对他们在实习期间及今后扮演教师角色会产生什么影响?本就这些问题进行了探讨。发现师专实习生具有角色认知的不明确性、不完整性,角色认知与角色技能的不协调性,角色技能的薄弱性等特点。这些特点影响着他们成功地扮演教师角色。  相似文献   

6.
在大学环境限定下,大学教师同时扮演教育者角色和受雇者角色。受雇者角色是大学教师以教育教学工作这样一种特殊的文化劳动换取经济报酬的行为过程,具有行为制约性、规范性和自律性等特点。受雇者角色与教育者角色冲突是大学教师角色基本矛盾冲突,伴随大学教师职业终生,影响大学教师教育教学工作,制约大学师资队伍建设。建构动态平衡的受雇者角色与教育者角色关系,加快大学去行政化进程,发挥大学教师受雇者角色功能,对大学和谐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说就业难,企业说人才难求”这种现象看似矛盾,其实并不矛盾。这是因为一方面社会对大学生的期望越来越高,要求越来越苛刻;另一方面优秀毕业生数量太少,不能满足社会需要。应用角色期望理论,首先分析了当代社会对大学生的角色期望;其次,向高校提出了如何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的可行性建议;最后,建议大学生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以及在就业时把自己定位为普通劳动者。  相似文献   

8.
<正>所谓"教师角色"是指教师所表现出来的由其特殊地位决定的符合社会对教师期望的行为模式。分析教师角色,明确教师自己的角色身份,对我们充分地扮演好这个角色、提高教学效率具有  相似文献   

9.
人作为社会的主体,需要同时扮演若干不同的社会角色,在角色扮演过程中,由于社会环境的变化、社会组织的变化和来自不同社会群体的期望等原因,导致其在社会角色扮演中经常产生冲突,难以调解,影响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通过对社会角色失调的种类进行分析,可以帮助人们对自身角色进行合理定位和成功扮演。  相似文献   

10.
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师的社会角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试从角色扮演的角度论述社会或他人对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师的要求和期望,认为哲学社会科学教师应是信仰者、实践者、耕耘者、促进者和示范者的社会角色集合体。通过角色认知、认同,强化哲学社会科学教师的职业意识,提升哲学社会科学的教育、教学实效,授业、传道又解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