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小小说《父爱不矮小》从父亲的外形特点入笔,视角独特,慢慢地展开一幅父爱的画卷.小说行文朴实,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使父爱的光辉透过字里行间跃然纸上,温婉细致、含蓄深沉的父爱,感动了"她",也感动着我们每个人. 1.明晰的线索情节. 小说以对父亲的感情变化为线索,表现了"她"对父亲由"怨"到"爱"的情感变化.小说开篇围绕一个"怨"字来展开情节.小学时,"她"因为参加学校的一台联欢会落选,明白了自己的个子矮小与父亲有关,"从那天起,她在心里怨上了父亲";上中学时,父亲是她所在学校的语文老师,她和父亲经常被别人一同提起,她感到委屈"为什么我要像父亲",后来她"知道遗传的作用,对父亲的怨还结在心里":上大学了,父亲来给她送饼干,并叮嘱她每天坚持吃,"她望着父亲矮小的背影怨着".全文以时间为经,以父爱为纬,连起了生活中看似不起眼的细节,平中见奇.这一连串的怨愤,皆缘于父亲的矮小,这怨情没有因为她的年龄的增长而消退,它像个结,结在了她的心灵深处.  相似文献   

2.
小小说《父爱不矮小》从父亲的外形特点入笔,视角独特,慢慢地展开一幅父爱的画卷。小说行文朴实,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使父爱的光辉透过字里行间跃然纸上,温婉细致、含蓄深沉的父爱,感动了"她",也感动着我们每个人。1.明晰的线索情节。小说以对父亲的感情变化为线索,表现了"她"对父亲由"怨"到  相似文献   

3.
正鲁敏在文坛上素以写淳朴、善良、温厚的"东坝"故土风情而著称,她另有一类小说,以小市民家庭的感情和关系为线索,写出大时代之下的生之艰辛和错综复杂,在平常生活的掩映下溢出残缺或变异人物的影子,比如《墙上的父亲》、《惹尘埃》、《六人晚餐》等。这类小说有点像安东尼奥尼的电影《放大》,作家拿着"取景器"对着树荫暗影连续闪拍,可能会捕捉到出人意外又令人惊悚的一幕。《大宴》属于这一类型。写"吃",似乎又与"吃"无多大关联。  相似文献   

4.
余华所创作的小说《许三观卖血记》,是其转型后的一部较为成功的作品。其中,小说的叙事方法最为吸引阅读者关注。尤其是小说中大量使用了"重复"这一叙述方式,由此增加了小说结构和小说细节的新鲜度,并充分地突出了故事的"苦难"主题,让读者在对白重复、主题重复、细节重复的阅读中,深切感受着"苦难"的内涵。  相似文献   

5.
<正>关于李森祥的小说《台阶》的主旨,一线教师的解读各有差异。在笔者看来,文本中的"台阶"不仅仅作为一种"事物意象"充当着小说的线索,同时也与小说中人物的动作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特别是父亲。本文从"坐在台阶上"的习惯性动作入手,分析父亲对于青石板台阶和新台阶的不同心理与态度,进而探求文本的深层意蕴。  相似文献   

6.
《回响》延续了东西以往的小说创作风格,是他持续向心灵探索的又一现实主义力作,在超越自我同时,实现了广西在中国文学最高奖项茅盾文学奖零的突破,推动广西文学迈上新的台阶。《回响》建构了案件真相追寻和家庭矛盾危机两条叙事线索,两条线索相互独立又相互影响,以逻辑推理和心理分析为两翼,通过层层严密的推理达到案件真相的突破,而情感危机却悬而未决,留下不少的想象空间。《回响》意图进行更为彻底的人物内心开掘、心灵探寻,向着人性沟壑的纵深走去,运用极为细腻深刻的人性呈现、内心书写和逻辑严密的侦探推理、细节伏笔描绘了在当下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中人的心灵危机和情感动荡。  相似文献   

7.
电影《喜福会》是根据华裔女作家谭恩美的小说改编而成,小说中四位母亲和她们的四个女儿之间的相互冲突和相互融合的心灵历程,揭示了母女两代人所代表的中国文化和美国精神之间的冲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母女之间的矛盾体现的冲突;中国式的谦虚与美国式的直爽之间的冲突;夫妻关系体现的冲突。  相似文献   

8.
正抓住典型细节,深入描绘,从中挖掘出闪光的情感或思想,这就是典型细节放大法。例如朱自清的《背影》,最感人的地方是父亲为"我"买橘子艰难爬月台的过程。这一过程,刻画出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小小细节,震撼着人的心灵,很好地深化了主题。下面是《爷爷为我烤红薯》中的片断,从中我们可以仔细体会典型细节放大法的运用:爷爷踱到厨房,看了看煤火,已经熄了,只好在灶里生  相似文献   

9.
《红浮萍》是李彦在其同名英文小说基础上重新撰写的,是一部阐释苦难并不失希冀的深沉之作。它以中国特殊的红色年代为背景,于纵横捭阖的笔触间将一个家族三代女性的命运流转铺展开来,再现七十多年的坎坷历史、红色舞台上的生命悲剧。沧桑岁月、复杂人性贯穿于现实与过往两条并行旋绕的线索中重新诠释着生命,苦难在此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它是满目疮痍的往昔,却又是生命的底色,是开出坚强勇敢的心灵之花的沃土。这是一部关于人性的小说,更是一个透视社会与生命的广角镜。  相似文献   

10.
抓住典型细节,深入描绘,从中挖掘出闪光的情感或思想,这就是典型细节放大法.例如朱自清的《背影》,最感人的地方是父亲为"我"买橘子艰难爬月台的过程.这一过程,刻画出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小小细节,震撼着人的心灵,很好地深化了主题.下面是《爷爷为我烤红薯》中的片断,从中我们可以仔细体会典型细节放大法的运用: 爷爷踱到厨房,看了看煤火,已经熄了,只好在灶里生火.  相似文献   

11.
许多读者都读过当代著名作家余华的代表作《活着》,这部小说可以说是一部简略的近现代史,在1994年,著名导演张艺谋把它改编成了一部电影,并且在戛纳电影节上获得了评委会大奖,无论《活着》是小说还是电影,都能带给人们心灵上的冲击。《活着》从小说到电影的艺术转化主要突出在历史的叙事方面,从历史的大背景下描述小人物悲喜交加的命运,尤为突出了在历史浪潮之中,小人物风雨漂泊的人生。在电影之中,皮影戏这一事物多次出现,是贯穿整部电影的线索,主人公一生的命运与它息息相关,相对于小说而言,电影《活着》减轻了小说赋予的凄凉,给影片整体上带来了温暖的意境。本文主要探讨《活着》从小说到电影的艺术转化。  相似文献   

12.
陈染的小说在母女关系的书写上,一改以往许多文本将母女关系处理成相依为命式的深情主题的套路,母女间的血缘联系褪去了伦理化、神圣化的伪饰,呈现出赤裸的人性原色,使读者看到母女关系中除却相依为命的心灵认同、默契与戏谑之外也有监视、控制与逃避,以及无奈的痛苦。  相似文献   

13.
在文学作品中,母爱常常被讴歌为照亮人类心灵的第一盏明灯。但是在莫里森的小说《爱》中,畸形的母女关系成为小说《爱》中最大的一个悲剧。通过心理分析的视角解读畸形母女关系的成因及其对主人公克里斯汀产生的影响,呼吁人们对心理关怀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河西学院学报》2016,(6):77-82
王度的《古镜记》是初唐传奇的代表性作品之一,从题材上讲,它属于志怪小说,但在一定程度上不同于六朝志怪小说的粗陈梗概。《古镜记》是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意在阐释"明神道之不诬"向"始有意为小说"的过渡。小说由十二个相互独立的小故事连缀而成,以一面古镜为线索串联起一系列的神异事件,在一定程度上展示出了中国源远流长的古镜信仰及唐代文化。文章结合小说创作的历史背景、中国古代的镜文化及唐代士人的文学作品来分析《古镜记》与唐代士风的内在联系。鉴于此,从中国古代的镜信仰文化、唐代士风分类这两个方面进行深层次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正>一、爬第一级"台阶":解读"父亲"和"台阶"师:这篇课文是一篇小说,但和其他小说不一样的是,它有很浓的散文味。会读小说的人,看完《台阶》后可能会过目不忘。请大家说说这篇课文里的哪些句子让你过目不忘?(略去学生的交流。)师:我们梳理一下,这么多让我们难忘、引起我们思考的细节,都和哪个形象有关?生:父亲。师:大家都很会读小说,读小说就是要抓住形象。除父亲这个形象以外,还和哪个形象有关?  相似文献   

16.
美国华裔作家谭恩美在其小说《喜福会》中选择母女关系作为故事的重要线索,表现母女之间存在的矛盾。文章分析这种矛盾产生的由来、其深层根源和解决的过程,以揭示华裔家庭面临的困扰,暗示出母女间的理解和沟通是解决这些困扰的一种途径。  相似文献   

17.
余华的《许三观卖血记》是以许三观卖血为线索,把他一生中的各种苦难连缀在一起,从而使小说透露出一种人生苦难无边的意识,而这种意识和作者余华受西方哲学的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18.
小说《地震中的父与子》讲述了一位父亲冒着余震的危险营救掩埋在废墟中爱子的故事。文章以凸现人世间的真爱为主题,以演绎真情为泼墨点,给读者献上了一份撞心灵的人生厚礼。读罢《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读者一定会被父亲、儿子以及芸芸众生的崇高言行深深震撼,灵魂上亦会得到一次庄重的洗礼。  相似文献   

19.
看《钟山》     
《钟山》第6期就一篇好稿子:头条孙惠芬的《致无尽关系》(中篇)。今年年关将近,而小说预先将读者拉人了浓浓的过年气氛之中。小说以一个城里的三口之家回老家过年为线索,追踪了中国传统农村大家族过年的基本流程:办年货、旅途接送、吃团圆饭、祭祖拜亲等,又串连起大嫂的糖尿病、母亲的赡养、  相似文献   

20.
美籍华裔女作家谭恩美的《喜福会》描写了四对母女之间持续不断的矛盾冲突。展示了中美两种文化的碰撞,以及这种碰撞对华裔心灵上的影响。小说中展现的母女之间的矛盾冲突正好集中反映了两种文化的相互冲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