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关于审美人类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经过几年的发展,中国的审美人类学在当代中国学术舞台上渐渐得到认可和重视.作为一种用现代人类学的理念和方法研究当代美学问题和审美文化现象的跨学科理论,审美人类学研究无论在国际上还是在国内的学术界都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和发展的学科方向.  相似文献   

2.
审美人类学之所以有自身独特的研究方法论,是因为构成审美人类学的两门学科——美学和人类学的研究对象互相贯通、互相交叉而互相结合。这是审美人类学自身的学理要求。而美学和人类学所关注的人类文化内在根本的制导因素成为审美人类学特有的研究方法论的出发点,这些制导因素主要是神话机制和审美意识形态机制。  相似文献   

3.
贾克?玛奎是首次明确提出“审美人类学”这门学科并对之进行系统建构的人类学家。他对审美人类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概念范畴提出了许多富有创见的界定;他对审美经验进行了泛人类的考察,确定了美感沉思和非工具性形式在审美人类学研究中的中心地位;他根据人类学的文化整体观与文化唯物主义,确定了生产技术、社会网络和观念构形作为审美人类学文化分析的三个基本要素的重要性;他成功地将美学研究引入到人类学视野中,对这两门学科的交叉融合与相互借鉴有不可忽视的开创之功。  相似文献   

4.
审美人类学"如何言说"的问题是对其学科体系合理性与合法性建构的探究。中国审美人类学从诞生之日起,通过开展学理研究不断地建构和完善自身的学科体系,通过深入开展文化个案研究为其存在的合理性与合法性提供丰富的文化支撑,通过对审美人类学的人才培养为其学科的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5.
审美人类学是一门方兴未艾的学科,对它的研究任务、性质、对象、研究范式的探讨已经初具规模,但是只注重这些宏观层面的构想和悬设对该学科的建设无疑是杯水车薪.傅其林的<审美意识形态的人类学阐释>一书,梳理了20世纪国外马克思主义审美人类学文艺理论的发展状况,论述了艺术的起源、发展、功能及其与文化的关系等一系列问题的人类学基础,成功地从理论探讨转向个案研究.  相似文献   

6.
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的教育人类学家明确提出了建立学习人类学的理念,并将其确定为教育人类学研究的重要议题.在美国,学习人类学的理念发端于文化传递理论,其理念在教育人类学领域中确立后出现了研究文化习得的转向,此后在情境学习理论和学习的社会理论推动下,迈向了实践本位学习的研究,成为西方学习理论的主流话语.学习人类学的研究为教育人类学研究学习问题提供了人类学经验,拓展了当代教育学科的文化和学习观念,充实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7.
审美文化的研究已经形成一种倾向,审美文化的研究必须借助人类学已经取得的成果。人类学可以分为三种:体质人类学、文化人类学、哲学人类学。审美文化的构架就存在这三种人类学的视界中。人类的肉体、男女两性的差异构成审美文化的载体。人类的文化是审美的本质内涵,人的历史语言、民族是其纵横的表现。审美文化的研究,最终要解决的是人是什么,人为什么存在  相似文献   

8.
文化人类学是人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在人类学包容的各种学科中,文化人类学可谓是影响最大的学科,西方学术界对它格外重视。它在当今西方人文科学领域里,被誉为现代最有发展前途,最前沿的学科之一,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文化人类学也是一门以人为研究对象的综合性学科,主要任务是解决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心理上的三大互动关系。它研究的范围极其广泛,按徐舜杰先生的说法,文化人类学是一个“千手观音”。因此,现在文化人类学,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注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兴趣,是当今世界的一门显学。发展到21世纪的…  相似文献   

9.
生态人类学是从文化人类学中孕育出来的一门新兴的分支学科。因此,生态人类学理所当然继承文化人类学的研究传统,以人类社会中的各个民族及其文化作为研究的单元。但生态人类学作为独立于文化人类学之外的一门分支学科,其理论建构既不能完全趋同于文化人类学,又不能完全依赖于生态学。在总结文化人类学与生态学一个多世纪以来研究经验前提下,生态人类学提出了自己的三大立论公设,以利使自己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相似文献   

10.
巴战龙 《教育研究》2021,42(8):59-68
"何谓教育人类学"是一个令包括人类学和教育研究在内的社会科学从业者困惑不已的问题.传统上,教育人类学的界说范式是"归属+对象+方法",但这一界说范式在知识的更替速度日趋加快、知识生产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显得苍白无力,学科界说范式转换迫在眉睫.回顾与检视改革开放后社会科学重建以来的学科发展历程,可以看出教育人类学传统界说范式的实质是学术领域的"圈地运动",浸淫其中的学术政治比例和浓度过大.鉴于当前学科竞争日趋激烈的现实,教育人类学界应该主动作为,适时将界说范式从传统范式转换到新的范式,即"论题+主题+策略"的"新教育人类学"上来,重塑这门学科生产新知和洞察生活的能力,走"积累性知识生产"和"标志性作品打造"两轮驱动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1.
教育人类学未来发展展望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教育人类学是一门新兴学科,以独特的视角研究人的生成与教育发展,深刻地揭示各种教育现象和教育行为内在动因和作用机理,受到广泛的关注而迅速兴起。对这一新兴学科的未来发展特别是中国教育人类学的发展作相应探讨,对推动这一学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从文学和人类学各自的特点及二者的区别入手,观桑文学对人类学的影响和人类学对文学的渗透即二者的双向的视野和认同,促进我们对文学人类学进一步地认识和了解。  相似文献   

13.
人类学是以研究文化现象为主的一门学科,如果将法律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来看待,那么法律人类学的出现就成为必然。人类学有其特殊的研究方法,特别是它的田野调查法对法律现象的探讨帮助是很大的。法律人类学关注法律文化制度为我们研究法律的文化形态打开了方便之门。  相似文献   

14.
人类学是一门视野开阔、研究方法独特的学科,它有着"开放"、"理解"的研究精神和田野工作的真实记录,因而成就了该学科的广博和深邃。教育作为人类生活中共同的行为,一直为人类学的研究所关注,其中对于各民族自身的教育传统的研究十分适合借鉴人类学的研究观和方法论,以革新传统模式,为归属于教育研究中的民族教育研究拓展出新的研究思路、开辟出新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5.
中国人类学自1978年恢复以来,经过的起航——中国人类学会的成立、跨越——社会文化人类学高级研讨班、家园——《广西民族大学学报》人类学专栏和平台——人类学高级论坛四个阶段。对这四个阶段的特点与标志进行了充分的概括,有助于理解与认识中国人类学近30年来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6.
经济人类学作为人类学分支学科,是人类学中与经济学对话的部分。20世纪40、50年代,经济人类学在美国人类学中兴起,并迅速发展成为人类学研究中对经济部分进行关注的新兴边缘学科。20世纪80年代,西方经济人类学理论与方法开始传入中国,经过二十多年缓慢的发展,经济人类学逐渐成为中国人类学中重要的分支学科。目前正在经历经济人类学理论与方法的"本土化"的中国实践。  相似文献   

17.
教育人类学本土化问题也是教育人类学中国化抑或建设有中国特色教育人类学的问题。在我国,发端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教育人类学因缺失厚重的根基,在其本土化过程中充满着复杂性。就其本土化的取向而言,我国教育人类学本土化取向研究主要表现为"中体西用"、"‘方’‘圆’融合"、"本土‘内化’"三种。  相似文献   

18.
面对生存世界不断发生的主题变更,教育人类学以其多学科的观察视野,亦在不断进行研究取向上的相应转换,某种意义上说,它是对既定教育议题的全貌审视,同时亦带有对特定时代问题的批评与反思,当然,更是试图以超越既有时空话语体系下的约束与局限,通过文化传递及人性转换的整体视界,诠释人性存在的多维内涵。  相似文献   

19.
儿童人类学是人类学的一个新兴分支,但人类学对儿童与童年的关注已经有相当漫长的历史。儿童人类学研究的核心是儿童与童年研究。本文梳理了儿童人类学的历史与发展现状,重点介绍了美国人类学家米德和哈德曼等人的观点。米德认为,20世纪最大的成就就是将对儿童本质的理解融入到对儿童的养护与教育中去。当代儿童人类学家承认儿童既是"脆弱的",也是"主动的行动者",并致力于在社会复杂的关系中寻找儿童的声音。如何迎接真正的"儿童的世纪",将对儿童与童年的理解融入中国的儿童教育中去,这将是一个值得我们长期探索的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