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校园语言暴力的成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园语言暴力在教师和学生中屡见不鲜,被认为是亟待解决的校园伤害问题之一。校园语言暴力看起来比体罚文明,但它带给学生的伤害却不容忽视。校园语言暴力源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因素,要医治校园语言暴力应让师生充分认识语言暴力的危害,学会自觉抵制语言暴力;让受害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感受,表明自己的态度;与家长加强沟通,共同教育学生不要“以暴制暴”,也不能一味忍让;完善心理辅导机构,上好心理辅导课,聘请心理教师帮助化解潜在危机。  相似文献   

2.
刘永生 《学周刊C版》2019,(3):189-190
现在教育不断发展,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校园暴力这一不和谐的现象,校园暴力对学校产生重要的影响,不利于师生的安全,不利于建设和谐校园。校园暴力主要有自我暴力,学生和学生之间的暴力,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暴力及社会上的人对学生和教师造成的暴力。本文对高中校园暴力的类型和特点进行了总结和归纳。  相似文献   

3.
一位教师对少年暴力问题的思考周刚读了《少年儿童研究》第3期“如何消除少年暴力’专栏中的一组文章之后,我作为一名初中教师,感到十分震惊、痛心和内疚。本来应该安谧得如同伊甸园的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校园,如今却游荡着少年暴力的阴影,而且屡禁不止,竟然在“校园...  相似文献   

4.
目前,很多学校存在着教师的语言暴力现象,影响了和谐校园的建设。本文探讨教师语言暴力的各种形式及其不良影响,并提出消除教师语言暴力的建议,从而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构建和谐校园。  相似文献   

5.
《教师博览》2021年9月号上旬版《如果在校园里遇到一只“棕熊”》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暴力就像是校园里的那只棕熊。它的出现,背后是一系列社会生态链的问题。每个参与校园暴力的孩子,背后大多有一个破碎、疏离的家庭。”这段话中的“每个参与校园暴力的孩子,背后大多有一个破碎、疏离的家庭”一句表述不当。  相似文献   

6.
校园语言暴力的成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教师体罚学生的现象已大大减少,但采用讽刺、挖苦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惩罚”的现象却呈上升趋势。校园语言暴力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根治校园语言暴力则需学生、教师、学校、家庭多方配合,通力合作。  相似文献   

7.
因教师“语言暴力”而导致的校园师生矛盾冲突案例时常发生。教师“语言暴力”给学生带来各种心理伤害.应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教师心理压力过大、人文精神缺失或人格有缺陷、滥用话语权等是导致学校教师产生“语言暴力”的重要原因。学会应对压力、更新思想观念、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提高师德修养、注意文明用语等是矫正“语言暴力”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8.
《学记》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结晶,它从学校的视角下提出的教育原则对教师指导青少年的健康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校园暴力现象层出不穷,学校作为校园暴力的主要场所,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是极其重要的。本文从校园暴力的现状出发,探讨《学记》中优秀的传统文化思想,对教师提出几点可行性的建议,从而抑制并减少校园暴力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国家法制教育的深入开展,广大教师的素质与法制意识得到大大增强,曾经问题比较突出的校园“硬暴力”现象已经越来越少。但一种更为隐蔽、对学生伤害更为严重的校园“软暴力”现象却越来越多,并且呈现日益攀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校园本是学生成长的乐园,可校园里也有阴霾——教师暴力就是其中的一种。教师暴力带给学生的往往是身体和心灵的双重伤害。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多次以法的高度明确了教师暴力是一种禁止作为,可教师暴力仍屡屡出现,禁而不止,个别案例令人发指。原因在于教师的教育观念落后、法律意识淡薄和综合素质较低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体罚或变相体罚造成学生伤害的事件已大幅度减少,但教师“语言暴力”的“软体罚”造成学生伤害的事件却剧增。从表面上看,教师的语言暴力比体罚要“文明”得多,但它给学生、学校乃至社会的危害却不能等闲视之。语言暴力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以及校园的人际关系都造成消极影响。要消除教师语言暴力,必须从提高教师道德素质、转变教育观念、加强对学生的立法保护、保证教师的心理健康入手。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体罚或变相体罚造成学生伤害的事件已大幅度减少,但教师“语言暴力”的“软体罚”造成学生伤害的事件却剧增.从表面上看,教师的语言暴力比体罚要“文明”得多,但它给学生、学校乃至社会的危害却不能等闲视之.语言暴力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以及校园的人际关系都造成消极影响.要消除教师语言暴力,必须从提高教师道德素质、转变教育观念、加强对学生的立法保护、保证教师的心理健康入手.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体罚或变相体罚造成学生伤害的事件已大幅度减少,但教师“语言暴力”的“软体罚”造成学生伤害的事件却剧增。从表面上看,教师的语言暴力比体罚要“文明”得多,但它给学生、学校乃至社会的危害却不能等闲视之。语言暴力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以及校园的人际关系都造成消极影响。要消除教师语言暴力,必须从提高教师道德素质、转变教育观念、加强对学生的立法保护、保证教师的心理健康入手。  相似文献   

14.
校园暴力现象在校园中已成为公开的秘密,学生们如何对校园暴力说“不”?本刊此次了解了一些学生的想法,从他们的答案中,我们不难发现:多数人竟然对校园暴力持“以暴制暴”的态度。  相似文献   

15.
平时大家总提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很少有人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日前北京护士学校高级讲师张兆丰针对一些校园暴力事件发出感慨:作为教书育人的老师,他们的心理健康更为重要,没有身心健康的教师,谈不上教育的进步。前段时间,媒体披露了诸如在学生脸上刺字、用火钳烫学生、当众扒掉女学生裤子等个别中小学教师体罚、虐待学生的事件,引起舆论界广泛关注。张兆丰认为“这是校园暴力”,并对这种行为产生的原因从专业角度做了分析。他指出:“原因可能错综复杂,但是有一个共同之处是,施暴者都一定有心理障碍。”北京同仁医院主任医师闵燕则是…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中学生对教师实施校园暴力的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学校开展中学生校园暴力教育提供参考,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重庆市某区选取中学生1851人参与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中学生对教师实施语言、情感和躯体暴力的发生率分别为25.7%、12.9%、1.3%,高中生语言和情感暴力的发生率(34.0%、19.1%)明显比初中生(17.9%、7.1%)多。(2)男生躯体暴力的发生率(2.4%)明显比女生(0.3%)多,女生语言暴力的发生率(29.3%)明显比男生(21.6%)多;城市学生语言、情感暴力的发生率(30.2%、15.9%)明显比农村学生(21.3%、10.0%)多。(3)不良师生关系、学习投入度低是中学生对教师实施躯体、语言和情感暴力的关联因素。结论:中学生对教师实施校园暴力的情况不容忽视,应从构建良好师生关系、增加学生学习投入度、提高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等方面,引导中学生减少和避免对教师实施校园暴力。  相似文献   

17.
“考考考老师的法宝,抄抄抄学生的绝招”。 “考试作弊天经地义,有人告密下课暴力”。 如此校园歌谣,道出了学生作弊的普遍性。其或左顾右盼,或翻书看本,或夹带传抄,或交头接耳,甚者,还  相似文献   

18.
校园暴力在学校时有发生,家庭、学校和社会均难辞其咎,而社会当负主要责任。校园暴力的主体不仅包括学生,也包括个别品德败坏的教师。要控制校园暴力,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需要有关部门出台相关的配套措施,特别是公安机关要严厉打击黑恶势力,斩断伸向校园的黑手。  相似文献   

19.
一 校园暴力,顾名思义是指发生在校园及其附近的以学校教师或学生为施暴对象的恃强凌弱的暴力行为。校园暴力是一种普遍存在的世界性现象,在一些国家或地区,如南非、巴勒斯坦等,校园暴力事件非常频繁,给教育的发展带来极大危害。在我国,校园暴力也并非今天才出现,但近年来有日益频繁、日益严重之势,已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本文主要分析我国当前中小学暴力事件的特点、原因,并提出对策。 当前,在一些地方,校园暴力时有发生。尽管  相似文献   

20.
校园暴力的现象分析及教育对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校园暴力形式多、原因杂,为了便于研究,我们在大量见诸报端的事实材料的基础上,根据校园暴力的来源及施暴者的不同将其分为以下几类:——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暴力现象此类校园暴力主要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或家长采取不恰当的、粗暴的方式对待学生,以致对其身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