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之洞是中国近代社会急剧变化过程中的重要人物,他一生中成就最大、所用精力和时间最多的两项事业就是办企业和办教育,且几乎是同时开始、齐头并进。张之洞是近代著名的教育家,他对中国近代教育事业所做的贡献不仅表现为办学堂多、类型广、范围大,更重要的是他在废除...  相似文献   

2.
悼王静安先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悼王静安先生顾颉刚噩耗传来,本月二日王静安先生自沈於颐和园昆明池中死了。这个消息蓦然给我一个猛烈的刺激,使我失望而悲叹。我对於他虽向少往来,但是恋慕之情十年来如一日。三年前,曾给他一信,大意是说:“颉刚现在困於人事,未得专心向学;待将来事务较简,学业...  相似文献   

3.
应,一边转身走回阿尼的车边,一边道:“旅游的。”进了文化部的办公楼,与文化官员卢森保格先生寒暄后,他带我参观了政府办公楼的里里外外。在介绍一个不大的圆桌形会场时,他说,政府所有的会议都是公开的,记者们可以在两侧玻璃后的房间旁听。有时这里也演奏音乐会,会场音响极好。他对我的音乐进行了评价,所用言辞及观点绝非一般人所能表达,并邀请我在此办演奏会。我问:“您演奏乐器或对音乐有特别研究吗?”“是的”,他说,“我的儿子打爵士鼓,现在英国伦敦演奏……”。以色列《音乐之声》的主持人伊斯瑞力先生告诉我,他喜欢我…  相似文献   

4.
论对人的尊重张岂之我的一位在某方面做负责工作的朋友,有一个很好的工作习惯:凡是因为重要公事而给他写信,他和他的秘书总会给一个答复。因此,别人有建议有批评意见都愿意跟他说,他对一些情况的了解也就比较深切了。在我的印象中,我的这位朋友对人是很尊重的,别人...  相似文献   

5.
王臣从政记     
杨学文 《大理文化》2012,(12):12-31
民国十二年(公元1923年),祖籍大姚人的李慎修来剑川县任县知事。到任后,他遵从曾在剑川任营都司的祖父李宝书“在剑川多做几件好事”之命,挖水塘,植柳树,办女学,兴旅游,修城墙,治匪患,整饬吏治,淳化风俗,在百姓口传中演绎成一则则传奇故事,本篇小说即根据传说创作。  相似文献   

6.
李雪涛 《寻根》2008,(2):26-30
2006年6月至9月,我在埃尔兰根-纽伦堡大学做了近4个月的访学,汉学系图书馆收藏颇丰的民国学术期刊使我对那一时期德国汉学与中国学术的互动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作为当时执西文汉学牛耳地位之《华裔学志》,  相似文献   

7.
做丈夫的可能到了炎炎夏日都想不起来把家里的空调器修好,一位妻子也可能会忘记准备好丈夫到外地开会需要的行装——虽然从一个星期前他就反复对她说这次会议对他有多重要…… 如果情况一直这样下去,失望便会演变成绝望。失望情绪对婚姻的伤害远远超过当事人的想象,它不仅会  相似文献   

8.
不久前,笔者有幸拜访了88岁高龄的著名哲学家张岱年教授。还没落座,教授就对我说:“你的刊物很好,任重道远,你要为中外文化交流多做贡献啊。”随后,教授和我谈起了他同外国学术界的交往,教授说他从未走出过国门,但他结识了不少来自各国的汉学家。教授说,这些汉学家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研究中国的问题都很细,也很认真,但是,汉学家太少了,“还太少,还太少啊。”他很感慨地重复说,比较起来,外国人对我们中国的了解远远不如我们中国人对他们外国的了解,这时,教授笑着对我说:“所以,我说你要多做贡献啊。”道别前,教授热心地…  相似文献   

9.
每当说起知荣明耻,我都不禁会想起一个人。他过去是我父亲的同事,从小看着我长大的吴叔叔。吴叔叔调来市里快五年了,我怎么就没有想起来去看看他呢?于是,我在一个双休日去找他。他们单位的值班员说:“没有这个人呀!”我说了吴叔叔的基本情况,值班的大概想起来了,愣了一下,有些失落地说:“唉!早走了。”我的心突然跳了起来,想盘根问底,可值班员忙着抬他的锅碗瓢盆,我不敢再问,无声地离开了那里。  相似文献   

10.
他是一个地道的农民,却靠着自己的努力创下了数十万元的年收入。他是一个生意人,却在事业发展势头正好时做了一名小小的村支部书记。他是一名"村官",却视百姓为天,真正把百姓顶在头上,放在心里。——题记我不后悔我的选择他叫刘秀文,今年47岁,是弥渡县苴力镇苴力村委会的党总支书记、主任,有趣的是在苴力向人们打听刘秀文,总会  相似文献   

11.
“我能成为革命前辈创建的新中国的公民,感到无比自豪。我亲眼看到了一个古老的国家重新焕发青春,我年虽已80,但仍然感到年轻,并且迫切地想要做更多的工作。”在庆祝80寿辰的茶话会上,爱泼斯坦吐露了他内心真挚的感受。爱泼斯坦的父母在他只有2岁的时候,就带他来了中国。  相似文献   

12.
一对百年文化反省的一个反省:什么逃脱了反省反而成了反省的前提? 今天我讲的题目是从尼釆的一篇文章套用来的,那篇文章的题目是《德国人缺少什么》。遗憾的是,尼采讲这样的题目用不着做譬如说德国与东方或者德国与英国之类的比较,他只是把德国的现状与他心目中的标准做一个比较,然後直截了当说出他的批评意见来。  相似文献   

13.
他山之石     
《世界文化》2011,(9):F0004-F0004
AnselAdams1902午出生在旧金山。在成长的二十多年里,他一直在到底是做一个钢琴家还是一个摄影家之间挣扎。直到26岁的时候,他终于下定了决心:做摄影家。为此他曾在20世纪20年代尝试了各种画意派的技术,但都不满意。  相似文献   

14.
如果当代传记的目的之一在于揭露秘密和丑恶,那么萨尔瓦多·达里一定是一位令人失望的传记主人公,因为他本人在生前,已经利用一切机会亲自把所谓的秘密公之于众。达里在日记中大言不惭地说:“我疯狂地爱我自己。”这种自恋贯穿他的一生,这种思想可能曾给他带来一些慰籍,因为他已逐渐走向“众叛亲离”的境地。达里声称可以“毫无顾忌地公布自己的隐私。”然而在伊昂·吉布森所著的《达里传》中,却揭示了达里本人拒绝表述的另一面,例如,他的画作中,同性恋本能表现得十分强烈,而达里本人从来不承认。他的晚年一直依赖于抗抑郁剂。在…  相似文献   

15.
美丽的桌布     
李威 《世界文化》2007,(2):24-25
就在1966年圣诞节前的那个星期,我的丈夫比尔被派到法国北部的一个小镇工作。小镇名叫卡尔文,是一个以采矿业为主的地方。那里有一家美国人办的塑料厂,我丈夫到那儿去做技术主管。当我们带着三个孩子不远千里地举家迁移到那里的时候,对那陌生的一切充满了好奇,觉得这真是一次非常奇特非常有趣的经历。但是.没过多久,我就对那里的一切失去了新鲜感,继而便陷入了由于环境不适所带来的种种不便之中。  相似文献   

16.
《寻根》2001,(5):59-61
福州豫章罗氏世居城内南营街,至五口通商福州始设英、法领事馆,外侨及传教士来者渐多,城外苍前山景物苍郁,领事馆及外侨多聚集于此,时又有教会办鹤龄英华书院(后改称英华中学),城中望族和巨商也竞置别业,罗氏亦由城内移居于此直至民国以后。罗氏家族在光绪年间出了一位职业外交家罗丰禄,丰禄字稷臣,出生于道光三十年(1850年),1867年考入福建船政学堂,他正是从这里开始走上职业外交官的生涯。  相似文献   

17.
1893年,杰克·史邦德出生于一个贫寒之家。为了生存,18岁的杰克来到了一家大家具厂做技工,待遇不错。他干得很卖力,加上祖传的木工手艺,不到2年的时间便升为领班,不久又升任为家具厂的厂长。然而,1929年美国的经济大萧条却让杰克的工厂倒闭了,他在工厂的投资不但全部告吹,而且成了一个失业者。“我现在是跌倒了。”他默默地告诫自己,“但这正是需要我拿出勇气的时候,一切从头开始吧!”杰克决定重新开创自己的事业。1931年,经济大恐慌的形势似乎好转了一点,但在这个时候开设一家新公司,在很多人看来,还不是时机,尤其开设家具公司,更不合时宜…  相似文献   

18.
一怀念 这些年来中央研究院的面貌丕变,一楝楝大楼像春笋一般平地窜起,只有四十年前兴建的两层楼的考古馆,以及一墙相隔的平房胡适纪念馆尚维持旧观,而边临的马路也还是院内的南北干道。这么单薄的“旧底子”仍然可以给怀旧的人一点凭藉,好像回到七八年前,看到一个高硕的背影走出考古馆,拄著拐杖,沿著马路,一步一停地走回家去。他就是我的业师高晓梅(去寻)先生。我习惯称他“高先生”,不称呼“老师”。 二十六、七年前我始入高先生之门,及民国六十九年(1980)我任职历史语言研究所之后,与他过从遂密,计有十二年之久。高…  相似文献   

19.
木子 《世界文化》2005,(2):49-50
美国的斯蒂芬,金是一位在恶梦的驱使下进行创作的恐怖系列小说作家。他总是反复做同一个恶梦:他在闷热狭小的房间里工作,有一个疯女人藏身于门后,手里挥舞着一把解剖刀。如果他不完成他的作品,她将会冲出来,而且她确实是这样做了。  相似文献   

20.
王巨从政记     
引子 民国十二年(公元1923年),祖籍大姚人的李慎修来剑川县任县知事.到任后,他遵从曾在剑川任营都司的祖父李宝书"在剑川多做几件好事"之命,挖水塘,植柳树,办女学,兴旅游,修城墙,治匪患,整饬吏治,淳化风俗,在百姓口传中演绎成一则则传奇故事,本篇小说即根据传说创作. 上任 来蟥城任职之前,曾在蟥城任过职的祖父最后一次把他喊到身边,对王臣道:"臣儿啊,你想好了,蟥城是个山穷水恶的地方那没什么,民风应说也还纯正,文化底蕴也很深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