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有许多老师认为专家设计的音乐教材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唯一途径,并常常与课程及教学内容混淆在一起。高中的音乐鉴赏教材中强调学生自主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音乐教材不谋求按部就班,音乐教材应该求异变新,从而促进创新。我们应当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那么,为了音乐教材锦上添花,让教材发出更绚丽的色彩,我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
音乐教材里是学生"应该学"的音乐,但学生更有许多教材里没有的"我喜欢"的音乐。在音乐教学中没有处理好这两者的关系,是形成"学生喜欢音乐但不喜欢音乐课"的尴尬情形之一。处于青年初期的高中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急剧增  相似文献   

3.
兼职老师,是老师们自嘲的"万金油"老师。在许多专职教师配备不足的农村小学,大多数老师都要兼任几门学科。音乐科也不例外。虽然,经常听到这些老师非常谦虚的自我评价:"我是兼职的,不专业,上不好……"但我认为,兼职的音乐教师,在教学上是有优势的,他们完全有能力自信地去驾驭并享受其乐融融的音乐课堂。  相似文献   

4.
张蓓莉 《教师》2010,(30):37-39
音乐老师在很多学生眼里是副科老师,音乐课存很多老师的眼里也是一门“玩儿的课”,没什么讲的,而真正要把音乐课“玩转”却不是那么容易的。作为一名音乐老师,我特别喜欢音乐。我感到音乐中包含着许多用语言无法表达的美好的东西。因此,我常常沉醉在音乐之中。我觉得:我这样是幸福的,但这幸福还不能使我满足。我认为:当学生遇上我,能够被我的课所吸引,这是幸福的;  相似文献   

5.
在音乐素质、修养等各个方面,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最现实的问题就是这种差异决定了音乐老师付出劳动的多少和学生掌握多少,能不能成正比的问题。然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老师我能做的,就是用赏识的态度去评价学生,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  相似文献   

6.
节奏是音乐中重要的表现要素。音乐教育家达尔克洛兹认为:"音乐教育首先要通过(音乐与身体结合的)节奏运动唤起人的音乐本能,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敏捷的反应能力。"音乐教育家奥尔夫也特别强调从节奏入手进行音乐教育。多年来,我在音乐教学中进行了节奏教学的探索,以下谈谈我的教学体会。一、结合想象,感知节奏音乐是听觉艺术,有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特殊性质,要感受并理解音乐,必然伴随着人的想象活动。我首先开展各种听觉训练,让孩子们用耳朵去听、去感知。孩子们生活在声音的世界中,节奏无处不有,让孩子们通过听音乐亲自去感受生活中各种各样的节奏,如钟表:嘀哒嘀哒;汽车鸣笛:嘀嘀嘀嘀。以及小朋友、老人、中青年人走路时不同的节奏。因此,我先通过聆听使学生从感性上识别,再加以丰富的想象,最后予以模仿。让学生觉得节奏训练并不那么  相似文献   

7.
职高班音乐课没有统一的教材,所学内容既不要考试又与毕业无关。如何去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浓厚兴趣,调动他们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使学生变"厌学"为"乐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进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是每个职高班音乐教师必须面对的首要问题。职高班学生原有音乐基础差,必须逐步对他们进行唱歌、基本乐理、音乐常识等方面的基础教育,同时进行各种音乐要素的学习,使他们理解音乐语言  相似文献   

8.
<正>现实生活中到处充满了音乐,学生每天都要被动地接受许多音乐信息,但是这种听都是无意识的,往往都是"听而不闻"。其中关键的问题就在于没有自己的切身感受,没有主动去体验这些音乐。针对这种现状,以学生平时最熟悉的活动场面作为切入点,也许能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欲望。于是,在高一拓展型课《音乐与生活》中,我引导学生从生活体验入手,从自身音乐经验出发,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及音乐现象,去感知、  相似文献   

9.
骆艳  晏燕 《今日教育》2014,(5):54-55
骆:晏老师您好!人教版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笔清新,意境优美的课文。我一直在思考:这种课文如果沿袭传统的字词句的教学,学生只能停留在文字表面。根本无法调动起学生无限的想象,学生无法走进课文描写的优美意境中去,无法真正做到心灵与文字的对话。就如,《月光曲》一课,文字美,情感美,意境美,如何让优美的意境流淌在孩子心间?  相似文献   

10.
音乐游戏不同于一般的游戏,它是通过游戏的形式,强调对音乐的体验、感受,在根本上服从音乐的指导。它从音乐本身入手,让学习者在聆听音乐的同时,引导他们通过一些音乐游戏,去接触音乐的各种要素。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通过音乐游戏去感受音乐的节奏、情节,体验音乐艺术的内涵。弗洛伊德认为:"游戏能帮助儿童发展自我能力,游戏是缓解心理紧张和使儿童掌握大量经验的反映。"游戏符合小  相似文献   

11.
薛晖 《儿童音乐》2011,(5):41-44
探讨时间:2010年12月14日晚参与人员:薛晖、永州初中音乐国培班辅导老师及学员薛晖:老师们好,我来啦!很高兴能和老师们一起探讨初中音乐教学问题。谢玲:音乐欣赏课比较难以让学生参与进来,提不起学生的兴趣,感觉教材中大部分的欣赏内容与我们农村初中学生的知识层面较远,上课效果不理想。何佳玲:我觉得上欣赏课,就是一个人在唱独角戏,学生根本就没兴趣,也提不起兴趣,  相似文献   

12.
余里君 《儿童音乐》2007,(12):61-62
经常听到许多老师说:音乐课好上,不就是教学生唱几首歌吗?现实中的部分老师教学生唱歌曲的时间要占课堂的90%左右,忽略了学生鉴赏音乐、实践音乐、创造音乐等能力的培养,这样很难唤起学生对音乐旋律和情感的共鸣。我认为这是音乐课的一个误区,要走出这个误区,拓展音乐课程资源是实现音乐课知识、情感、艺术目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亲其师而信其道."要让孩子们喜爱音乐课,就要让孩子们喜爱音乐老师.一个受学生喜爱的音乐老师,需用微笑面对学生,用心关爱学生,用过硬的教学基本功去激发学生,用赞美的话语去鼓励学生,用独特的教学风格去吸引学生,把最美的笑容留给学生,用自己的健康的情感去感染学生.成为孩子们喜爱的一名音乐教师,才能带领孩子们走进快乐的音乐段堂.  相似文献   

14.
余宇 《广西教育》2012,(20):46-46
我国儿童教育前辈陈鹤琴先生强调:活的教育,活的题材,主张到田间去,到自然界去,大自然就是活的教材。我园利用本地丰富的竹资源,通过老师灵巧的双手,制作出了许多竹制的打击乐器,如竹琴、竹鼓、竹响板、竹筒等,并把这些竹乐器运用到音乐教学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陈姗姗 《考试周刊》2013,(23):12-12
<正>部分音乐老师面对艺术大赛,认为自己没有能力应对,过分低估了自己的潜能。其实,一线教师是很有创造力的,你们有着许多专家学者所没有的宝贵财富,也就是实际的教学经验。你们知道怎样教授一门课程,怎样驾驭时间与课程进度,你们了解学生最想得到什么,你们才是课程的源头之水。音乐教师已不再是教材的简单执行者,而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参与者,学科架构的建设者,先进理论与教育现实的沟通者。只有先肯定自己,才能逐步向成功迈进。现我就个人音乐专业  相似文献   

16.
《考试周刊》2019,(87):163-164
本学年之初,我针对本校学生对音乐课兴趣情况以及对本地音乐文化喜爱程度做过一次调查,调查显示65%的学生对音乐课学习兴趣不强,69%的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但有92%的学生对皮影戏展示出了极大的兴趣,并且愿意跟随教师在课堂内外了解、学习皮影艺术。同时,调查显示很多学生认为音乐教材中的内容脱离他们的日常生活、在生活中找不到"教材中的那种音乐"以及自身音乐能力较低是他们学习兴趣不强以及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原因……而在校外,农村孩子又鲜有进行音乐教育的机会,如果这时我们的课堂有一些既富有趣味性又贴近学生生活的元素出现,就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针对这种情况,我认为将他们身边的非遗瑰宝——辽南皮影艺术引入到音乐课堂中,不但能够提高农村初中生音乐学习积极性,更能够使得学生了解、喜爱、乐于传承本地非遗音乐,增强他们的音乐能力,提高其审美品位,增强孩子们热爱家乡、热爱传统文化、热爱祖国的理想信念。  相似文献   

17.
"兴趣"是孩子们的老师,德国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强调音乐教育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种音乐活动,学生在课堂中如何提高兴趣,教师如何恰当地运用兴趣来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热情,是本文研究的中心。在音乐课堂教学中,需要有效的激发乐趣,激发学生的情绪,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相似文献   

18.
因为学校只有我教音乐学科,历届学生不论校内外什么时间场合,一般都称我为“音乐老师”,我常认为是每班每星期一节课的缘故,学生记不住我的姓。可今年学期开始的音乐课不记名问卷调查中,我发现这事有了意外的注解。我的最后一道题目是:给老师的悄悄话,主要是提些上课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课是我们校本教材中的内容之一,同时也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音乐上册里民族民间文化单元的内容之一。我将通过歌谱、图片、视频资料、文字介绍、音乐活动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本民族音乐艺术的理解,进而使学生领会到家乡民族民间文化的内涵和无限的魅力,培养热爱民族民间音乐艺术的情感和传承、弘扬民族民间家乡文化的责任感。  相似文献   

20.
李伟 《小学生》2012,(10):12-12
<正>音乐是积聚灵感、催发情感、激活想象的艺术,它是实施美育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在新的教学理念下,培养学生的"音乐耳朵",引导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主动去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在感悟音乐中陶冶情操,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热爱音乐的本性。一、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情境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通过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下,借助其他的帮助,利用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我努力挖掘音乐教材中可表现因素,精心设计、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情境,把学生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