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卢山 《文教资料》2012,(32):102-104
海子有大量诗作直接从《圣经》取材,无论在外在形式还是在内在精神上都与基督教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从基督教文化视角探究海子诗歌文本,解读海子诗歌与基督教文化的精神"暗合"与"共鸣",旨在为全球化视野下的海子诗歌研究提供一种新的路径与启示。  相似文献   

2.
王梦露 《考试周刊》2012,(76):13-14
海子作为全力冲击文学与生命极限的诗人,其人、其诗都备受学界关注。本文从传记批评角度阐述海子诗歌独树一帜的艺术特色,结合海子所处的时代背景、生活和求学经历,分析其性格特征对他的诗歌所造成的影响,即纯真的童话气息、对土地的深情回归、彰显自我的精神、面向未来的神性美等艺术特色的形成。海子以人生铸就的诗歌对后来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无尽启迪。  相似文献   

3.
海子是众多诗人中独特而传奇的一位,他怀着自己的诗歌理想以火一样的热情进行诗歌创作。他的诗同时也是他诗学主张的实践。海子试图用诗歌在这个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交融的新时代建立一个人文关怀的理想世界。  相似文献   

4.
《滁州学院学报》2021,(4):29-33
西川是海子及其诗歌成为经典的重要推动者。西川所作的努力主要包括:编辑出版海子诗歌文本;支持出版海子传记;不停地谈论海子,从而建构海子诗人形象,推动海子成为一个文化符号。可以说,没有西川一系列持续的努力,就没有海子及其诗歌在今天的经典地位。  相似文献   

5.
对于诗歌评论家来说,海子及其诗歌是避不开的话题。海子创造了属于他个人的意象空间系统,诸如土地、水、太阳、死亡等。他前后期诗歌中所涉指的意象又是有明显差异的,这种差异的背后也有着其深刻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海子的诗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试图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海子诗歌的传播,简要从时代因素、诗歌本身所具有的生命力和受众的需要角度来分析海子诗歌受到越来越多读者青睐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海子的名字在一般的读者中是比较陌生的,但随着新语文试验课本(高中语文第三册)编选了海子的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和《秋》之后,更多的读者特别是年轻人,开始热情地关注起海子和海子的诗歌来了,甚至有众多的诗人和读者建议把海子的忌日———3月26日定为“中国诗人节”。海子结束了一个诗歌时代,也开启了一个诗歌时代,他成为了一个继屈原之后中国诗坛为精神而献身的又一个象征。本文试图对海子的诗歌精神进行一个大略的梳理和论证,并以此参与关于海子诗歌精神的讨论。一、海子的死和不能承受的精神之殇海子,原名查海生,1964年生于安徽省…  相似文献   

8.
无论是形而下的物质层面,还是形而上的精神层面,痛苦对于海子、对于海子的诗歌都是不可忽视的因子。曾经相对优越的家世,现在贫穷的家境,远远不是海子诗中所表达的感受清贫的温馨,而是海子难以回避又难以割舍的诗歌尴尬,这直接呈现于他的诸多关于母亲、关于贫穷、关于爱情的诗篇之中。爱情理想被贫穷粉碎之后的海子,最终因为诗歌理想的支撑和召唤,从此在诗歌的征途上一路狂奔。  相似文献   

9.
论海子诗歌的史诗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子的史诗情结及其相应的史诗写作行为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中国诗坛上几乎是绝无仅有的。海子史诗的文化价值意向超逸于民族文化主义,直接指向一种人本主义文化,“直接关注生命存在本身”,是“诗和真理合一的大诗”。海子以他的史诗创作实践着他的史诗构想。  相似文献   

10.
海子在中国当代产生重要影响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内在因素,即海子诗歌本身的艺术质量。海子在当代诗歌创作方面留下了宝贵的遗产,他的诗歌有鲜明的价值取向、独特风格、丰富意象以及广为传诵的代表作.成为人们可以不断深入研究的重要资源。二是外在的因素,包括海子诗歌被关注的契机、有一些热心的诗友校友、诗作入选中学教材,以及有一批欣赏和研究的专家学者等,这些因素互相影响。互相促进,共同缔造了海子诗歌神话。  相似文献   

11.
闻一多诗歌的主题、意象、审美风格都同基督教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其诗歌以殉道者形象作为抒情主体,讴歌牺牲精神,并表现出悲悯情怀。而其诗中昂扬奋发的生命激情与生命意识则体现了基督教文化的顽强的生命意志力与以死求生的生命哲学。  相似文献   

12.
李中峰先生是当代西部一位杰出诗人。他热爱传统文化,文化功底深厚,具有浓郁诗人气质,几十年来创作的诗赋近3000首(篇),其特点一是众体皆备,诗词曲赋文兼写,诗歌以格律诗为主,格律诗以七绝见长。二是题材广泛,咏怀诗情真意切,感人至深;新田园诗既描写原生态的山水田园自然风光,又体现了当代农村的新风尚;讽喻诗继承了中国诗歌的"美刺"传统。三是风格多样,其中有一些七绝佳作令人拍案叫绝。中峰先生的诗赋创作继承了中华古典诗赋的优秀传统,又能在此基础上推陈出新。中峰先生以及当代许多传统诗歌创作实践是对后现代非诗化诗风的矫正。将当代众多的创作古体诗赋的作家屏之于当代文坛之外是一个很大的缺憾。研究当代文学的学者不能只把眼光关注到小说、散文及现代诗上面,应该放开眼光,抛弃陈见,关注那一大群以古体格律诗为载体来反映当代现实生活的诗人及其他们的创作。  相似文献   

13.
贯穿于余光中的主要诗歌作品中的情感红线是深沉、强烈的祖国情结,包括大陆情结、历史情结、古典情结。余诗充分表达了身居台湾的一代中国人的爱国、思乡、怀旧的浓厚情感,以及华夏儿女对祖国历史与化的认同与归属。  相似文献   

14.
辛弃疾是南宋时代产生出的一位具有韬武略的英雄。他有着崇高而丰富的英雄人格内涵,他的英雄人格不独在当时光彩耀目,即使在今天也荡人心魄,极具审美价值。他的英雄壮举、享富盛名的词作以及为数不多的诗都是他英雄人格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15.
戴望舒是中国 2 0世纪 30年代诗坛“现代派”的中心人物 ,他将西方象征主义诗艺与中国古典诗词的艺术精神融为一体 ,在“隐”与“显”之间以情绪韵律创造诗歌形式 ,意境抒写精妙自然。他的诗歌艺术是对中国新诗坛诸多不良倾向的反拨 ,为现代主义文学民族化的艺术表现开辟了较广阔的现实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工业设计教育现状的分析,认为工业设计教学中应加入一些人文精神的引导和教育,培养未来的设计师在作品中能够真正体现出关心人类、关注人性的文化底蕴,并从工业设计教学角度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儒、道、佛的思想进行整理、归纳、提炼,来引导教化学生在主观思想上,要具有的人文主义的关体,增加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17.
王阳明当称中国第一个有人文精神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的人文精神基于他具有鲜明人文性的哲学思想 ,主要表现在对应试教育的否定、与官学的抗衡以及对受教育者的权利、人格、个性、情感等的尊重诸方面  相似文献   

18.
从索尔·贝娄小说看其对犹太知识分子的人文关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索尔·贝娄的两部具有典型意义的描写美国犹太知识分子的小说<赫索格>和<洪堡的礼物>分析贝娄对美国犹太知识分子的人文关怀.受西方存在主义思想的影响,贝娄对其犹太主人公们在美国现代特定历史和环境下的生存困境和精神危机给予了深切的人文关怀与同情,并为他们指出了得救的出路.贝娄对犹太知识分子的人文关怀,其实是对所有知识分子,甚至是对整个人类命运的关怀.  相似文献   

19.
中西人文精神的源起、演变与融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文精神是中西文化“人文”思想的结晶。在不同文化的孕育下,中华人文精神体现为伦理型的、自然与宗教融合、“人”“文”互动、社会人格等特质;西方人文精神则体现为自然型的、自然与宗教抗衡、“人”“文”割裂、个体人格等特质。在全球化时代,中西人文精神自然呈现融合趋势,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在理论研究中,注重“人”与“文”的契合,“精神”和“思想”的契合;一是在文化实践中,倡导个体人格与社会人格的融合,当下追求与终极关怀的融合。  相似文献   

20.
林庚的诗学思想充满着浓郁的浪漫主义气息,原始、青春、朝气、理想、解放是其理论的关键词,在此基础上,他提出或重新诠释了一系列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的重要概念,如"少年精神"、"盛唐气象"、"童话精神"等等,为中国文学史和古典文学的研究开创了一片全新的天地。林庚的诗学理论无论是对文学理论建设还是文学史和古典文学的研究都具有无法埋没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