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商战峰烟四处迭起。各企业单位都在厉兵秣马,欲与同行一决雌雄。因此,科技档案这一为企业带来巨大财富的商业秘密,便成了企业同行窃密与反窃密、争夺与反争夺、占有与反占有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2.
一件件触目惊心的窃密与泄密事件,给刚刚融入世界经济大潮中的中国企业家敲响了警钟:过去闻所未闻的国际商业间谍已把他们贪婪、卑鄙的黑手伸向了中国,伸向了中国的企业.他们正以各种途径各种手段窃取中国的商业秘密,从而在中国大地掀起了一场没有硝烟的经济情报战.  相似文献   

3.
企业档案中商业秘密的认定及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商业秘密,在我国《刑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中,都有明确的规定,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且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  相似文献   

4.
商业秘密,英文名为“know-how”是“Iknowhowtodoit”的简写,意为“知道如何做某件事的技能”。它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在《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并未列举“商业秘密”的具体范围,它主要强调“能为  相似文献   

5.
《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条规定:商业秘密是指生产经营所有的,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它能够给它的所有人带来经济利益,造成竞争优势,是一种无形资产。它主要包括:(1)企业专利技术、设计工艺、计算机软件、图纸、资料等知识产权和专有技术的科技档案;(2)维护企业法人财产权和经营权的企业合同、  相似文献   

6.
李杰  徐波 《山东档案》2011,(1):16-17
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据此,我们可以判定,商业秘密是指不是众所周知的普通信息,且能够为拥有人带来经济利益的信息。商业秘密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是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重要的知识型无形资产,对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生存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也是企业形成和保持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7.
企业如何保护商业秘密朱启怀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够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济信息。根据其涉及范围,商业秘密可分两类:一类是技术信息,指凭经验或技术能产生的、在实际中尤其是工业中适用的技术情报、数据或...  相似文献   

8.
以前听新闻稿件泄密,不以为然。近偶见九二年十月二十三日《参考消息》,被《泄密!泄密!!泄密!!!——中国经济未敲响的警钟》一文所记述的泄密事实震惊!据权威资料统计,一九八七年在全国宣传报道和出版工作总泄密事件中,中央和地方所属新闻媒介泄密占79%。这一严峻的事实告诉我们,必须重新认识新闻保密工作的重  相似文献   

9.
新闻报道是将信息公之于天下,它的传播目的正好与商业秘密持有人的保护方向相反。影视片的摄制过程是可以作为商业秘密加以保护,但前提是商业秘密的要件必须满足。报道权与公众知情权之间孰轻孰重没有固定的答案。商业秘密是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为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技术信息是指应用于工业目的的没有得到专利保护的、仅为有限的人所掌握的技术和知识。经营信息,是指能够为经营者带来经济利益或竞争优势的用于经营活动的各类信息。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1995年11月发布实施的《关于禁止…  相似文献   

10.
新世纪新阶段,各国军事实力都在不断的增长,对信息的控制权争夺也愈演愈烈,国际间保密与泄密的斗争日益尖锐复杂,泄密现象也是日益猖獗,给国家的利益与国家安全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新闻图片泄密是最直观、最形象的泄密方式。本文探析了新闻图片泄密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一、选题设密在法律上的必要性 对出版社的选题设密一可以防止他人窃密,防止自己人泄密,另一方面可以在自己的选题被他人窃取后用法律的手段要求其承担侵犯商业秘密的赔偿责任。选题不设密在法律上就缺乏构成商业秘密的一个要件,一旦被其它机构窃去也没有办法加以追究。笔者曾遇到过这样的事情:某出版社一个很好  相似文献   

12.
警钟向泄密报刊出版物敲响我国的保密法已颁布多年,可我们的编辑、记者的保密观念却不能尽如人意。《出版研究》(1994.2)刊载了夏丹同志的文章,就报刊泄密现象作了披露,并特别指出了有极大危害性的三种泄密现象:1.报刊上,有千金难买的经济情报,有些直接影...  相似文献   

13.
为了保证在科技期刊顺利出版的同时,有效防止国家科学技术秘密泄露,文章以科研院所期刊为例,分析科技期刊面临的窃密技术发展、保密管理制度不全、责任主体保密意识淡薄造成的泄密隐患,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网络安全、健全并落实期刊保密管理制度、加强保密教育等保密管理对策,为科技期刊的保密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基于信息公开环境下的档案信息保密问题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窃密泄密案件及"机密遍地"等典型案例入手,针对信息公开环境下,我国经济领域忽视保密以及政府信息过度保密等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展开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5.
信息公开如何防止新闻泄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民主化进程的加快,当前,人们尤其是媒介对信息公开的呼声是越来越高了。顺应这种需求,有关法律法规正在加快制订之中,据悉,《信息公开法》在不久的将来也会向社会颁布。那么,在为此举叫好的同时,大众传媒是否应考虑另外一个问题,即信息越公开,越要当好“把关人”,防止新闻泄密?  相似文献   

16.
新闻报道中.经常会遇到商业秘密问题的困扰。这种困扰随着新闻业竞争的加剧以及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愈来愈强烈。如何正确处理商业秘密已经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有人认为.商业秘密涉及到权利人的经济利益,会给权利人带来损失,所以,商业秘密一律不应该报道。也有人认为,新闻工作是为社会大众传播信息的,只要是有价值的事实,都可以进行报道,包括商业秘密在内。本人认为,这两种观念都有失偏颇。商业秘密在有的情况下可以报道,在有的情况下则不能报道,要区别对待。在我国当前的法律中,适甩于商业秘密报道问题的条文,主要…  相似文献   

17.
有这样一种观点:“国外科学技术发达,不会窃取发展中国家的科技经济情报。”其实,这是一种天真的幻想。为了获取高额利润,国外大企业在猎取科技经济情报时,从来都是不择手段的。据纽约《中国时报周刊》最近披露(见《新民晚报》1993年2月28日转载):日本设有独立的广播监听室,有8名监听人员,昼夜24小时监听和收录中国的中央和省市的电台广播节目,并立即整理,制成卡片,分类存档。从该文列举的大量实例看,中国“泄密事件”频繁,且主要流向已转移到经济领域。许多价值连城的经济情报,都是在“友好合作”的烟幕下,被一些善良的人们拱手相送给对方的。  相似文献   

18.
因《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未明确给定不予公开的个人信息、商业秘密与国家秘密范畴,致使权利边界模糊不清,信息公开工作人员审查、公开信息过程中,隐私权与知情权、信息获取权与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权发生冲突。研究认为,冲突的解决方式是重新厘定不予公开的隐私信息、商业秘密、国家秘密范畴;建立严格、合理的保密审查机制及法律问责机制;修订《保秘法》;出台《隐私权法》与《商业秘密法》。  相似文献   

19.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第20条规定:“报刊、书籍、地图、图文资料、声像制品的出版和发行以及广播节目、电视节目、电影的制作和播放,应当遵守有关保密规定,不得泄露国家秘密。” 在新闻报道中,由于不注意保守国家秘密,造成了不少泄密事件,给国家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例如: 1981年9月20月,我国首次运用一枚运载火箭发射了三颗人造地球卫星。新华社发布了简短的消息,立即在国际上引起震动和关注。这三颗卫星进入太空后能否进入不同的轨道,是认定这次卫星发射重要意义的决定因素。美、英、法等国千方百计地搜寻这方面的情报。就在此刻,北京某广播电台9月22日播出了《太空奥秘夺桂冠》的广播稿,北京某晚报又于9月23日刊登了《我国第九颗人  相似文献   

20.
网络时代,媒体作为信息"富矿",应从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维护意识形态安全、信息安全的高度来认识保密工作的重要性,应时刻为从业人员敲响警钟,努力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新闻保密工作,防止窃密泄密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