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几年前,笔者在成都古玩市场上,集得民国时期景德镇瓷绘名家张志汤一粉彩小品花鸟四方瓶(如图)。此粉彩小品花鸟四方瓶,高仅13.1厘米,口径3.5厘米,瓶腹部最宽处为7.2厘米,足径4.5厘米。四方瓶口,向下逐渐扩张,至瓶腹部最宽处后,又渐内收至浅圈足,四方底足。正背各为一粉彩花鸟图案,正面花鸟图案左上题款为  相似文献   

2.
《收藏》2019,(7)
正高30.5厘米口径6.2厘米底径10厘米腹围52厘米桂林博物馆藏此二瓶造型古朴大方。盘口细颈,丰肩圆腹,腹下部略收,釉底,圈足,足高1厘米。整器瓷质细腻,釉色洁白,青花雅丽,图案明快秀丽,格调淡雅。  相似文献   

3.
闽北私人收藏有一件"明代孔雀绿釉玉壶春瓶"(图1)。该瓶器形较小,数十年前,在闽北邵武修316国道挖掘的弃土中,被发现拣回收藏。瓶高9厘米,口径3.6厘米,腹径5.5厘米,足径3.5厘米,瓶的腹部和颈部可见两道接痕,为三段坯胎制作。该瓶具有元瓷的某些特征,如圈足外撇,足  相似文献   

4.
宋康年 《收藏界》2013,(8):64-64
清代粉彩瓷的图案纹饰,可谓百花争艳,异彩纷呈,其中仕女图也是经常选用的题材之一。这里介绍的一对粉彩仕女图双耳瓷瓶(见图)就是清晚期的典型器物。该瓶体形硕大,高46.5厘米,囗径19厘米,底径16厘米。撇口,曲长颈,双花耳,溜肩,椭圆腹,腹下渐收,矮圈足。腹上一面绘有六个仕女聚集在一棵盛开着鲜红梅花的树下,囗径19渐收,树下,  相似文献   

5.
王军 《收藏》2009,(3):75-75
安徽青阳县博物馆藏有一对带座元青花玉兔纹净瓶,系1984年该县庙前镇团结村出土,瓶高19.5厘米,腹径7.8厘米,底径4.5厘米。直口,细长颈,颈中部有宽0.8厘米、厚0.2厘米的凸轮。颈由上至下渐粗,微鼓腹,腹下微收,至胫部以下外撇,宽圈足,足内凹,足底未施釉,砂底。瓶座为筒鼓式,足径7.9厘米,菱花形折沿,座颈呈束燃腰六边形,座身镂雕花窗,莲花形圈足,  相似文献   

6.
藏品两则     
青花八卦纹碗此碗口径9.7厘米,底径4.6厘米,高5厘米。撇口,深腹,玉璧形足,底为不挂釉的细砂底,碗外壁施豆青釉,碗内为白地青花八卦纹,碗心阴阳太极图,周饰顺时针方向放射线纹,再饰连绵状朵云纹。八卦纹是瓷器装饰中典型宗教纹样之一。《太平御览》载:“伏羲坐于方坛之  相似文献   

7.
素有“青如玉、明如镜、声如磬”之誉的龙泉青瓷,将在10月13日发行的《中国陶瓷——龙泉窑》邮票上一展风采。 邮票全套4枚,图案选用历代龙泉窑4件青瓷珍品: 五管瓶(北宋),高39.5厘米,口径8.2厘米,足径9.5厘米,出土于龙泉市茶丰乡(现属查田镇)墩头村,  相似文献   

8.
笔者早年从闽北邵武农村大户人家的大厅供台上,收来一对粉彩双耳瓷瓶(见图),两瓶左右成对,可惜一只口沿缺损。瓶高22.5厘米,口径7.5厘米,足径6.5厘米,撇口,缩颈,长圆鼓腹,颈部塑丽只出戟耳。瓶体上粉彩描绘有"仕女读书,仆人携琴"形象的"仕女图"。瓶背面墨书题有"玉人如名月,美女书清平,刘和义作"的"避讳诗"句和署名。瓶底圈足内满釉,红彩楷书书竖两列"大清光绪年制"六字款。双戟耳上描银装饰。  相似文献   

9.
刘敏 《收藏》2011,(10):76-78
"镇江博物馆藏有一件墨地白釉开光素三彩西厢人物故事图方瓶。此瓶高55厘米、口径12.5厘米、底径11厘米。平底,底部内凹成方形,内有青花"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楷书款。瓶身饰多组开光,内绘人物图案。"  相似文献   

10.
梁姝丹  胡健  夏晨光 《收藏》2009,(5):73-73
阜新市博物馆度藏一件元青花鸳鸯卧莲纹玉壶春瓶,属于馆藏二级品,不失为存世不多的元青花瓷特色之作。 瓶残高26厘米、腹径14.5厘米、底径8.4厘米,口残,颈细长,圆腹,圈足稍外撇,足底宽厚。底施釉,刮削不甚工整。圈足边缘露胎,有粘砂。灰白胎,胎骨稍厚,结构紧密。釉汁光润透亮,呈鸭蛋青色。  相似文献   

11.
金鑫 《收藏》2009,(10):47-47
这件龙泉窑青釉玉壶春瓶,高33.8厘米,口径9.5厘米,腹径20.4厘米,足径11.3厘米。1973年出土于合肥市明代陈闻墓。据墓志载,墓主陈闻生于元至顺三年(1332年),葬于明永乐十二年(1414年)。此瓶的形制、纹饰和釉色,都具元代及明初瓷器特征。现藏安徽省博物馆。  相似文献   

12.
藏鉴有约     
《收藏界》2012,(3):130-130
胭脂红轧道贴塑人物纹粉彩大瓶 高62.5厘米,口径21.5厘米,足径20.5厘米。花口外撇描金边,双狮耳,丰肩,长腹,圈足。通体胭脂红轧道为底,上贴塑福、禄、寿三星和麻姑献寿人物纹,间饰荷花、鸳鸯纹。  相似文献   

13.
范基农 《收藏》2014,(7):148-149
2013年11月8日,笔者从江苏南京一藏友处购得"颁恩赐上海出征纪念厚东第十一师团长"铜瓶,据言此锎瓶是该藏友夫人2009年从日本一古玩店购买。 铜瓶高14厘米,腹径8厘米,口径4厘米,重517克。兽首衔环双耳。器身铸有铭文:"颁恩赐上海出征纪念厚东第十一师团长",并有日军305登陆舰艇及头戴钢盔的士兵、炮弹等图案(图1)。  相似文献   

14.
《收藏》2011,(9):162
"旭日东升"瓶型:灯笼瓶,通高47厘米,颈高6厘米,口径18厘米,腹径28厘米,献礼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景德镇陶瓷史上首次双主题创作,由"井冈春雪"和"红梅傲雪"对瓶组成,将井冈山、黄洋界、南湖游船、武昌起义等中国革命发展史上重要事件、及苍松、红梅、映山红串联成  相似文献   

15.
傅恩凤 《收藏》2011,(2):32-32
福建泉州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在对外贸易上,中国瓷器是必不可少的贸易品,因此海上丝绸之路又被称为"陶瓷之路"。东门窑是当地烧造外销瓷的重要窑场,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收藏的青釉刻花夔龙双环耳瓶是该窑的代表作品。瓶高32.3厘米,口径7.4厘米,底径10.5厘米。微喇叭形瓶口,长颈,溜肩,圆鼓腹,圈足。足底露胎,施青釉不及底。  相似文献   

16.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有一对矾红粉彩高足盘(图1)。盘口径18.5厘米,高8.5厘米,底足高5厘米,足径8.4厘米,足厚0.5厘米。花瓣口,浅折腹,坦底,高圈足。底胎较厚,呈饼状,中心厚,外  相似文献   

17.
玳瑁釉盏和黑地白花莲纹瓶,南宋吉州窑烧造的生活用具,安徽省博物馆藏品。前者是1959年由上海博物馆调拨的,后者为1955年安徽巢县宋墓出土。两器皆完好无损,为宋代瓷器珍品。玳瑁釉盏,碗式饮食用具,口微敞,斜直腹,矮圈足,高5.5厘米,口径11.3厘米,足径3.6厘米。通体施黑釉,釉质晶莹,肥厚滋润,釉面呈玳瑁状的黄褐色斑块。近足  相似文献   

18.
梅瓶,是瓷瓶的一种,据说是因为此器瓶口较小,仅能插入梅枝而得名。梅瓶的式样在《饮流斋说瓷》中有专门的描述:"梅瓶口细而颈短,肩极宽博,至胫稍窄,抵于足则微丰,口径之小仅与梅之瘦骨相称,故名梅瓶"。它流行于宋、元、明、清各代。洛阳博物馆珍藏的白地黑花鸳鸯戏水梅瓶是一件典型的宋代磁州窑梅瓶。这件宋代的酒器是1970年在洛阳宜阳县董庄乡洞子沟村收集的。梅瓶高44厘米,腹径17厘米,底径10.5厘米。它小口短颈,  相似文献   

19.
一件铜瓶     
王福生 《收藏》2008,(5):93-93
去年12月的一天,我在西安古玩城买到一件铜瓶。瓶高28.5厘米,口径4厘米,底径7.6厘米,  相似文献   

20.
在今年四月上海首届古玩博览会上,笔者有幸觅得一对青花小碗。这对碗口径9.6厘米,高5厘米,足径4.6厘米。撇口、弧壁、圈足,胎质较粗,器型不甚规整。碗施釉较薄,釉色白中带青,外壁可见釉下旋纹。圈足外有明显跳刀痕,底足内见大小不一的缩釉点。碗内青花双圈,各有一青花"贵"字。两碗外壁以恣肆洒脱的行草书青花"金榜题名"和"状元及第"。青花青中带灰,有浓淡,无晕散,两只碗均完整无损。这对碗,我称之为"状元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