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正一.贾宝玉超前女性观的含义(一)概念释义所谓超前女性观,笔者认为是相比于当时社会对女性的观点来说超前了一步,与当时公认的女性观点更高瞻远瞩的态度。准确来说,就是曹雪芹塑造的贾宝玉这一人物形象对女性所持的观点。贾宝玉的女性观表现为思想上对女性的赞美和同情,行动上给予女性的支持和帮助,情感上与女性真诚、平等相待。现时代远远没有发展到女性优于男性阶段,但是曹雪芹塑造的贾宝玉这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 ,红学界受传统思维的束缚 ,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大多停留在阶层论、社会历史学等学科的范畴中 ,就贾宝玉的形象而言 ,学界大致有以下 3种观点 ,其一 ,以教科书为代表 ,认为贾宝玉是一个封建的叛逆者形象。其二 ,以一些比较文学学者为代表 ,将贾宝玉与俄国 1 9世纪文学中出现的“多余人”做比较 ,认为贾宝玉属于中国贵族阶级圈子里的多余人。[1]其三 ,把贾宝玉做了一定程度的性心理分析 ,注意到了贾宝玉的精神病变 ,从而认为他属于一个他所在社会的精神畸形儿形象。前两种观点侧重分析了贾宝玉的阶级性与社会性。第三种观点已意识到其…  相似文献   

3.
在此中,我对语言及语言教学做了不同观点的比较,建议了一些教学方法及教学活动并提出了一个大学语言教学的设想目标-教授一种实际掌握外语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张抗抗的长篇小说新作《作女》,具有自觉的女性意识,通过卓尔形象的描写,表现了在商业社会背景下新女性的成长和她们的生存状态、精神追求。“作女”在今天具有代表性,是城市女性不同于往日女性的新的形象。  相似文献   

5.
《红楼梦》导读《红楼梦》讲的是一个家族的兴衰故事。全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叙述了贾家父子、兄弟、妻妾、主仆之间在婚姻、道德、文化、教育、财产等方面错综复杂的人事纠葛和矛盾冲突。主人公为贾宝玉,他应该说是一个柔中稍稍带刚的男子。他们家上上下下几乎都是女性,掌管全家的也全是女子,而其中又有两女子非提不可,那便是林黛玉和薛宝钗。林黛玉生性猜忌,多愁善感,可贾宝玉偏偏就是喜欢她。老祖母看不上她,因为她身子弱,便骗贾宝玉与薛宝钗成亲。林黛玉在贾宝玉结婚那天被气死,贾宝玉悲…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红楼梦》中贾宝玉性格的三个方面——对待女性的基本态度、对待“男性”和“女性”的两性观点以及对“情”的体验和感悟——层层深入的性格层面的分析,揭示了《红楼梦》中所蕴涵的反对封建父权制文化的女性主义意识。  相似文献   

7.
阿尼玛原型是荣格对男性身上所具有的女性特质的一种概括,作为《红搂梦》灵魂人物的贾宝玉很突出地显现了这一特质。准确地把握贾宝玉身具的女性特质对于理解整部《红搂梦》的意含将是非常重要的。贾宝玉的女性特质从神奇性地被赋予,到在现实中地投射,再到最终地无可投射,深深相关地始终是一个”情”字,他想以”情性”化解世间的暴虐,但冷酷的现实终究抹杀了他的女性温情。他的悲剧,预示着曹雪芹“以情补天“的美好愿望的破灭。  相似文献   

8.
精读课教学仅仅靠“由下而上”的以词,句为中心的训练是十分不够的,应加强整体-局部-整体(即课-语言点-口头,书面交流)的思维训练,使学生能够从课的整体上去把握章,找出中心思想,情节发展以及作的观点。逐步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9.
运用“反讽”,是鲁迅小说的一大特点。反讽表现在语言上,就是一种语言错位,即叙述语言或人物语言与人物、观点、情调、文体等不相契合一致,存在较大反差。成功的语言错位,给读者提供一条缝隙,让读者看到隐藏在叙述语言与叙述对象后的真相。它的艺术效果往往比一般对位叙述要强烈得多。《孤独者》中的魏连殳在失业后做了封建军阀杜师长的顾问,在写给“我”的信中说,“快  相似文献   

10.
在封建统治阶级眼里,贾宝玉是一个"混世魔王"、"孽根祸胎",贾宝玉确实是背叛了封建统治阶级的意志.他对于女孩子的特殊的亲爱和尊重,反映了人性解放、个性自由和人权平等的要求,这就是进步的民主主义精神. 热爱女性、尊重女性、崇拜女性,是贾宝玉这个典型的最突出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结构观点和热力学观点,从微观结构到宏观性质,从现象到实质对碳、硅性质做了系统的分析比较,揭示了它们的差异性。通过理论分析及实例印证,对有机界和无机界的“主宰”元素--碳和硅作了深入浅出的描述。  相似文献   

12.
贾宝玉与西门庆都与女性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从审美的角度看,西门庆与贾宝玉几乎完全对立,但两人确是在复杂矛盾下的极致相交。对待女性,贾宝玉很尊重,欣赏,极其依赖。西门庆作为王者,他对待女性充满了占有与征服。这种兽性与人性的交织构成了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  相似文献   

13.
小说的语言主要由叙述语言、描写语言和人物语言组成。其中叙述、描写语言-即叙述人语言占很大比重。作者本人的语言素养、风格特点,主要由叙述人语言体现出来。本文论述了叙述人语言的风格流派及视角特征。  相似文献   

14.
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一《思想政治》教材(2003,第二版)同其第一版相比,在结构体系、知识内容、语言字、版式设计等方面都作了较大的修改和创新。教材内容的选用更富有针对性和时代感,观点和材料的叙述更加严密和科学,语言字的使用更加准确和恰当。但“没有最好,只  相似文献   

15.
《克兰福德镇》的叙述声音具有明显的女性标记,其小说文本对男性霸权进行了严厉批判。这些女性主义观点有些是出自作者的声音,但大多数并非如此,而是表现在人物的个性话语中。小说文本中还存在着个人叙述声音与集体叙述声音混合交融的特点。小说中的叙述者“我”是结构上“优越的”声音,它统筹着其他人物的声音。盖斯凯尔夫人在建构女性群体的情况下还建构了集体叙述声音,文本中以单言、轮言和共言模式实现了集体型叙述,形成了带有政治意义的女性集体的声音。  相似文献   

16.
《红楼梦》中贾宝玉存在话语沉默现象,借用Verschueren的语言顺应论来解释,可以发现:贾宝玉运用沉默是对其心理世界的顺应,是对交际语境关系做出的动态顺应选择。宝玉的话语沉默能反映出他独特的爱情观、宗族观和女儿观。  相似文献   

17.
女性自觉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从茅盾的“新女性”到张抗抗的“作女”,反叛不羁的女性形象一再出现,但因时代的变化表现出不同的特质。  相似文献   

18.
《红楼梦》中贾宝玉的人物形象,融人了作太多的思想观点,所以这一人物形象从他诞生之日起就一直是人们关注的话题。章通过对贾宝玉情理世界的剖析,认为“情”和“理”的冲突是造成这一人物悲剧的深层原因,是贯穿全书的-明-暗两条线索和作创作的立足点。  相似文献   

19.
"意淫"的提出和对贾宝玉的形象的塑造,在中国古代性爱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贾宝玉形象所体现的意淫有多层的含义(也就是说贾宝玉、林黛玉爱情有什么特点)。第一、热爱女性,尊重女性,体贴女性,反对男性中心、男尊女卑。"女儿两字极尊贵,比阿弥陀佛、元始天尊还尊荣"(第二回)。尊重女性,超越佛道二教的教主之上。女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体育运动中的性别差别会不会最终消失这个问题,一直存在着争论。传统的观念认为,男女在生理上存在着一些基本差别。与女性相比,男性在体育运动中的力量和耐力上总能保持着10%的优势。为了证明这一观点,科学家们做了一个实验,他们给男性加上相当于女性身体脂肪密度的重物,然后对他们进行运动测试。科学家发现,这样一来,男女成绩中的性别差别竟然消失了。而且,女性的生理特征并非永远是劣势,像横渡英吉利海峡这样的长距离游泳项目,脂肪的优势让女性占得先机。2156年的奥林匹克运动会是什么样的?我们都无法想像。但是科学家们却已经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