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空穴来风”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成语,一般辞书(比如《现代汉语词典》)注释为语出宋玉的《风赋》:宋玉对(楚襄王)日:“臣闻于师,枳旬来巢,空穴来风。”刘洁修编的《汉语成语考释词典》(商务印书馆1989年版)认为语出《庄子》:“空门来风,桐乳致巢。”因此可以这么说,“空门来风”是这个成语真正的源头,“空穴来风”是后人在使用中修改定型的词形,二的意思是一样的。  相似文献   

2.
《读写月报》写作版2002年第2期发表了裘永红先生《几个常被误用的词语》一文,拜读后很受启发,但其中的一条似有可商榷之处,这便是:3.空穴来风“张局长被免职了,看来有关他有腐败问题的传言不是空穴来风,而是确有其事。”“伏明霞矢口否认服用过摇头丸,声称此类报道是空穴来风。”“空穴来风”常常被理解成“毫无根据的,无中生有”,而它的意思其实正好相反,是比喻消息和传说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若按“老皇历”(料想《现代汉语词典》1996年修订本“空穴来风”条的解释即是裘先生的权威依据),裘先生此说甚当。可若按…  相似文献   

3.
佛教经典《金刚经》里面含有“空有不二”的哲学思想。在佛教看来,“空”并不是一般意义上所指的没有,而是“有”和“无”的统一体。《金刚经》中所说的有和无,有就是空,空就是有,空有皆是同样的东西,有无只是空的二面而已。佛教说“空有不二”,意思就是指有和无不是完全对立,而是相互统一,不能看到空就否认有,也不要以为有就否认空。  相似文献   

4.
“郎平辞职,并非空穴来风”——这是某报曾经刊登的一条标题,一些报纸也曾转载。新民晚报“夜光杯”刊登《“老泉”非苏洵之号补证》一文,文中也有“把‘老泉’加之于苏洵,亦空穴来风,恐事出有因”一句。现在,报刊上出现“空穴来风”,都是“事出无因”的意思,似乎已经约定俗成了。“空穴来风”能约定俗成吗?查成语词典,“空穴来风”语出宋玉《风赋》:“臣闻于师,枳句来巢,空穴来风。”原句的意思是:我听老师说,枳树多弯曲,致使鸟来作巢;有了空穴,风就会吹进来。可见,“空穴来风”是指有了洞穴才进风,其比喻义指消息或流言的传播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所以成语“空穴来风”不是事出无因,恰恰相反,而是事出有因。上文所举的两个例句,显然是误用的。值得注意的是,错用“空穴来风”,在报刊上经常  相似文献   

5.
高一语文课本犤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必修)犦中的“之”和“而”的一个用法被忽略了,至今在诸多版本的《教师教学用书》及各类参考书、练习题中都未见到正确的说法,或回避,或误说。笔者想就此谈谈看法。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上》的一篇课文《寡人之于国也》中一句:“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此句的意思即:我对于国家,总算尽了心啦。这一句中的“之”究竟怎么理解,是什么意思?一般的资料都回避了,有的资料索性解释为:之,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按此说法,“寡人”是主是无疑的,那么…  相似文献   

6.
如果要评选出一个最会“惹是生非”的成语,我以为非“空穴来风”莫属。这不,仅笔者孤陋的视野所及,专门讨论该成语词义规范的文章就有7篇:老丹《小心“空穴来风”》(《咬文嚼字》1995年第5期),时鹏寿《“空穴来风”,要说爱你不容易》(《阅读与写作》1997年第7期),吴勇前《不要误解“空穴来风”》(《语文月刊》  相似文献   

7.
词组“一发而不可收”与“一发而不可收拾”,虽然只是一字之差,但意思截然不同。前者是说某人开始做了某件事之后,再也收不住手,继续做了下去。例如:鲁迅先生在《呐喊·自序》中说过:(写了《狂人日记》)“从此以后,便一发而不可收,每写些小说模样的文章,以敷衍朋友们的嘱托,积久就有了十余篇。”后者的“不可收拾”,原指事物无法归类整顿,后借指事情坏到无法挽回的地步。在社会语言文字应用中,人们在想表达“一○发而不可收”的意思时,往往写成了“一发而不可收拾”或“一发不可收拾”。例如:①(陈寅恪)积蓄已久的生命感…  相似文献   

8.
《中学语文教学》增刊2001年《语文高考研究与辅导》20页第3题A项为判断成语空穴来风用法的正误,该项的表述是这样的:“马晓春退出富士通围棋赛的消息是中国棋院负责人透露的,当然是空穴来风,这消息不久也的确经新闻发布会正式公布。”无独有偶,2001年《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四市教学情况调查(一)》中第四题C项也考查了空穴来风的用法。该卷C项的表述是这样的:“《笑傲江湖》一剧的男主角被撤换的消息并非空穴来风,制片主任在记者招待会上亲自证实了这一说法。”上述A项和C项的语境几乎一样,可是空穴来风这个成语…  相似文献   

9.
《辞源》解释说:“赤子,婴儿。《书·康诰》:‘若保赤子,惟民其康义’疏:‘子生赤色,故言赤子’,引申为平民百姓。《汉书·龚遂传》:‘其民困于饥寒,而吏不恤,故使陛下赤子,盗弄陛下之兵于滇池中耳。’”《辞海》认为“赤子”有两个含义:(1)初生婴儿;(2)古代指百姓。由此可见,当前两大权威词典都认为“赤子”是指“婴儿”或“出生婴儿”,百姓是由“婴儿”引申而来,《辞源》还认为其得名原因在于孩子初生色赤,“赤子”到底是不是这个意思呢?整个先秦时代,“赤子”出现的次数不多,其中《孟子》、《荀子》、《庄子》…  相似文献   

10.
大学中文系各版本教材及参考资料中,对《古诗十九首》之《迢迢牵牛星》中“盈盈一水间”中“盈盈”二字的解释均为:水清浅的样子。这种解释很难服人。《文选》五臣注:“盈盈,端丽貌”应是符合原诗作者意图的注解。“盈盈”二字在古代诗词中均有运用:汉魏时多为仪态美好的意思;唐宋以降,多为充盈以及清澈、晶莹的意思。  相似文献   

11.
“蹄敫”补注云南云县一中金元中《促织》:“牛羊蹄各千计”,课文注:“意思是牛羊各几百头。蹄,就是脚,见《史记·货殖列传》。”笔者认为这只讲了“蹄”的意思,“”的含义没说。“蹄”的“”有两种说法。一种意见认为“”是“肛门”。《史记·货殖列传》:“马蹄千...  相似文献   

12.
释“论语”     
在教读《论语》选文时,经常有学生问:“论”为何要读作“lún”?“论语”是什么意思?这部著作为什么要以“论语”来命名?有些老师对这些问题或者各持一说,莫衷一是,或与学生一样,不知所以。而广西民族出版社《〈论语〉赏析》一书的解释是:“《论语》就是孔子的论和语,论就是议论,语就是告知,使人有所觉悟。”这纯属妄加揣测,不得不予以辨正。  《论语》之“论”之所以读“lún”,是因为此处它是个通假字,其本字即古体字是“仑(lún)”。《说文》段注:“论者,仑之假借。”“伦、论字皆仑会意。”那么,“仑”又是什么意思呢?…  相似文献   

13.
人们常用“烂醉如泥”来形容人饮酒过量,醉得扶都扶不住,瘫成一团的样子。如《水浒传》第一百零一回:“王庆一日吃得烂醉如泥。”又如《聊斋志异·黄英》云:“曾(姓曾的书生)烂醉如泥,沉醉座间。”那么,何以用“烂醉如泥”来形容醉得瘫成一团的样子呢?“泥”又是什么呢?明代陈继儒回答了这个问题。他在《眉公群碎录》中说:“醉如泥。南海有虫无骨,名曰泥,在水中则活,失则如一堆泥。”又《中华大字典》引《五色线》一书云:“南海有虫,无骨,名曰泥,在水中则活,失水则醉,如一堆泥然。”二书所言相同。原来“泥”是一种虫,…  相似文献   

14.
新编高中语文第二册《师说》一文,有两处注释值得商榷。一是“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课本注释为:“教给他书,(帮助他)学习其中的文句。之,指童子。其,指书。”这个注释欠准确,理由如次:要准确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弄清“书”“其”两词的意思是关键。先说“书”。查《古代汉语》(王力主编)、《辞源》和《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书”在三书中的相同义项是:①书信;②书籍;③书写、写字;④《尚书》的简称。依据语境分析,“书信”和《尚书》两义项明显不合文意。如果取“书籍”义,合不合适呢?让我们来分析一下,一千多年前的唐代…  相似文献   

15.
空穴来风”是一个十分常见、使用频率也相当高的成语。但遗憾的是,目前媒体上出现的“空穴来风”普遍用错了。如:1、电信重组属空穴来风,阚凯力称不排除有人造势。文章中还有这样的句子:阚凯力认为,这应是毫无根据的空穴来风。(《南方日报》2004年5月26日)2、“孙白”挂帅纯属空穴来风,张海涛将继续执掌女足。 (搜狐网体育频道,2004年9月3日)3、田亮进军娱乐圈并非空穴来风。(新浪网影音娱乐频道,2004年9月10日)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但无一例外,都认为“空穴来风”是用来比喻毫无根据的传言。并且特意加上“纯属”“并非”“毫无根据”等词…  相似文献   

16.
前不久,我到潜江中学去听课,高一的几个学生围住我,就《胡同文化》一课提出了3个疑点,我的回答不能令学生满意,特就教于汪曾祺先生。第一个疑点:学生说,写胡同居民安土重迁那个自然段,有这样一个句子:“有在一个胡同里一住住几十年的,甚至有住了几辈子的。”他们说,一个人只有一辈子,哪有几辈子的我说,这里说“几辈子”读者一下子就能想到是连同这个人的儿孙们。语言是传达意思的,只要读者明确是什么意思也就够了。学生说,不用“几辈子”用“几辈人”不是更明确吗用“几辈子”还容易使人联想到“人死后又托生”这样的迷信说…  相似文献   

17.
高考作文审题立意时,首先得明确的便是试题中“开放”与“封闭”的指令,它是正确理解题目意旨的关键一着。宋代苏东坡曾经在《东轩记》中说过,“循理以求道”。这里的“道”;是名词,指宇宙万物的本原、本体,“循”。遵循,意思是遵循事物的规律,才能探究出事物的本原和实质来。  相似文献   

18.
何洪亮:“灵”的本意是聪明、灵巧、有智慧,引申义还有“良好”之意。《诗经·大雅》中说:“灵,善也。”将这两种意思结合起来,“灵”就是聪慧至善的意思。就我个人来理解,  相似文献   

19.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语文》教材中选了杜牧的《阿房宫赋》,文中对“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这两句的注释是:“‘歌台暖响,春光融融’意思是说.人们在台上唱歌.歌乐声响起来。好像充满着暖意.如同春光那样融和。融融,和暖。‘舞殿冷袖,风雨凄凄’意思是说,人们在殿中舞蹈。舞袖飘拂,好像带来寒气.如同风雨交加那样凄冷。”笔者认为注释脱离了原文的句法结构.只串讲了大意.特别是认为“响”是动词,当“响起来”讲。有失偏颇。[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这些传闻纯属空穴来风, 毫无根据。希望大家能 理智对待。” 句中的“空穴来风”成语,如 此运用,过去百分之百算错,而现在 却为正确。因为一部新的语言权威辞 书——《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李行 健主编、2004年外研社、语文社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