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古以来,我们便提倡"因材施教",它的目标和我们现在的"分层教学"的教育模式是一致的。所谓的分层教学就是根据学生们的知识掌握情况、能力水平,将一个班的学生们分成"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三类或分得更细,再根据要求和因材施教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分层备课、分层授课、分类指导、分层练习、分层测评。  相似文献   

2.
分层教学能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一些不足,改变高职院校教学的滞后现象。在分层教学中,学生要分层:按照学生的测试分数、智能及思维灵活程度等因素动态地把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不同层次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要分层:备课、课堂教学、作业、辅导等教学环节,都应根据学生的情况,因人制宜地提出不同的要求。评价要分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标准,注意过程的发展性评价,使教学的针对性增强。  相似文献   

3.
会计专业分层次递进教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庞益荣 《现代教育》2011,(Z2):78-78
一、分层教学的特点、理论依据及主要形式(一)分层教学的特点所谓分层教学,就是教师充分考虑到学生中存在的差异程度,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不同类别学生的学习指导,以便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好的发展。分层教学在教学目标上致力于促进全班学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在教学组织形式上综合交替运用班级、分组和个别教学  相似文献   

4.
分层教学就建立在承认学生差异,面向学生差异,从学生有差异的学习需求出发实施教学的理念之上。分层教学改变了过去的"齐步走"模式,分层实施,因人施教,允许学生上下流动,鼓励学生勇攀"高枝"。分层教学让每个学生吃适合自己的、吃得了、吃得好的东西,最大程度地尊重学生的个性,满足每个学生的不同需求。  相似文献   

5.
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在知识、能力、兴趣、心理等方面的个性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分层分类教学。要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既能“吃了”,也能“吃饱”,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数学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王卫兵 《成才之路》2010,(1):I0015-I0016
分层教学是一种因材施教原则的教学法,它是根据学生知识掌握的程度不同,能力水平,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等,将一个班的学生分成若干层;再根据《课程标准》要求,有针对性地分层备课、分层授课、分层指导、分层练习、分层测试的一种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随着高校的扩招三个班合班上大课,这势必导致一个问题出现学生语文程度明显良莠不齐,基础好的学生和基础差的学生水平相差太大,教师在选择讲解篇目时不易把握难易度,大班教学也使得教师很难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不同程度的学生对该门课程的期待值不同,使得教学很难达成互动.本文从分层教学的概念着手,依据"分层教学"的理论基础,总结大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分层教学策略的提出,得出了大学语文分层教学的基本模式与策略.  相似文献   

8.
一、教学目标 (一)依据学生认知水平和能力结构的差异性,界定教学的梯度目标,以便实施分层推进教学。梯度目标的描述分设基础(记为A)、水平(记为B)、扩充(记为C),其中基础知识目标通常放在A级,能力目标在B、C级提出,形成梯度目标系统,以贯彻和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和知能迁移规律。  相似文献   

9.
初三物理复习,面对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能力上的结构层次不同,传统的复习模式常常出现后进生"吃不了",优生"吃不饱"的尴尬。这会造成"吃不了"的后进生慢慢地失去学习兴趣,进而放弃学习。"吃不饱"的优生也慢慢地失去能力提升的机会。同班异步达标分层教学,通过学生分层、目标分层、指导分层、评估分层,结合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很好地解决了复习课中常见的"吃不了""刚刚好""吃不饱"的结构矛盾,使每一个能力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课堂,落实完成相应目标,从而达到有效提升复习课堂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电脑日益走入课堂。但是多媒体教学并没有摆脱原有的教育模式,只不过由“人灌”改为“机灌”而已。在这种情况下,教育工作再次对传统教育进行反思。特别是在建构主义等教育理论的影响下,一些教育专家开始提倡素质教育,这样就引导广大教师去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方法。目前各校教学班两级分化,“吃不饱”和“吃不了”的现象普遍存在。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广大教师多方进行了尝试,于是研究性学习、分层教学法等就在全国范围内拉开帏幕。我校的分层教学是按学生不同的学习能力、不同的学习水平来分层,并分别采用不同教学对策,教师在均衡层面上激励学生进取,激活学习兴趣,全面发动学生自主学习,以使学生获得最优化教育,以促进每个学生全面的发展、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考察其它学校的分层教学大都也是以考试成绩将学生分成竞赛班、特色班、普通班、平行班、补差班等或以某一科成绩的优异组成数学竞赛班、物理竞赛班、化学竞赛班等或快班、中班、慢班或A、B、C之类。不一而足。当然。也有在班内实行分组分层教学的。  相似文献   

11.
每个学生素质不同、基础不同,接受知识的能力和效率是不一样的。学生的接受能力有差异,教师教的东西自然有些同学学得好,有些同学差一些。所以就有了三类学生,即基础薄弱的学生、中等学生、优等学生。我们可以在课堂上针对不同能力的学生,布置不同的教学任务,达到不同的教学目标。对他们进行课堂分层、作业分层、课后辅导分层。分层教学是因材施教的重要途径,也符合"为了每一个孩子的成长,不放弃每一个孩子"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12.
分层教学策略就是根据受教育者的个体差异,对其进行分类排队,按照由高到低的顺序将其划分为不同的层次,针对每个层次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以实现既定的人才培养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一、分层教学的具体操作与实施1.学生分层。教师可针对差异性中的共性,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通过学生的作业情况、课堂提问、单元检测、实际操作、讨论分析等多方面来评价)对学生进行分层,同时还可结合学生个人意愿来进行学生分层,可分为A、B、C层或多个不同情况的学习小组。分层的目的是便于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干预和影响,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学习…  相似文献   

13.
高职院校学生数学水平客观上存在差异,数学教学中按照学生的知识水平及学习能力将学生分为A、B、C三个不同的层次,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切合学生实际、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目标,在教学中设计梯度教学方案,创造条件让所有学生都参与教学活动,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数学分层教学活动中各得其所、各展所长,达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之目的。  相似文献   

14.
正浙师大附中(金华二中)自2013年下半年开始在高一年级部分班级实行"分层走班"教学实践,即根据学生发展的差异,通过分层走班,让每一个学生在不同学科的不同层次和类别的教学班里,接受相对比较适合的教学,力求让学生获得更好的成长平台。历史学科在高一年级将学生分为A、C两层:A层学生对历史学科学习兴趣不大,知识基础比  相似文献   

15.
"多层次教学法"是运用因材施教理论和新的教学理念实行目标管理和目标教学的一种特殊教学方式.它根据教学目标和班级学生的接受能力,将一班学生分为A、B、C、D四个不同层次,然后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进行不同层次的辅导和考核.  相似文献   

16.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的引入。高数教学方法多种多样,灵活多变。目前,高数分层教学是一些学校正在尝试的教改内容。数学分层教学的多数做法是:新生入学后进行数学测试,根据数学成绩一般分为三个层次——A、B,C班,或两个层次——A、B班。教学中,根据学生不同层次班级的认知结构,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有的学校A、B、C班采用动态形式,即经过阶段性的学习后,根据测试成绩,可重新调整班级。[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徐颖 《辽宁教育》2011,(6):59-59
所谓分层作业,就是教师充分考虑到学生中存在的差异程度,有针对性地加强不同类别学生的作业指导.分层作业在教学目标上致力于促进全班学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在教学组织形式上综合交替运用班级、分组和个别教学形式;在教学效果上则谋求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相似文献   

18.
分层教学是一种符合因材施教原则的教学方法,它是根据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能力水平、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等,将一个教学班的学生分成"A、B、C"三类,再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因材施教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分层备课、分层授课、分类指导、分层练习、分层测评的一种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9.
走班分层是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而实施的提高教学质量之举.初中数学教学中,基于考试分数,同时引入“学习能力”这一因子,通过对不同学生学习能力的分析,为学生的分层以及不同层次的教学设计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走班分层的效益.  相似文献   

20.
李政栋 《考试周刊》2012,(59):61-62
分层教学法是在学生知识基础、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存在明显差异的情况下,教师有针对性地实施分层教学,从而达到不同层次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对学生、教学目标、教学过程进行分层,可以引发学生求知的内驱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每个学生都获得不同程度、最大限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