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正>《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标》)中提出: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通过丰富的实例引入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经历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让学生意识到:数学与实际生活有关,数学与我有关,数学是有用的,我要用数学,我能用数学.要使这一理念真正落实到教学实践中,教师  相似文献   

2.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引导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经历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帮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我有关。与实际生活有关;数学是有用的,我要用数学,我能用数学。我在教学二年级《辨认方向》一课时做了一些尝试,力图体现上述新课程理念。  相似文献   

3.
正《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中提出:"注重数学知识与实际的联系,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在数学教学中应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通过将丰富的实例引入数学知识,引导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学生从实际情境中发现问题,并归结为数学模型,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帮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自己及生活实际有关,数学是有用的,我要用数学,我能用数学。  相似文献   

4.
数学教学需要关注学生独特的背景与文化.《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在基本理念中就明确指出:“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的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也在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高中数学课程应力求使学生体验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数学与日常生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促进学生逐步形成和发展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5.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教学目的中明确指出: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数学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数学建模能力和数学交流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6.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中提出:通过数学学习,学生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因此,数学的学习不能停留在掌握知识、解决一些现成应用题的层面,应该将数学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学会应用数学的概念、原理和方法解释现实世界中的现象,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整个数学教育的过程中都应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只有如此,才能使数学富有生命力,才能真正实现数学价值。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在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方面,以下几种方法比较可行。  相似文献   

7.
数学命题的应用包括两方面:一是数学命题在解决纯数学问题中的应用,二是数学命题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有关我国学生数学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现状调查(刘兼、孙晓天,2002)表明,我国学生数学学习具有较强的自我封闭性,普遍注重“纯粹”技能技巧的练习和题型教学,脱离社会生活实际,即使是一些数学技能掌握较好的学生,面对一些现实的数学问题也常常感到困难.另一个事实是,我国学生在数学观上具有片面性.中国学生一般认为“数学就是解题(而且是解比较纯粹的题)”,这与西方一些国家学生认为“数学是过程,是活动,学数学就是做数学,就是去解决一个问题,获得一种体验”有较大不同.事实上,数学发展到今天,与社会的关联越来越紧密,应用性越来越强,学生应该知道数学的应用价值,树立应用意识.  相似文献   

8.
冯伟达 《辅导员》2010,(10):J0003-J0004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小学数学建模,主要是指小学数学学习中,从数学的视角,运用数学思想方法、数学语言将生活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进而求解、验证与应用,  相似文献   

9.
在研究性学习中,社会实践是重要的获取研究素材和相关信息的渠道.《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标》)指出: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让学生主动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马相伟 《成才之路》2011,(21):71-71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我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实践活动,既能培养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巩固学过的知识,又能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1.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  相似文献   

12.
鲁家宝 《山东教育》2013,(12):45-45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呈现作为知识与技能的数学结果的同时,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使学生体验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寻求结果、解决问题的过程。”怎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把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当作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并在建模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引导学生自觉地用数学的方法去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崔涛 《新疆教育》2013,(14):122-122
《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十分强调数学课程意识的重要,前言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自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  相似文献   

14.
新编高中数学教学大纲中首次明确提出:为了加强创新意识的培养,在必修课的内容中安排“研究性课题”(12课时)。所谓研究性课题主要是指对某些数学问题的深入探讨,或者从数学角度对某些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研究性课题要以所学的数学知识为基础,密切结合生活和生产实际,在学习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活动和合作活动,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和明确探究方向,注意体验数学活动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应用能力。下面结合高一下期研究性课题——“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的教学,谈谈我对研究性课题的教学的尝试和感受。  相似文献   

15.
冯洁 《广西教育》2013,(13):22-22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数学课程还要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不仅是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也是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前提。但是长期以来,在实际数学教学中,多数教师对学生运算能力、推理能力的培养关注较多,对于学生的应用能力的培养没有提到应有的高度,致使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比较淡薄,实际应用数学的能力还比较低,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形成数学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改革非常重视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普遍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强调:高中数学课程应用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应用意识,形成解决简单实际应用问题的能力.《标准》将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列为新课标改革的十大理念之一.与此同时,  相似文献   

17.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下简称《课标》)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及其知识背景出发,让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因此,数学教学要积极链接生活素材,努力构建“来源于生活——提炼为数学——应用于实践”的教学流程,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8.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实验稿)》中关于课程目标中指出:“数学建模为我们提供了将数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机会.提供了运用数学的机会.数学建模的过程.就是将数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过程。……”.“问题情景-建立模型-解决与应用”可以成为课程内容的呈现以及学生学习过程的主要模式。  相似文献   

19.
申烨晖 《数学教学》2005,(11):17-19
阅读完《数学教学》2004年第10期田中老师写的《关于应用题教学与应用意识培养的思考》一文后,感触颇多.尤其是对田老师关于“应用意识培养是否和应用题呈现方式有关的讨论”中的问题,在具体的教学中,学生有明显的反映,感到题目文字叙述冗长,数量关系复杂,难读懂题意,从而放弃学习.所以,接着田老师的文章,我想谈的是:应用题的表述方式对学生应用意识肯定会产生影响,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引导学生对问题所反映的实际背景的领悟、  相似文献   

20.
数学应用与数学建模辨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设立了数学建模的专题课程,对高中生开展数学建模学习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但是,《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只提到应用意识的培养,要求学生通过数学应用的学习获得一些用数学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体验,不提及数学建模的学习。那么,这是否意味着义务教育阶段与建模学习无关?如何看待高中阶段的建模学习与义务教育阶段数学应用学习的联系?一般地,应怎样看待数学应用与数学建模的关系呢?我们认为有必要对这一问题作深入分析,以便纠正可能存在的错误认识或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