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正>如何在紧张、有限的时间内提升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呢?我结合自己多年带高三毕业班的经验,觉得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对在短期内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是有效的。一、课内练兵,重在激兴启思重语感我曾经向高三语文老师讨教文言文复习方法,也听过一些高三语文老师关于文言文复习的公开课,他们基本上是按照高考总复习的那本书,从文言实词到文言虚词再到文言特殊句式、词类活用,从筛选文言信息、归纳内容要点到文言文翻译、断句,按照这个思路来安排文言文复习的内容。但是,这种复习方法带来的  相似文献   

2.
配合人教版、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梳理而成的课内文言文复习用书。梳理与训练结合,适合课前预习,会考、高考复习使用。为了帮助同学们积累文言知识,轻松拿下高考文言阅读分,《中华活页文选》依托自己在古诗文方面的传统优势,与一线教师一起编写了《高中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梳理与训练》特  相似文献   

3.
问:2005年高考复习为什么必须重视文言句式?答:文言句式是文言文区别于现代文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现代人阅读文言文的一个主要障碍。正因为如此,原全国统编教材在“单元知识和动用”中安排了2个专题进行重点训练。历年的《考试说明》也都把它列为考查内容,并在1996年——2000年连续5年考了文言句式。只是从2001年开始,这一考点在《考试说明》和以后的《考试大纲》中加了“★”号,作轮空处理,于是文言句式逐步淡出了考生复习应考的视野。  相似文献   

4.
林旭刚 《学语文》2004,(6):29-29
2004年高考语文试题中的文言文阅读部分是节选自《后汉书·孟尝传》的一段文章,试题考查内容包括文言文实词、虚词的用法 ,文言文的分析综合能力以及对文言语句的翻译。以下就结合今年的高考试题谈谈文言文阅读复习时应注意的两个基本问题 :一、平时注意积累常见的实词、虚词的用法高考《考试说明》要求“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常见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对于实词 ,应注意古今词义不同和一词多义的现象。古今词义变化的情况有五种 :〔1〕词义扩大。如“江、河”古义专指长江、黄河 ,现在泛指所有的江河。〔2〕词义缩小。如“妻子”…  相似文献   

5.
研读’97高考文言试题,结合近几年高考文言试题情况,我们认为,要想提高文言试题的得分率,高三文言文复习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考试》2008,(5)
《考试大纲》对文言文阅读的要求是:能阅读浅义的文言文。其中一条是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即在对文言句子理解的基础上将其翻译为现代汉语。自2002年高考试卷中文言翻译以语言表达题的形式出现以来,至今已考查了6年,且赋分逐年增加。在文言翻译专题复习过程中,有下列几类词语应提起注意:  相似文献   

7.
【指点迷津】文言实词是文言文的主要构成部分,熟记并积累一定量的文言实词,是学好文言文的关键。一篇文章之所以读不懂,关键是不知道文言实词的意义。文言实词意义的积累,在平时、在学习文言文的每一堂课。文言实词意义往往不是一个,在实际使用中还有临时意义,因此明确文言实词的意义非常重要。高考文言实词复习应注意以下几点:一、依据课本,夯实基础。课文中的文言文是文言知识的载体,而高考文言阅读试题所涉及的知识,绝大多数曾见之于课文。所以考生应熟读甚至背诵课本中的重点文言文篇(段),培养语感,掌握文言文的基础知识,熟悉实词的相…  相似文献   

8.
高考一年一度,文言文阅读是必考内容之一,能否有效地搞好文言文复习也是关系到高考成败的。高考文言文阅读题选材于课外,并且年年翻新,似乎扑朔迷离,令人迎考复习难措手足。其实,只要冷静分析研究,就会发现虽然高考文言试题选材年年翻新,但是其中有一些特点是较为稳定的。认真研究这些特点,就能明确复习的方向和重点,确定复习的策略。 那么,高考文言试题有哪些较  相似文献   

9.
一、明确文言文高考考试大纲要求 在系统复习前,教师务必先整体讲解文言文高考要求的有关情况,使学生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一)总要求: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词汇:以文言常用词(或高考要求的120个实词、18个虚词)为主.2.语法结构:采用常见的文言句式.3.体裁:叙事为主,写景、抒情、说明及一般的说理文次之,基本不选专业性强的学术著作.4.内容:较少出现生疏的古文化常识或艰涩的古文化背景,少用典故.5.风格:属于典范的文言文作品.(二)具体的考点要求:具体考查文言文常见实词、虚词的理解,文言特殊句式的理解,文言语句的理解翻译,信息筛选,要点归纳,中心概括,作者观点的概括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10.
张勇 《考试》2001,(Z2)
高考《考试说明》中,对文言文的测试要求是:“能阅读浅显的文言文”。它分为两个能力层级:1、理解B,2、分析综合C。理解B包括四项具体要求,主要着眼于阅读语言和内容理解方面的要求。分析综合C包括三项具体要求,主要着眼于对整篇文言文深层的、本质的认识,从而更加准确、全面地把握文意。下面就七项具体要求结合例题进行考点分析,从中发现高考文言文复习的规律、方法和思路。 1、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文言实词在文言文试题中占的比例非常大,而且年年必考,文言实词是构成文言文的主体,是学好文言文的关键。掌握实词首先重在积累,对从高中课本里  相似文献   

11.
<正>文言文阅读是是高考语文必考的内容。从近年的《语文考试说明》中可以看出,高考文言文阅读的设分比重比较稳定,分值在19分左右。特别是从2002年开始,文言翻译由客观性试题改为主观性试题,增加了对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考查的难度,这样对于高三文言文的复习提出了新的要求。那么,怎样才能提高文言文的复习效率呢?一、多读史传性文章,积累丰富的文史知识  相似文献   

12.
文言虚词是近年来高考文言文阅读考查的一个常见考点,文言虚词数量虽然比实词少,但用法灵活,使用频率高,发展变化快,所以得分率一直很低,从2006年高考各省、市阅卷组抽样统计的结果来看,答对率整体上还未达到60%。为使高考文言虚词的复习收到事半功倍的实效,现提出如下三条复习对策:一、吃透考纲考卷,把准考查走势。自1997年起,高考语文科《考试大纲》(以下简称“考纲”)开始明文划定“文言虚词”的考查范围,其10年来的变化情况见下表所列:剖析上表我们可以发现,从42个到定型为18个,考纲对“常见文言虚词”划定的范围渐趋收缩,可以说在命题…  相似文献   

13.
探讨文言文复习,指出微课是一种有趣有效的文言文复习方式.以文言文微课《鹦鹉亦有情》为例,指出文言文微课要想上得重点突出、思路清晰,必须通过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提高学生的文言语感.开设文言文微课的目的是通过复习重点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积累文言词汇、句式,并运用所学知识和语感解决新语境中的文言现象.  相似文献   

14.
文言虚词是构成文言语句不可缺少的部分,对文言虚词的用法、意义掌握得不好,就会对文言文的阅读理解产生负面影响。高考考纲要求考生掌握的虚词不多,但由于虚词用法灵活,要弄透弄懂也不容易,因此有必要认真探讨。一、考点解读《考试大纲》在“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的总体要求下,对文言虚词的要求是: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这也是读懂文言文的基本前提。所谓“常见文言虚词”,是指在文言文中经常使用的虚词,即2005年《考试大纲》明确划定的18个。对于文言虚词的考查,教育部考试中心的张伟明先生在其《语文高考和教学改革》一文中指…  相似文献   

15.
借用"宋代禅宗大师彻悟看山仍是山,看水仍是水",谈谈高考文言文复习策略。所谓的"山水"就是指学生在高考文言文复习初始阶段的120个文言实词,18个文言虚词,以及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和文言翻译等。学生在完成课本文言知识的整合的基础上,对知识形成了有效的知识迁移,而且必须是正迁移,这样才能做到"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相似文献   

16.
依据《考试大纲》,高考文言文阅读的总体要求是一般性读懂浅易文言文。所有题目,无论以何种形式出现——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信息筛选、文意概括分析、文句翻译和语段断句,都是这总体要求的表现形式。文言文阅读题目是对知识积累和推断能力的综合考查。让我们先回顾一道高考文言文阅读的题目。  相似文献   

17.
田光 《教师》2015,(4):35
昨天,我与学生共同复习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文言文模块,涉及两篇文本——《项羽之死》与《阿房宫赋》。选修教材是在必修教材基础上,在教学内容上的扩展、教学难度上的深入。因此文言文的复习要把握两个根本:一是夯实文言文基础,在实词、虚词、文言句式上落实知识点;二是在高一、高二教学的基础上,进行文脉的梳理、知识层面上的"整合",归类型,悟方法,求高效。基于上一节课已经把文言字词进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的《广东高考(语文)考试大纲》都明确把"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作为必考内容。常见文言虚词中,考查频率最高的就是"而"字,因而在高考文言文复习阶段,广大师生都投入了大量时间与精力探求其内在规律,以求准确判断,但是很多学生收效  相似文献   

19.
纵览历年高考语文试题,不难发现文言文的阅读是每年高考语文试题必不可少的考查样式。人物传记类文言文由于其较强的故事性、启人深思的思想性、教人学习的良好品质等原因,而成为高考命题人关注的焦点。2011全国高考语文试卷共有19套,其中有10套试题考查的是人物传记,尤以全国卷为代表,新课标卷考查的是《宋史·何灌传》,大纲卷考查的是《明史·熊鼎传》。总体看,考查形式较为固定,命题主要分为主观命题(文言语段翻译)和客观命题(文言实虚词考查,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技巧,文本内容的归纳、概括、分析,评价作品的思想及观点态度等)两种形式。但是,由于考生在复习中存在很多备考误区,对人物传记复习未能认真探究规律,往往割裂语境,导致耗时多,收效微的现象出现。为此,探究传记文本规律、关注传记文本语境就显得尤为重要。人物传记类文言文复习存在的误区:  相似文献   

20.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高中生学习文言文提出了明确要求,高考试题中有对文言文阅读的深入考察,文言教学以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从每年的高考阅读题得分情况看,阅读效果并不理想。作为在教学一线的语文教师,我深刻的体会到文言文教学存在着诸多问题: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手段落伍。学生学了多年,还读不懂较简单的文言文,甚至视文言为畏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